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随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与此同时,其摄像功能,能够将学生的练习动作采集到计算机设备中,并与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以促进学生动作技巧的提升,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
(一)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限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首要的问题在于,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导致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淡薄,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首先,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导向,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限,而其体育教师也普遍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体的基础性学科,并不适宜开展信息化教学,因而导致体育信息化教学陷入瓶颈。其次,很多的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有限。最后,在体育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使用浮于表面,難以发挥其真正的辅助作用,造成对现代化资源的浪费。
(二)高职院校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配合以相应的信息设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而缺乏对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力度,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而分拨给建立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体育馆的启动资金则所剩无几。此外,除了硬件设施之外,体育信息化教学还需要相应的辅助软件,帮助学生细化动作要领和教学重难点,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对辅助软件的研发能力有限,不能依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基础性情况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软件,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提高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首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动作技巧的应用,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自身的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其次,教师要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日程,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最后,学校也要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信息化培训提供平台与机遇,并且组织丰富多彩的实操演练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于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际的课堂中去。例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对应用新技术的老师一门课奖励1000元;每一个新技术引进到学校时,学校组织专门的培训,并对使用该技术的老师进行上门一对一辅导、配备技术辅助人员,发放教学需要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这样一来,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既有动力,又有技术保障,便不会对其产生排斥现象。
(二)改善体育教学的基础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淘汰落后陈旧的多媒体设备,提升现有设备的网络配置,构建网络连接流程,系统数据完备的信息化平台。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对相应的体育教学软件的研发,以提升信息教学基础设备的利用率。例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将优秀教练、选手的动作加以录像和剪辑,并配上文字、声音对关键动作加以说明,甚至可以利用慢动作、静止动作、动作分析帮助学生观察“动作范型”,学生可以通过对“动作范型”的观察和模仿,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修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场地的投入,拓宽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范围,为教师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斗志。
(三)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
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高职院校要深化与信息技术研发院校的合作,为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将“大数据”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帮助体育教师科学、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安排。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可以使用运动监测设备MT-Sports对学生的跑动距离、最高心率、心率负荷等信息进行监控,通过数据对比调整训练负荷量,调整课堂设计并防止学生出现练习偷懒现象。其次,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和就业导向,促进体育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交叉教学,充分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最后,高职院校要完善对学生成绩、网络资源以及科研活动的信息化管理,使之构成有机化的整体,以促进优秀教学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贤明.阐述中学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内江科技,2018,39(03):137-138.
[2]廖家坚.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6):83-84.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与此同时,其摄像功能,能够将学生的练习动作采集到计算机设备中,并与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以促进学生动作技巧的提升,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
(一)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限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首要的问题在于,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导致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淡薄,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首先,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导向,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限,而其体育教师也普遍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体的基础性学科,并不适宜开展信息化教学,因而导致体育信息化教学陷入瓶颈。其次,很多的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有限。最后,在体育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使用浮于表面,難以发挥其真正的辅助作用,造成对现代化资源的浪费。
(二)高职院校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配合以相应的信息设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而缺乏对基础性设施的投资力度,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而分拨给建立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体育馆的启动资金则所剩无几。此外,除了硬件设施之外,体育信息化教学还需要相应的辅助软件,帮助学生细化动作要领和教学重难点,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对辅助软件的研发能力有限,不能依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基础性情况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软件,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提高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首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动作技巧的应用,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自身的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其次,教师要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日程,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最后,学校也要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信息化培训提供平台与机遇,并且组织丰富多彩的实操演练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于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际的课堂中去。例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对应用新技术的老师一门课奖励1000元;每一个新技术引进到学校时,学校组织专门的培训,并对使用该技术的老师进行上门一对一辅导、配备技术辅助人员,发放教学需要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这样一来,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既有动力,又有技术保障,便不会对其产生排斥现象。
(二)改善体育教学的基础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淘汰落后陈旧的多媒体设备,提升现有设备的网络配置,构建网络连接流程,系统数据完备的信息化平台。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对相应的体育教学软件的研发,以提升信息教学基础设备的利用率。例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将优秀教练、选手的动作加以录像和剪辑,并配上文字、声音对关键动作加以说明,甚至可以利用慢动作、静止动作、动作分析帮助学生观察“动作范型”,学生可以通过对“动作范型”的观察和模仿,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修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场地的投入,拓宽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范围,为教师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斗志。
(三)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
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高职院校要深化与信息技术研发院校的合作,为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将“大数据”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帮助体育教师科学、客观地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安排。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可以使用运动监测设备MT-Sports对学生的跑动距离、最高心率、心率负荷等信息进行监控,通过数据对比调整训练负荷量,调整课堂设计并防止学生出现练习偷懒现象。其次,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和就业导向,促进体育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交叉教学,充分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最后,高职院校要完善对学生成绩、网络资源以及科研活动的信息化管理,使之构成有机化的整体,以促进优秀教学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和教学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贤明.阐述中学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内江科技,2018,39(03):137-138.
[2]廖家坚.初中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