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在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践中起着桥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原来的“六法”向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转变,使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适应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及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中职学前专业教育教学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旨在使学生在教学技能上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按照选择案例(或组织观摩活动)——案例分析、讲解教法——做好模拟教学准备——实施——反思修正教学五个阶段来进行。
关键词: 案例——模拟教学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168-02
作为实践型课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与桥梁,兼具有理论综合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深人领悟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而且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不仅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原有发展水平,而且要懂得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仍处处可见,甚至教师自己都不了解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真实现状。一些教师虽对教学方法进行些许革新,但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只是少了板书、多了课件而己,仍是抽象性和思辨性太浓。这种外在输入式的教学简单易操作,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但却无法有效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更难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之“当前这些课程内容体例的主要问题是有把自己装扮成纯粹理论体系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应用性例子的示范与说明,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中原则性的意见、程序性的知识之后,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如何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场景。”[1]这种状况与当前“实践取向”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学生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获得发展的,因此,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的积极状态。案例—模拟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它的结构性特征也确保了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成为可能。
一、“案例——模拟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1]其中“做”就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就是实践,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做”是以“行动”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他认为,要真正解决“教”和“学”这对范畴的关系,必须把“教”和“学”奠定在“做”的基础上,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幼儿园教师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最忌纸上谈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是以培养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幼教理念以外,更强调扎实的保教能力、全面的从教技能、大胆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基层幼教工作者为目标。它不同于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人才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专門为基层培养保教人才的目标定位就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简称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并培养学生的学科从教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案例—模拟教学法就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的一种实践。
二、案例-模拟教学法的价值分析
(一)什么是案例—模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2]也就是说教学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品质等都是通过案例为中介而实施的。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变传统的单向信息沟通为全方位的多向沟通,它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它透过师生间、学生间深度的讨论活动,从而释放出学习者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有关的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反思影响个人行动之隐而未现的信念与价值观,在分析、辩护及反思中建构知识,可见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物,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现代教育观。
模拟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以班或小组为单位,由某一设计者扮演教师,其他人扮演幼儿,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利用微格教师的设备将活动过程全程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对锻炼学生对活动方案的实施、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幼儿的沟通以及教态、语言、教育机智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案例—模拟教学法就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与模拟法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模拟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通过预先设定活动的课题和目标,学生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学习者配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二)运用案例——模拟教学法的价值追寻,
众所周知,教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拥有“教什么”的知识,而且需要拥有“如何教”的知识。而关于“如何教”的知识,不仅仅包括概括性的理论性知识,更离不开源于个体经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既无法通过简单的信息传递获得,也无法通过替代经验获取,只能通过实践性课程,在完成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讨论、实践、反思、顿悟来获得。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之一。培养学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的途径有许多,如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但现实情况是中职学校不可能每一门教学法学科、每一节课都到幼儿园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在中职学校进行“案例——模拟教学”则成为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获得幼儿园学科从教技能的必要途径。 案例——模拟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必须符合:(1)基础性原则:即要求案例包含教学所要传授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要确实能获得有关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如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和学科的基本结构。(2)适宜性原则:就是指案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3)范例性原则:要求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精选出来的范例性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1]只有符合以上原则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在案例分析、讨论、反思后获得的积极思维活动与教育行为的跟进。其次,模拟教学具有及时、灵活、迅速、速效等优势。其实施意图在于希望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体验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复杂事物,逐渐把学习内容迁移、结合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习得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各种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教学特征是角色互换,即,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备课、备学生、组织并反馈活动情况与总结反思,由传统教学的讲解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和反思者;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讨论发言、模拟操作、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实践,由传统教学过程的听讲者转变为活动设计者、表演者、反思者和评价者。
三、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五个环节。
(一)案例的精选,
案例好比是学生己有经验与将要获得经验之间的“鹰架”。当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不熟悉,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的印象还停留在自己曾受教育的记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精选之案例,以案例为媒介来整合学习程序,激发学生的灵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
选择的案例可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DVD影像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案例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习观,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和分析,来理解和提炼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二)讨论分析精选案例,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教法,
根据教学特点与进度,带领学生观摩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或观看优质录像课。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学生的教学经验,加深对教学活动设计与幼儿表现的了解,为他们扮演好幼儿教师与学生角色提供示范和样板。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而且为她们此后的模拟教学活动提供范式。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来自己能动地建构。讨论的过程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并能从对方的意见中获得启发的过程,因为讨论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见进行不断理解和解释。而这一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学生的再创造和再加工过程,它能使学生生成新的意见。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不同于生活中的闲聊,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例进行教学法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教学法理论知识并初步掌握教学法理论要求,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目标定向,这是师生互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即“模拟教学”的前提。
