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感受:“一个梦会开花的地方”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继《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之后,又一部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特色为主体的大型歌舞集横空出世。此剧云集了好莱坞大牌导演及本土知名艺术家,阵容如此之强大,在云南目前的歌舞集中,应该是空前的。按总负责人的话说:“这是按照国际标准来打造的一场歌舞盛宴,拿到国内外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带给当地的舞台艺术一次强烈冲击。”而在我眼里这部历时一年打造的歌舞诗无疑是重头戏。本文是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并运用其方法来研究艺术本质的文章,它强调了跨文化的审美赏析问题,讨论了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构,无论从舞剧构思、舞蹈编排、结构创意还是采用的民间素材、表现手段、舞蹈语汇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舞蹈 结构 创意 艺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J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9-03
  
  引言
  这里是一块净土,这里空气清新,这里的天是蓝的……这里的青草会跳舞,如果你愿意在地上匍匐凝视;这里的石头会唱歌,如果你愿意用灵魂倾听;这里会让梦开花,这里是梦会开花的地方……
  的确,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自上演以来,在舞坛以至文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这是一场东、西文化融合的原创作品,把西方现代舞蹈艺术与本土原生型民族歌舞融会贯通的艺术盛宴。这是一段讲述以西方女子寻梦的旅程,结合本土真实存在的情境内容将其歌和舞融入同一个舞台,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以电影手法和舞台语言勾勒出撼人心魄的故事,通过不同文化的碰撞造成戏剧性张力,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享受,让观众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香格里拉记忆》创新地将电影手法和戏剧情节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特创新的风格,它采用了国际流行的现代简约设计理念,将舞台美术、音乐、服装融汇在节目中,并将已经失传近百年的“转世换面”艺术和“塔鼓”打击技艺等民间艺术首次呈现给观众,真实地反映出香格里拉原住民的生活状态。该舞蹈集负责人介绍:“这个歌舞集中,所有的歌都是由演员自己演唱,所有的舞蹈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原创是它的一大标签。” 让人们在90分钟的时间里随着“记忆”去延伸和完成那个心中圣洁美好、宁静神秘的“香格里拉”。
  一、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舞蹈回顾及分析
  这场大型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共分为五幕:序幕《启惑》,第一幕《天地》,第二幕《家园》,第三幕《日月》,尾声《梦会开花的地方》。藏民族的精神贯穿着全集的始终,每一个部分都表现着藏族人民的文化;五个部分条理清晰,结构明朗,创意独到,手法新颖,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生活的精神面貌及民族精神,使这个生活在梦想都会开花的纯净世界的藏族人形象深入人心。
  在序幕《启惑》中,随着一声号角响起,舞台上灯光变暗,一个打扮时尚的女孩在练习舞蹈。突然,她停了下来,表情显得痛苦。这时,一个画外音响起:“孩子,当你创作没有灵感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到东方去呢?”歌舞集以一位华裔舞者在创作灵感“山穷水尽”感到困惑和沮丧时,被她的先人指引去到东方的神奇土地——香格里拉寻找创作灵感和源泉为引子,展现了她去香格里拉采风、寻梦的过程中,在香格里拉所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接着,舞台背景切换到香格里拉,故事由此展开,第一幕《天地》的第一章是“朝圣”,朝圣者一步一叩首,将观众的目光引到香格里拉。女孩背着旅行包,拿着摄像机,踏上了寻找灵感的旅程。第二章中,藏族汉子跳起锅庄、敲打着色彩斑斓的鼓,这一切都吸引着女孩的目光。第三章中,卓玛们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女孩在人群中一招一式地模仿起来。突然,电闪雷鸣后,音乐变得轻柔,一对对男女在雨中漫步、起舞,女孩也在忘我地学习跳舞。一位藏族小伙子为她撑伞,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由此相遇、相识。此段,女孩不由的学习着卓玛们的舞蹈,身体随之而舞,整齐划一的步伐,轻松欢快的节奏,使人们记忆深刻,导演用既生动、又简单的舞蹈语言巧妙的表现了女孩采风的真实情景,就在这生活化的简单动作里,使人感受到了当时的语境,给人以身临其中及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断重复的动作,又是导演一大重要手段之一。在梦境中,导演把失传近百年的“转世换面”首次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呈现给了世人,简洁大方的舞美在高科技灯光的作用下演变出极尽的梦幻与奢华,让观众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幕《家园》可谓藏族风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女孩的旅程变得有趣而充实,她跟藏族姑娘们学做酥油茶,和她们一起唱山羊调,还和她们围着火堆跳锅庄。