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国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的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是18年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的预演。然而,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物资极其匮乏,要开好全国性的大会,共商国是,谈何容易?可是,在东道主、“第一任京官”邓小平的精心组织下,大会开得很顺利、很成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稳定苏区政局力荐国都设瑞金
  
  1931年8月,27岁的邓小平经党中央同意,与金维映、余泽鸿夫妇一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时,邓小平就听说,瑞金已全县赤化,成立了红色政权,并进行了第二次分田,他心里想:瑞金的革命形势一定是热气腾腾。可是进入瑞金后,邓小平感到很纳闷,长汀与瑞金的交界处没有人站岗放哨,地里的稻谷熟透了没人收割,红军总部、县苏维埃政府在哪里没人知道。
  邓小平几经周折才找到驻瑞金的中共赣东特委机关,见到了老熟人——时任中央苏区中央局巡视员的霍步青和中共赣东特委书记谢唯俊等人。霍步青告诉他,瑞金的形势原先是不错的,自从李添富来瑞金任县委书记后,形势急转直下,他把在闽西搞肃“社会民主党”的做法带到瑞金,自任县肃反委员会主任,并将肃反委员会凌驾于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之上,大搞肃反扩大化,随意拘捕,严刑逼供,予以处决。搞得人人自危,干部队伍动荡。谢唯俊说,必须采取措施,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不然的话不用敌人来打,苏区内部自己就会把自己搞垮。
  邓小平等都同意谢唯俊的看法,经过商议,大家一致推选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先以赣东特委派往瑞金协助工作的名义开展活动。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决心同其他同志一起制止李添富乱杀无辜的“极左”行为。他深入到受肃“社党”之害最重的区乡调查,掌握真实情况。据一些惊恐不定的干部介绍,从1931年5月到7月,几乎天天都有被李添富枪决的人,被杀害者多达435人。其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部长以上干部28人,区乡一级干部77人。
  为了立即制止这一恶性事态,保护革命力量,稳定局势,巩固苏区,就必须发动群众,揭穿李添富的假面具,搬掉绊脚石。在中共赣东特委的支持下,他们先后召开了全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和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揭露李添富在肃“社党”运动中的严重错误。在瑞金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邓小平以中共特委的名义,宣布拘捕李添富,撤销他县委书记、县肃反委员会主任职务,接着召开大会对其公审,予以处决。
  邓小平公开亮出自己的身份,宣布立即停止杀人,释放被关押在狱中的300多名所谓“社会民主党分子”;恢复、整顿各级苏维埃政府;举办干部培训班,培养本地干部;执行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创办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宣传革命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邓小平的一系列举措使瑞金政局迅速稳定,革命形势迅速高涨。
  这时,邓小平听说,取得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毛泽东、朱德将率领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进驻瑞金叶坪,暂住几天,再前往福建长汀,筹备召开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非常高兴。就对谢唯俊说:“我们要把瑞金的工作做好,发展大好形势,迎接毛泽东、朱德他们的到来,同时争取让他们把‘一苏大’放在瑞金召开。”
  9月28日,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王稼祥、叶剑英和红军总部抵达瑞金叶坪。叶坪村古樟参天,枝繁叶茂;绵江河从村西流过,清澈见底,环境十分优美。他们刚刚住下,谢唯俊、邓小平就来看望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并分别详细地向他们汇报了赣东特委各县和瑞金的情况。
  毛泽东对瑞金并不陌生,从1929年2月大柏地战斗起,曾先后4次进过瑞金,但每次都来去匆匆,对瑞金未作深入了解。现在听了谢唯俊和邓小平的介绍,对瑞金的情况清楚多了。毛泽东满意地对邓小平说:“你很能干呀!事在人为,只要政策对头,政局就稳定得快。”