(三)“模擬教学”前的准备
1.形成小组,明确各自角色与相应任务。
教师在结合教例进行教法理论讲解以后,根据教学形式设计模拟教学的作业任务,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即在讨论分析案例和教法讲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由4-6名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异的成员构成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履行召集、沟通与监督职责。然后组织小组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中选择相应内容开展模拟教学活动,确定内容后由各组自行分配角色。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模拟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注意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
2.备课、设计并制作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它包括选择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制作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提供充足的备课时间,一般常常是本周进行教学法理论学习,下周进行课堂练讲的“模拟教学”。在备课初期,要把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优势互补。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做教具,有的学生善于做多媒体课件。当学生掌握了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的方法以后,则可以考虑独立承担备课任务。因为,学生毕业上岗后应该独立完成备课任务。
3.课前活动方案的撰写。
教育活动方案是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行动预设。在学生为“模拟教学”而准备的活动方案中应具体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来源、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其中活动过程应重点详写,包括导语、基本部分以及结课部分的设计与安排。由于这个方案是专为“模拟教学”使用的,是为了检验教学法理论学习及学生学科从教技能训练的效果,所以还应与在岗教师的方案有所区别,至少还要增加三个项目,即“活动设计者”、“活动目标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简称为目标与方法)与“创新点”。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在方案中应体现出这是一个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还是个人的设计,还应单独画出一列,以标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用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活动效果,所以这一列对于在职的幼儿园教师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的“模拟教学”训练时则应强调目标意识并学会自觉地对照目标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另外,实践证明,“活动目标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这一项目的设计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活动目标设计时在项目栏总是填写得很完整,但是当进行具体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就常常忽视了具体的活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因此,这一项目的增加有助于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目标的实现。而第三项“创新点”的增加则是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 (四)创设模拟仿真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体验“模拟教学”,
这是开展模拟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前教育专业活动体验室里,每个小组进行模拟教学活动,扮演“幼儿教师”的学生要在从言谈举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和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扮演“幼儿”的学生则要按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和借鉴“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做好摄像实录的准备的同时观察“幼儿教师”和“幼儿”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的教学评议做好准备。
(五)评价反思,
当课堂“模拟教学”结束后,应根据教学法理论及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全面深人的评课,通过评课反映出学生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学会教学”与“学会反思”的相结合,在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中促进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札记、案例评点和专题小论文等,促使学生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理性认识。这也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蓓.案例教学法的价值追寻及实践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2]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3] 郝德永.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7 (8).
[4] 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5] 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 115-118.
[6]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7] 魏金法,张惠典.谈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 (9 ).
[8] 徐明聪.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 张爱勤.模拟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運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5).
作者简介:李小毛(1975年7月—— ),男,侗族,湖南芷江,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研究。
关键词: 案例——模拟教学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168-02
作为实践型课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与桥梁,兼具有理论综合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深人领悟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而且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不仅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原有发展水平,而且要懂得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仍处处可见,甚至教师自己都不了解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真实现状。一些教师虽对教学方法进行些许革新,但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只是少了板书、多了课件而己,仍是抽象性和思辨性太浓。这种外在输入式的教学简单易操作,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但却无法有效帮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更难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之“当前这些课程内容体例的主要问题是有把自己装扮成纯粹理论体系的倾向,缺乏必要的应用性例子的示范与说明,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中原则性的意见、程序性的知识之后,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如何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场景。”[1]这种状况与当前“实践取向”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学生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获得发展的,因此,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的积极状态。案例—模拟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它的结构性特征也确保了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成为可能。
一、“案例——模拟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1]其中“做”就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就是实践,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做”是以“行动”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他认为,要真正解决“教”和“学”这对范畴的关系,必须把“教”和“学”奠定在“做”的基础上,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和“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幼儿园教师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属于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最忌纸上谈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是以培养除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幼教理念以外,更强调扎实的保教能力、全面的从教技能、大胆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基层幼教工作者为目标。它不同于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人才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专門为基层培养保教人才的目标定位就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简称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并培养学生的学科从教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案例—模拟教学法就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的一种实践。
二、案例-模拟教学法的价值分析
(一)什么是案例—模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2]也就是说教学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品质等都是通过案例为中介而实施的。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变传统的单向信息沟通为全方位的多向沟通,它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它透过师生间、学生间深度的讨论活动,从而释放出学习者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有关的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反思影响个人行动之隐而未现的信念与价值观,在分析、辩护及反思中建构知识,可见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物,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现代教育观。
模拟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以班或小组为单位,由某一设计者扮演教师,其他人扮演幼儿,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利用微格教师的设备将活动过程全程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对锻炼学生对活动方案的实施、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幼儿的沟通以及教态、语言、教育机智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案例—模拟教学法就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与模拟法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模拟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通过预先设定活动的课题和目标,学生或扮演教师,或扮演学习者配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或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二)运用案例——模拟教学法的价值追寻,
