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努力走出探究性学习的误区,有效实施“探究”策略,精心构建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模式,让探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含义;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
1 语文探究性学习含义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观察、采访、试验,指导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主动感受、理解和领悟,主动解决听说读写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主动获取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并形成习惯,進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质量与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彰显创新精神。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2.1正确把握和体现语文教育特点的需要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是无可争议的。既然如此,就需彻底摒弃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或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的途径还应该是语文实践,即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取和丰富学科知识,体会、掌握和运用语文课程的规律,形成并不断提高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事实上,语文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它需要学生用心感受、理解和领悟、耐心观察、比较和发现、潜心调研、查阅和整理。
2.2使语文教学更有实效、更高效的需要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那种不管学生预习程度、不顾学生认知水平而从原点开始、平均用力、串讲串问的低效教学依然充斥着课堂。虽然耗费了大量而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理解仍停滞在原有的认知层面。而要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更高效,就必须以学定教,并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3.1多措并举,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语文的学习。引入新课时,我们往往用一两话或者几句话来煽动学生的情感,有时感情朗读,有时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3.2创设情境,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这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老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3.3提供机会,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过去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问学生答,时间都被老师的“讲”或“问”占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读、悟、思、探的机会,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或被老师摆布的机器人。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思、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感受和驾驭文本。
3.4展开想象,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3.4.1教师综述课题,学生质疑提练出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探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
3.4.2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课题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探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3.4.3在趣味活动中引出探究课题
探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3.5特作批注,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白:书中的印刷空白,是黄金地带,那儿可以写下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写下疑难问题,可以写下自己读书时所产生的灵感。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
4 结束语
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权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之我见[J].科学导报,2015.
[2]刘继红.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第02期,97-97.
[3]陈雪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J].成功:教育版.2012.
[4]申先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含义;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
1 语文探究性学习含义
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中,在学生认真预习、多方查阅、专心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观察、采访、试验,指导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主动感受、理解和领悟,主动解决听说读写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主动获取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并形成习惯,進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质量与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彰显创新精神。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2.1正确把握和体现语文教育特点的需要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是无可争议的。既然如此,就需彻底摒弃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或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的途径还应该是语文实践,即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取和丰富学科知识,体会、掌握和运用语文课程的规律,形成并不断提高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事实上,语文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它需要学生用心感受、理解和领悟、耐心观察、比较和发现、潜心调研、查阅和整理。
2.2使语文教学更有实效、更高效的需要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那种不管学生预习程度、不顾学生认知水平而从原点开始、平均用力、串讲串问的低效教学依然充斥着课堂。虽然耗费了大量而宝贵的教学时间,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理解仍停滞在原有的认知层面。而要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更高效,就必须以学定教,并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3.1多措并举,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语文的学习。引入新课时,我们往往用一两话或者几句话来煽动学生的情感,有时感情朗读,有时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3.2创设情境,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这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老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3.3提供机会,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过去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问学生答,时间都被老师的“讲”或“问”占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读、悟、思、探的机会,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或被老师摆布的机器人。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思、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感受和驾驭文本。
3.4展开想象,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3.4.1教师综述课题,学生质疑提练出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探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
3.4.2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课题
“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探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
3.4.3在趣味活动中引出探究课题
探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3.5特作批注,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白:书中的印刷空白,是黄金地带,那儿可以写下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写下疑难问题,可以写下自己读书时所产生的灵感。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
4 结束语
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权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之我见[J].科学导报,2015.
[2]刘继红.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第02期,97-97.
[3]陈雪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J].成功:教育版.2012.
[4]申先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谈[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