  邓小平见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肯定了瑞金的形势,便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听说11月7日要召开‘一苏大’,建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瑞金人民都很高兴,请求‘一苏大’能在瑞金召开,红都就设在瑞金。”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高兴地说:“噢,你想‘截留’红色首都在瑞金,说说看有什么理由?”邓小平听了毛泽东的话,觉得留住他们很有希望,便进一步说:“瑞金是全红县,早就成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进行了第二次分田。处决李添富后,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政局稳定,群众拥护苏维埃,支持红军,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毛泽东说:“你们做了很多工作,成效很大。红色首都设在哪里,可是个大事,我们要重新研究。”
  第二天上午,苏区中央局就在叶坪召开了扩大会议,听取了谢唯俊和邓小平的介绍,大家从瑞金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将红色首都设在瑞金比长汀更适宜。
  毛泽东说:“瑞金当红都比较合适。这个叶坪村就很不错嘛。”邓小平赶紧补充说:“隔壁有幢谢家祠堂,宽敞明亮,可容纳五六百人开会。”
  10月3日,苏区中央局向上海临时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签发的长电,建议把“一苏大”改在瑞金召开,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设在瑞金。
  
  组织力量建国竭力当好东道主
  
  1931年10月15日,上海临时中央同意了苏区中央局的意见,决定在瑞金召开“一苏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设在瑞金,要求“党现在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准备‘一苏大’的开幕……”
  第二天,毛泽东召集在叶坪的苏区中央局成员开会,传达贯彻中央电报精神,成立以项英为总负责的大会筹备处,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协助。
  一听说中央同意在瑞金召开“一苏大”,邓小平非常高兴,他立即召集县委委员开会,研究如何配合做好有关会务工作,为开国建都当好东道主。首先是要准备好“一苏大”会场。邓小平陪同项英找遍了整个瑞金县城,都没有找到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场所,只好回到叶坪村,还是邓小平说的那幢建于明代的谢氏宗祠比较合适。而谢氏宗祠里面安放着谢氏祖先的灵牌,谢氏子孙祭拜祖先、举行重大活动都在这里。这时,叶坪老表听说苏维埃要拆他们祖先的灵牌,就拿着锄头、扁担包围了祠堂大门,谁要是踏进祠堂半步就要谁的命。邓小平没有正面和他们接触,而是找到村中的长辈商量。长辈在村中很有威望,也很开通,说是在他们村的祠堂开基立国,工农自己坐天下,是难得的光荣,有抵触情绪的是个别后生。邓小平提出选个风水宝地另建屋子移灵换房。长辈们说这是个好主意,他们会去说服后生们的。
  毛泽东听了邓小平的汇报后赞赏地说:“这个办法好,两全其美,既给他们分了田,又尊重了他们的信仰和感情,这样苏维埃政权就能在这里扎稳根基了。”
  接着邓小平又为600多名“一苏大”代表的吃住问题而奔波。他带着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大会筹备处的康克清、贺子珍等深入到叶坪、洋溪、云集、坪山、合龙等乡村,逐村逐屋地察看,动员群众尽量腾出房间给代表们住宿。老表们纷纷取下家中的门板,抱出家中的稻草为代表们搭铺。他们还选择居中又便于隐蔽防空的地方搭建临时草棚,作为代表们用膳的饭厅。
  为了使代表们吃得饱、吃得好,邓小平要求各区、乡,特别是叶坪附近的区、乡村,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筹集更多的物资,保证大会的需要。合龙乡是个小乡,但他们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筹办了大批猪肉、鸡鸭、蔬菜和其他食品,为大会的圆满成功召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为每位代表赶制了一套棉衣和一顶帽子。
  1931年11月7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日子,邓小平根据毛泽东要把“一苏大”开得“隆重、热烈、安全、圆满”的要求,精心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提灯晚会和文艺晚会。
  提灯晚会是由有关乡村组织群众,手提各式灯笼到“一苏大”会场进行祝贺游行。最早到达会场的队伍也是最为壮观的是合龙乡的队伍。他们由肩背步枪的赤卫队、手持标语灯的少先队、锣鼓队、唢呐队、有150多盏马灯的马灯队和秧歌队组成。随着“嘀嘀达嘀嘀”嘹亮的唢呐声和宏亮的口号声,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进入会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秧歌队,她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手拿扇子灯,边歌边舞,舞姿优美,歌声动听。