同时,女孩也把自己的现代舞技展示给藏族的朋友们。在制作酥油茶的过程中,编导以群舞的方式表现卓玛们愉悦的心情,用藏族特有的动律展现了藏族弦子的特点,揭示出藏族人民劳动的真实写照;在围着或对跳锅庄的时候,小姑娘、小伙子们犹如精灵般在火堆旁追逐、嬉戏,我觉得此处是编导的一处妙笔,前面展现的是朝圣的庄严及大气磅礴的气势,而在此处添加活泼、轻快的锅庄舞,无疑是给刚刚庄严且严肃的观众视觉和心理以轻松的缓解,让人们的心情不至于那么沉重,一紧一松、时而厚重时而轻快,时而紧张时而活泼,是此集的又一重要特点之一;而女孩把自己的现代舞技展示给藏族朋友们,无论是音乐或节奏上处理的都非常好,尤其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方式——单一民族舞蹈的程式,中西合璧,使两方的文化情景交融与碰撞,创意独到。我觉得惟一稍有可惜之处的是女主角动作元素需再稍加丰富,且动作的形式需再多加变化,那样我想视觉效果也许会更好。
  第三幕《日月》集中展现了丰富的鼓文化,阿姐鼓精巧欢快,数十个演员,数十面鼓,鼓声错落有致,配合着柔软的动作,营造出了和谐神秘的气氛。相比阿姐鼓,鼓舞则显得非常粗犷,十名藏族汉子用尽全力敲响一面面巨大的塔鼓,仿佛在显示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强大力量,又似乎在和上天交流。此处,“塔鼓”、鼓舞将打击技艺及诸多民间技巧呈现给观众,演员围绕着“鼓”而展开舞蹈情节,他们省略了一些复杂的技巧动作,实质上更加突出了上身敲“鼓”那一瞬间的诠释,突出体现了他们雄性的力量,是家里的支柱;这完全是本土生活的寫照和体现,道具是舞蹈感情的传递,它并不是一个摆设或者似乎一个装饰,它需要表达的是作者、作品的情感与思想。这个部分设计得非常巧妙,台下领鼓、台上跟音;台下鼓秀、台上鼓鸣;台上台下鼓声连成一片,具有很好的视觉、听觉效果,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
  在藏语里,踢踏舞被称为“谐桌”,即脚上的舞蹈。藏族踢踏舞注重的是舞者脚上的跳、踢、跃和跺等动作以及产生的音响效果。西藏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格曲说:“藏族踢踏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整齐的队形、矫健的步伐、统一的节奏、轻快的音乐,无疑使整场晚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来自剧场的观众说:“藏族的踢踏舞是这么的精彩,我看这完全不逊色于爱尔兰大型民族踢踏舞表演《大河之舞》”。
  一阵震天的鼓声过后,萨顶顶唱起了主题曲《梦会开花的地方》:“我想回家,想有一间土藏房……”女孩依依不舍地和朋友们告别……情感朴素的歌词意境,聚合了整台演出的情感主线。男孩送给女孩哈达,这是他们一直未改变的习俗,这是一份最美好的祝福,描绘了少数民族的热情与豪迈,也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与美好愿望的寄托……演出结束,所有演员上台谢幕,观众席响起一阵接一阵如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比一次更猛烈了。出场后,很多观众不停地感叹:“太唯美了,太震撼了。”
  整场演出共由八十多名本土优秀舞蹈演员担纲主演,所有的歌都是由演员自己唱,所有的舞都源自云南藏区原生态的生活,所有的鼓都是现场打奏。这不仅是心灵上的愉悦,视觉和听觉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享受了一台藏民族精神文化的高级盛宴。
  二、《香格里拉记忆》舞蹈结构的理论旨趣
  舞蹈的灵魂在哪里?在遥远的东方,在神秘的香格里拉,那里的青草会跳舞,那里的石头会唱歌……带你追寻那个“梦会开花的地方”。
  “其实感人的、好看的舞蹈诗、歌舞集,群众从来都是喜爱的。感人的一定好看,而好看的却未必感人。”整个《香格里拉记忆》的歌舞集结构,与展现这一结构的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贴切自然,如篇章与篇章之间的衔接、舞段与舞段之间的呼应,都很好地体现了感人至深的民族情感,以及民族向上的精神面貌。舞剧编导主创人员不仅注重形式美,其更注重情感美,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思想内涵,为舞蹈张弛的力度及舞蹈语汇的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香格里拉这片圣洁美好、宁静神秘的土地上,舞蹈生動地描绘着生命、生活、劳动、爱情和人生的旅途,他们抒发着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的挚爱,其大气磅礴的艺术构思和民族情怀,使舞、乐、歌、鼓融于一体,舞蹈显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部舞蹈诗的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动作细腻且富有想象力。以香格里拉人民的生活状况为基本素材,根据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藏区人民的民族精神,广泛吸收运用了一些藏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藏族民间舞蹈如“踢踏舞”和“酥油茶”“格桑花”“鼓舞”等情节,以及它们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生活状态。舞蹈结构的安排,雄伟厚重、轻松欢快和优美抒情间错交叉进行,以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性格特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比较自由、新颖、变化多样,以舞蹈为主,歌舞结合,还伴有傈僳族特有的山羊调,丰富多彩地展现出一幅香格里拉藏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图景,给观众以舞蹈审美的高度满足。
