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直观、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创设得好,既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那么,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境”起点要“准”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与执行,而是课程的再创新与二次开发。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创设情境,都应讲究实效性,即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1.准确把握教材
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所教内容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多角度地发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年龄特点,努力做到“跳出”教材看教材。
2.准确了解学生
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应有足够思维含量,能启发学生从这个情境出发,进行深层次探索和思考,应能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能让教学情境不再流于形式。
二、“创境”形式要“活”
数学课上的情境有导入时的趣味情境、“0距离”情境,解决问题时的问题情境、探索情境,应用实践过程中的求异情境、猜测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创设情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新” ——立足于教材
“数学学习要从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开始。”教师要善于积累素材,走近学生,了解其兴趣爱好和关注热点,活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创造性地、适时地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充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
2.“趣” ——立足于生活
如果教学活动只是建立在抽象地讲解和机械地重复上,那么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些短暂的记忆和简陋的技能,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选取或创设动感、有趣的情境,比如游戏、故事、儿歌、谜语、简笔画、模拟生活场景等等。
三、“创境”设计要“巧”
教学情境无论是人为模拟还是媒体创设,都要主题明确,运用巧妙,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思维的灵感,化腐朽为神奇,将疑难化解。
1.巧在煽情——唤醒思维
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往往是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而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导入手段,它能一下子就把问题摆到学生面前。这时的导入,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还可以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唤醒学生的记忆,利用思维的迁移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习新知显得水到渠成。
2.巧在设疑——激活思维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针对教材的关键,可以从新的角度巧妙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并活跃起来。
3.巧在化难——直观化解
复杂的数学题目在解决的过程中,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化解难题需要教师利用幽默、形象的语言,甚至肢体语言、实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辅助教学手段。
四、“创境”内容要“真”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所熟悉的,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情境的创设还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设情境的人为杜撰的。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要属于“真实”情境的范畴。
1.真实——让体验更鲜活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巧妙地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完善,最终达到了学习目的。比如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电影院的座位场景。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同时,初步体会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真诚”——让感受更深刻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应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
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创设情境,都应讲究实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活动和谐统一,应去除它“时尚、华丽的外包装”,回归“真实有效”的本色,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更现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责编杜华)
一、“创境”起点要“准”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与执行,而是课程的再创新与二次开发。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创设情境,都应讲究实效性,即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1.准确把握教材
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所教内容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多角度地发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年龄特点,努力做到“跳出”教材看教材。
2.准确了解学生
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应有足够思维含量,能启发学生从这个情境出发,进行深层次探索和思考,应能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能让教学情境不再流于形式。
二、“创境”形式要“活”
数学课上的情境有导入时的趣味情境、“0距离”情境,解决问题时的问题情境、探索情境,应用实践过程中的求异情境、猜测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创设情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新” ——立足于教材
“数学学习要从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且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情境开始。”教师要善于积累素材,走近学生,了解其兴趣爱好和关注热点,活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创造性地、适时地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充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
2.“趣” ——立足于生活
如果教学活动只是建立在抽象地讲解和机械地重复上,那么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些短暂的记忆和简陋的技能,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选取或创设动感、有趣的情境,比如游戏、故事、儿歌、谜语、简笔画、模拟生活场景等等。
三、“创境”设计要“巧”
教学情境无论是人为模拟还是媒体创设,都要主题明确,运用巧妙,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思维的灵感,化腐朽为神奇,将疑难化解。
1.巧在煽情——唤醒思维
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往往是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而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导入手段,它能一下子就把问题摆到学生面前。这时的导入,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还可以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唤醒学生的记忆,利用思维的迁移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习新知显得水到渠成。
2.巧在设疑——激活思维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针对教材的关键,可以从新的角度巧妙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并活跃起来。
3.巧在化难——直观化解
复杂的数学题目在解决的过程中,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化解难题需要教师利用幽默、形象的语言,甚至肢体语言、实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辅助教学手段。
四、“创境”内容要“真”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所熟悉的,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情境的创设还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设情境的人为杜撰的。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要属于“真实”情境的范畴。
1.真实——让体验更鲜活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巧妙地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争论中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完善,最终达到了学习目的。比如学习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电影院的座位场景。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同时,初步体会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真诚”——让感受更深刻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应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期待着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诚的情境”。
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创设情境,都应讲究实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活动和谐统一,应去除它“时尚、华丽的外包装”,回归“真实有效”的本色,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更现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