  叶坪乡、云集乡、坪山乡、沙洲坝乡、桔林乡的队伍先后进入会场。每个乡的队伍都有四五百人,五彩缤纷,热热闹闹。
  各乡的祝贺队伍受到毛泽东、项英、朱德、任弼时等主席团成员的热烈欢迎,鼓掌声、口号声汇成一片,响彻会场上空。
  邓小平在会场内外跑来跑去,安排前来祝贺的队伍,指挥红军广场的庆祝活动。
  红军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这是灯的海洋、欢呼的海洋。只见五星灯、采茶灯、梅花灯、荷花灯、鲤鱼灯、兔子灯、蚌壳灯、马灯、铁锤灯、镰刀灯,五颜六色,各展风采。广场中央篝火熊熊,几盘龙灯翩翩起舞,观看的人们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建国之日、狂欢之夜,欣喜若狂的人们直至深夜才离去。
  11月8日晚上的文艺晚会分两个场地进行。“一苏大”会场演出的节目有活报剧、唱古文、说道情、对山歌等;红军广场上演出的是话剧《最后的晚餐》和赣南的东河戏《活捉张辉瓒》。《活捉张辉瓒》是根据第一次反“围剿”的真人真事编演的。毛泽东、朱德的艺术形象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把晚会推向了高潮,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广场上空。两个场地的演出都获得了成功。
  邓小平精心组织的开国庆祝活动具有典型的客家民俗特色,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毛泽东非常满意,高度赞扬“邓小平个子小能力大”,“是个会办事会说话的人,红色首都第一任‘京官’没挑错人”。
  
  严厉惩治腐败公审判决第一贪
  
  邓小平成了红色首都第一任“京官”自然很高兴,但他从欢乐中沉静下来,又觉得今后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于是他召开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会议,提出要借“一苏大”这股强劲东风,把瑞金的生产搞好,把经济搞上去,保证中央机关的生活需要,保证红军的供给,保证瑞金老百姓不挨冻受饿。
  正在这时,邓小平接到瑞金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谢正平、杨世珠的报告: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利用职权,把他以前一同做生意的老搭档、按家庭经济条件群众认为该划为富农的谢深润定为贫农,引起群众不满。为感谢谢步升的“关心”,谢深润的妻子朱秀秀做了什么好吃的总要请谢步升来吃,谢步升有事没事总喜欢往谢深润家跑。一天,谢步升乘谢深润外出做生意的机会,强奸了朱秀秀,此后谢步升经常与朱秀秀来往。后来,一天夜里,谢深润当场捉住谢步升与自己的老婆鬼混,顿时火冒三丈,说要到政府告他。谢步升反而说谢深润恩将仇报诬陷他,并编造一些“证据”,利用当时肃反扩大化,伙同他人将谢深润秘密杀害。
  听了谢正平、杨世珠的汇报,邓小平十分震惊,他说:“中央政府鼻子底下的村苏维埃主席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干出这样的勾当,怎么行呢!瑞金是红色首都,我们的干部上上下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个好样子。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要对谢步升案调查核实,速战速决。”
  谢正平、杨世珠立即开展调查,了解情况。他们几经周折,先后找到了被谢步升以1700毛(毫子)价钱卖掉的老婆杨氏和谢步升的另一情妇。据杨氏反映:1930年,谢步升任云集暴动队长时,把打土豪得到的金银首饰拿回自己家里藏起来,还挑了食盐100多斤、衣物好多件藏在家里。“一苏大”前他利用村苏维埃主席的身份收集大米,用大斗进小斗出,卖给“一苏大”筹备处。将3000多斤剩余的大米又卖给大米商,赚了大钱……据谢步升的另一情妇汪氏交待:她是瑞金某大地主的续弦,出身不好,谢步升利用工作之便向她敲诈银圆,并奸污她,此后长期霸占了她。另据群众揭发: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经瑞金时,谢步升将一名掉队的军医杀掉了,抢了金戒指、毡毯等;去年他还偷盖苏维埃中央政府管理科的大印,伪造通行证等证件,私自贩运水牛到白区出售。
  邓小平十分气愤:“谢步升我认识,他的问题也听到一些,他表面上工作积极,有能力,出身贫苦。没想到他在背后干了这么多见不得人的事。此风不刹,何以了得!”他立即召开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联席会议,专门讨论谢步升的问题。邓小平提出先把谢步升关起来,县裁判部马上向中央裁判部汇报。
  没想到谢步升被关起来没几天,就被他的入党介绍人、在苏区中央局任职的谢春山以谢步升无大错为由给释放了。邓小平听到报告后十分愤怒,他拍案而起:“像谢步升这样的腐败分子不处理,我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向人民群众交待?”于是,邓小平亲自到苏区中央局反映谢步升的犯罪事实,同时要杨世珠去东华山向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汇报情况。毛泽东当即指示:“有了政权,就可能产生官僚,产生腐败。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败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都阻挡不了。”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在中央工农检查部长何叔衡的指导下,邓小平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坚持对谢步升进行审判。1932年5月5日,瑞金苏维埃政府裁判部对谢步升进行公开判决,判处死刑。5月9日,在瑞金城西东坑村刑场上,随着一声正义枪声的响起,被五花大绑、浑身颤抖的谢步升翻落在沙坑里,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毙的第一个贪官,大快人心,瑞金人民拍手叫好。