  编导独树一帜的舞蹈思维,如:阳光卓玛、酥油茶、青稞酒、山羊调、阿姐鼓、踏歌、鼓舞,音乐的处理上颇具匠心,注重声势的营造和效果的渲染,出色的编舞技法使歌舞集的节奏流畅而清新,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美的震撼此起彼伏,群舞的编排、队形的调度,使场面惊天动地、气势如虹;舞美、道具运用的恰到好处,其实有些时候,“简单也是一种美”,平淡才能显出不平淡的事情,才能更加突出歌舞集想表现的亮点之处。编导对生活的厚积薄发,对编导艺术素养的广博和天赋般的才华,很好地展现了驾驭综合艺术的能力,对舞剧总体艺术感觉的把握能力等,我想也许此歌舞集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
  而我认为,此台节目有几大特色的地方,如它既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过多的修饰,编导者们追求的是一种古朴、简单、清晰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标新立异的,是独具一格的。他们不需要用七彩的服装去征服观众,也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表述来阐释作品的内容,他们寻求的更多的是关注舞蹈动作,关注香格里拉的文化,关注整台晚会的主题,舞蹈动作的活泼、热情洋溢的场面,富有青春活力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受到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一百个观众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他们不要过多的解释给观众带来思想局限,更多的是留给观众自己的遐想空间。
  三、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的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
  歌舞集《香格里拉记忆》的成功之处,还远远不只如此,其关键还在于它根据香格里拉人民的精神风貌,收集了各种生活、生产、劳动等场面,采选取最富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构图,创造出淳朴、真实的藏族人形象。除了它直接运用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之外,更主要是它还以气势雄伟的群舞调度展现川流不息的怒江,抒发出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以播种、丰收的舞蹈语汇,揭示出香格里拉人民的振奋精神和勃发向上的积极主题。整个作品集有浓烈的香格里拉民间舞蹈风韵,又有新颖的舞台表演艺术的特征。给人以刚中有柔、柔中有韧、韧中有劲、勇猛而又温顺、刚烈而又祥和、激烈而又活泼的强烈感受,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
  应该说《香格里拉记忆》是一部颇具实力的作品。他以典型的舞蹈语汇、丰富多样的画面构图、音乐的呼应配合,以及流畅的舞台调度,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它一方面散发着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如青稞酒、酥油茶等劳动的描述,同时又摒弃了劳动过程中生活原型的复现,侧重于以艺术的概括和舞蹈的雕琢,锤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语言;在艺术处理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道具的选用。一是用的好,二是用的巧。如朝圣、大山汉子、梦境、酥油茶、格桑花、阿姐鼓、鼓舞等,“好”是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巧”是它富有变化的多样性。而更令人折服的是,它体现了一种人生经历、一种情感,是一个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四、尾声
  《香格里拉记忆》看上去似乎很个人化、民营化,但这个艺术成果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其原动力来自深植于云南沃土的原生型民族歌舞固有的生命力,这个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继承性。在表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的同时,烘托出世界和平、人类和谐的世界性大主题。在这样的大主题下,主办方选择香格里拉作为切入点正是因为它既有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又具备国际文化视野的可看性,也为将来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打下基础。”这同样也是云南民族文化迈入国际视野的一次全新尝试。据悉:融合
其他文献