众所周知,教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拥有“教什么”的知识,而且需要拥有“如何教”的知识。而关于“如何教”的知识,不仅仅包括概括性的理论性知识,更离不开源于个体经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既无法通过简单的信息传递获得,也无法通过替代经验获取,只能通过实践性课程,在完成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讨论、实践、反思、顿悟来获得。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素质和能力之一。培养学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的途径有许多,如模拟教学、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但现实情况是中职学校不可能每一门教学法学科、每一节课都到幼儿园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在中职学校进行“案例——模拟教学”则成为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获得幼儿园学科从教技能的必要途径。 案例——模拟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必须符合:(1)基础性原则:即要求案例包含教学所要传授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要确实能获得有关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如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和学科的基本结构。(2)适宜性原则:就是指案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3)范例性原则:要求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精选出来的范例性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1]只有符合以上原则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在案例分析、讨论、反思后获得的积极思维活动与教育行为的跟进。其次,模拟教学具有及时、灵活、迅速、速效等优势。其实施意图在于希望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体验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复杂事物,逐渐把学习内容迁移、结合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习得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各种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教学特征是角色互换,即,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备课、备学生、组织并反馈活动情况与总结反思,由传统教学的讲解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和反思者;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讨论发言、模拟操作、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实践,由传统教学过程的听讲者转变为活动设计者、表演者、反思者和评价者。
三、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五个环节。
(一)案例的精选,
案例好比是学生己有经验与将要获得经验之间的“鹰架”。当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不熟悉,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的印象还停留在自己曾受教育的记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精选之案例,以案例为媒介来整合学习程序,激发学生的灵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
选择的案例可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DVD影像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案例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习观,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和分析,来理解和提炼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二)讨论分析精选案例,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教法,
根据教学特点与进度,带领学生观摩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或观看优质录像课。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学生的教学经验,加深对教学活动设计与幼儿表现的了解,为他们扮演好幼儿教师与学生角色提供示范和样板。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而且为她们此后的模拟教学活动提供范式。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来自己能动地建构。讨论的过程也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并能从对方的意见中获得启发的过程,因为讨论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见进行不断理解和解释。而这一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学生的再创造和再加工过程,它能使学生生成新的意见。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不同于生活中的闲聊,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例进行教学法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教学法理论知识并初步掌握教学法理论要求,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目标定向,这是师生互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即“模拟教学”的前提。
(三)“模擬教学”前的准备
1.形成小组,明确各自角色与相应任务。
教师在结合教例进行教法理论讲解以后,根据教学形式设计模拟教学的作业任务,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即在讨论分析案例和教法讲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由4-6名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异的成员构成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履行召集、沟通与监督职责。然后组织小组从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中选择相应内容开展模拟教学活动,确定内容后由各组自行分配角色。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模拟内容,拟定课程目标,设置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注意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
2.备课、设计并制作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它包括选择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制作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提供充足的备课时间,一般常常是本周进行教学法理论学习,下周进行课堂练讲的“模拟教学”。在备课初期,要把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优势互补。有的学生善于设计,有的学生善于做教具,有的学生善于做多媒体课件。当学生掌握了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的方法以后,则可以考虑独立承担备课任务。因为,学生毕业上岗后应该独立完成备课任务。
3.课前活动方案的撰写。
教育活动方案是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行动预设。在学生为“模拟教学”而准备的活动方案中应具体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来源、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其中活动过程应重点详写,包括导语、基本部分以及结课部分的设计与安排。由于这个方案是专为“模拟教学”使用的,是为了检验教学法理论学习及学生学科从教技能训练的效果,所以还应与在岗教师的方案有所区别,至少还要增加三个项目,即“活动设计者”、“活动目标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简称为目标与方法)与“创新点”。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在方案中应体现出这是一个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还是个人的设计,还应单独画出一列,以标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用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活动效果,所以这一列对于在职的幼儿园教师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的“模拟教学”训练时则应强调目标意识并学会自觉地对照目标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另外,实践证明,“活动目标与实现活动目标的方法”这一项目的设计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活动目标设计时在项目栏总是填写得很完整,但是当进行具体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就常常忽视了具体的活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因此,这一项目的增加有助于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目标的实现。而第三项“创新点”的增加则是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 (四)创设模拟仿真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体验“模拟教学”,
这是开展模拟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学前教育专业活动体验室里,每个小组进行模拟教学活动,扮演“幼儿教师”的学生要在从言谈举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和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扮演“幼儿”的学生则要按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和借鉴“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做好摄像实录的准备的同时观察“幼儿教师”和“幼儿”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的教学评议做好准备。
(五)评价反思,
当课堂“模拟教学”结束后,应根据教学法理论及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全面深人的评课,通过评课反映出学生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学会教学”与“学会反思”的相结合,在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中促进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札记、案例评点和专题小论文等,促使学生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理性认识。这也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蓓.案例教学法的价值追寻及实践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2] 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3] 郝德永.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7 (8).
[4] 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5] 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 115-118.
[6]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7] 魏金法,张惠典.谈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 (9 ).
[8] 徐明聪.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 张爱勤.模拟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運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5).
作者简介:李小毛(1975年7月—— ),男,侗族,湖南芷江,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