  邓小平在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一手抓生产发展经济,一手抓反腐败斗争,是共产党建设政权、巩固政权、管理国家的大胆尝试,也是执政为民的光辉榜样。文
其他文献
如果儿子离家出走了,父亲采取强硬、暴力的手段命令或逼迫儿子回家,儿子很可能叛逆、赌气、越走越远甚至误入歧途。但是,你变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个问题,结果又将如何呢……    正读初二的儿子由于月考成绩不理想,在吃午饭的时候,我说了他几句,当时,儿子一言不发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以为儿子只是像往常一样,生生闷气便没事了。可谁知,看多了武侠小说的儿子竟然留下一纸“我要离家出走闯江湖!”便不见人影了。  看到儿子
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由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他的一些书,上大学后上诗词课,每当老师提到王力这个名字,我都为广西出了这么一位文化名人、语言学大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我潜心从事桂学研究,对广西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对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地
人是在被迫中成长的。也行你对此话并不感到新鲜,可我第一次听到时却不觉一惊。
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虽不幸堕入青楼,但其对情感的执著、对平等爱情的追求为今人赞叹;其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为后辈敬仰;其对国家、民族兴亡的忧思之感,为民族复兴尽倾己力的行为为后人钦佩。她曲折却不平凡的短暂一生,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格魅力。  柳如是(1618—1664),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盛泽人),明清易代之际卓荦不凡的风尘奇女子,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早年以杨为姓,先
台儿庄大战是中国在抗战初期赢得的一个震惊国内外的空前大捷,极大地激奋了国人抗日救亡的士气。鲜为人知的是,在台儿庄大战的前夕,中日两军还在北距台儿庄不远的山东滕县等地进行过激烈的拼杀,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领3000中国将士,以劣势装备和相对较少的兵力,坚守滕县县城4天3夜,在给敌军以重创后,王铭章和绝大部分守军壮烈殉国。台儿庄大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李宗仁将军说,滕县保
大熊猫的育幼方式很特殊,它不像其它哺乳类动物那样由雌雄共同承担育幼任务。
如果你现在正遇到了挫折,有些灰心丧气,请听听这些故事;  如果你此刻正感到无聊,有些我所事事,请想想这些人。  托马斯·爱迪生实验了超过2000次以上才发明了电灯,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电灯,而那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000个步骤。”  刚从按摩学校毕业,年轻的伊内蒂·比萨想在加利福尼亚美丽的蒙特雷地区见习接诊。当地的按摩机构告诉他,该地按摩师为数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女儿:一个褐色头发,一个栗色头发,一个金色头发。大女儿是个丑姑娘,二女儿长相平平,只有小女儿吉佐拉不仅人长得美,心地也善良。两个姐姐都很嫉妒她。国王有三个御座: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红色的,还有一个黑色的。当他高兴的时候,就去坐白色的御座,心情一般就会坐红色的,发怒的时候则会坐到黑色的御座上。  一天,国王被两个大女儿惹得生气了,他坐到了黑色的御座上。女儿们看到父亲生气,就来
古時,姓和氏不是一回事。最早女人用姓,男人用氏。姓是母系社会女人独有的,用来区分血缘关系;是家族系统的称号,代代相传。古从母姓,所以古人造字时,姓从女、从生。远古人的姓,如姒、妫、姬、姜、赢等,皆从“女”。上古时代的氏,是姓的分支,是用来区别子孙出处的。姓是同一血统的人,氏是同居一地的人。  《左传》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古代姓氏错综复杂,-租可以衍出许多姓,一姓可以衍出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