[摘要]李清照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近年来对李清照词的翻译研究逐渐升温,尤其对其后期作品的研究颇多。本文选取其早期作品《浣溪沙》,以许渊冲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对李清照词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而找出更好的李词翻译方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李清照词 《浣溪沙》 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独特的创作以及出色的表现,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及实践项目導入,展示课程教学的效果及意义。  关键词:字体设计 创意思维 项目导入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179-01  字体设计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表现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需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的指示代词回指方式进行了比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表示回指的方式具有共通性,这主要表现在回指方式与人称代词的相关性上,即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且发现这一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不为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所特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回指 指示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共通性 解释  [中图分类号]H54 [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在学院大一新生中开展国防教育课程教学。  关键词:国防教育 大众传媒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6-01  《国防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国防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
摘 要:爱丽丝·沃克的《日用家当》是在黑人运动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充分体现了19世纪60、70年代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困境及文化危机感。而正是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为非裔美国人带来了双重身份,爱丽丝的《日用家当》则讲述的是以迪依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对身份与文化的迷茫,从而促使了他们在对自我身份的追寻,本文在折衷主义的语境下探讨迪依的身份追寻之旅,并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片面地强调单方面的文化是不现实的,只有折衷
[摘要]网络游戏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在线游戏。早期在线游戏,需要游戏运营商设置服务器和玩家终端处理,通过安装游戏客户端软件才能实现。发展至今,以网页形式的网络游戏发展迅速,以其简单的登陆网页形式,直接进入游戏中,从而为玩家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娱乐方式,渐成为在线游戏的主流。本文所谈的中国原创游戏主要指网络游戏,既包括先前的客户端性质的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平台游戏,也包括以网页形式为平台的网页游戏,还
[摘要]随着体育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杂志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第五频道》杂志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实际的策略,以求此杂志可以更好地发展,为我国的体育杂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体育 娱乐 杂志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30-02    一、概况
摘 要: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关键词:学生;关爱;表扬  德育就是让我们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去教会每一位学生如何懂得品德教育,如何为人处世。在成为一名班主任之前,对学生充满了有许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导向性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其政治取向、价值取向关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以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途径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行刑执行模式,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促使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更是符合国际未成年犯行刑制度的必然选择。笔者以安徽省萧县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情况为基点,通过对萧县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情况的调研,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犯 犯罪 社区矫正  [中图分类号]D9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