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及其认识误区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内涵,以及开发建设项目中的误区。通过分析,认识水保措施的特点和防治重点,从而发挥它们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各自特有防治功能。
  关键词:水保措施内涵; 认识误区分析
  1.水土保持的涵意与措施
  我从事水保工作十多年,做了不少水保方面的项目,参加过国内几次水土保持研讨会,听到了专家丰富经验介绍,收获不浅。从现代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水土保持实质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恢复是指“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重建的过程”,水土保持的终极目标就是恢复和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实际上就是采用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实现生态恢复和重建。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采取的各类防治措施。开发建设项目通常会直接扰动土壤、破坏植被,减少了绿地面积,或使原有完整绿地破碎化,其结果会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包括清理地表植被等覆盖物导致的侵蚀、各种边坡和弃土渣场等的水土流失,如各类工程开挖面、各类道路的路坡边坡、采礦(石)场、堤坝河滩湿地的水土流失等,其中各种边坡和裸地的水地保持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1.1 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任务:
  (1)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绿化美化环境,建立和谐生态。
  (2)必须设置弃渣(土)场专门存放废弃的土、石、渣,并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农地等倾倒。
  (3)项目范围内的边坡必须护砌或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
  (4)工程竣工后,取料场、弃渣场、开挖面必须恢复表土层和植被。
  (5)项目范围内用地的原有水土流失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1.2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法,包括少耕、免耕、覆盖耕作,或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稳定岩土地质结构,或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一般来说,对水保工程措施应根据所在位置和目标,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三大类,坡面防护工程如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留沟、沟头防护工程、梯田工程等,沟道治理工程如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库、塘、堰、坝等)。
  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如在高发区应切实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源头部位布设坡截留导流沟,拦截坡面径流,防止集中的雨水冲刷,在滑坡部位可布设抗滑桩、挡土墙来稳定坡面,对泥石流沟道应在发生区、流过区和堆积区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发生区的侵蚀程度,在渡过区沟道布设格栅坝、拦沙坝等工程,做到水石分家,减轻危害,并因势利导,将其引导到安全的地方。
  三大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边坡防护等水保方案的系统设计中,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尤为重视植物措施防护或植物与工程措施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以其达到同时发挥防护与美化的生态综合效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水土保持的目标,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谋求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兼顾的“生态工程”、“生态工法”、“坡面植物措施”、“植被护坡工程”等。如最近二十年来日本、欧美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在河川整治、道路工程、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中以坡面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核心的生态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论上,任何水土保持措施都应该考虑“实用、安全、经济产、美观、生态”,但不可否认,在经济条件制约和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的时候,水土保持工程本身就容易被忽略。而在不得不采取水保措施时,往往也大多只考虑“实用、安全、经济”,只有在社会较进步、经济比较富裕后才会更多考虑“美观、生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加上水土保持科技的滞后,长期以来许多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仅仅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或者生搬硬套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未能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合理的水土生态工程措施。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中的误区
  2.1 重工程措施,轻植物措施
  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是工程项目水保方案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工艺技术多是采用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拱杆、锚杆(桩)或喷浆固坡等硬性的土工工程措施以及少量的路树绿化。这些工程技术措施虽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边坡,但却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周围环境的美观。这主要是因为片面理解水土保持只要把“土保住”,认为水土保持仅仅是把土、石、渣固定下来就达到目的,因而采取工程措施把土密封或固定下来就足够了,完全忽略绿化、美化和土地生产力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而认为植物措施是纯属多余的“无用的摆设”,或能省就省。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止土体损失,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忽视对源涵养和小气候的调节,不考虑甚至于不知道防治“石屎森林(石漠化)”和化学侵蚀,更谈不上绿化美化景观、全面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水保目的。事实上,硬质化边坡工程与水土流失同样是缺乏生机。   2.2 乱用植物措施,重草本植物,轻乔木灌木植物
  对植物措施的意义作用认识肤浅,更不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有的甚至认为只要裸地复绿就大功告成。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不清楚不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不清楚不同植物对土壤肥力,导致所谓的植物侵蚀或绿色沙漠。要么是简单地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植物之间的关系对各主要物种进行优化配置;要私乱用植物物种绿化,使得外来特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环境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植物群落复合结构;在简单地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播种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设计的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推动群落正向演替的使用。
  2.3 重景观,轻植物复合群落生态功能
  对开发项目水保工程片面追求美观大方、大度、大气或标新立异,如有些工程硬质水泥雕塑、大面积的单一草坪或纯林,有的仅仅将采取的植被措施进行省略或仅作为点缀,导致硬质地面或裸露土地面积大,既违背水保改善环境的根本目标,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从而也影响了自然生态景观功能。
  由于施工单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多等原因,导致水保工程中应用植物措施时存在植物类型单一化,重视易商品化经营的外来物种,忽视乡土植物使用的突出问题。由于草本植物對侵蚀地适应性优于乔灌木,而普遍采用多为单一或简单的混合草种,这类植物在前期的绿化水保效果较佳,但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脆弱,一旦人工抚育不到位,容易发生生态退化。另外,如果单纯采用草种护坡,即使是配合人工防蚀生草膜也仅仅能够保持坡面土壤,却不能固坡。因此应运用综合措施建植(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用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固定工程坡面。另一突出问题是在选择水保植物时,重视园艺用草和外来草种的引进,而忽视了在本地适应更好、更易于与本地其他特种结合形成良好的群落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地方植物种。近年来,已有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弊端,开发了类芦、红毛草、五节芒、棕叶芦、任豆、水翁、山黄麻、竹子等本地物种,并建立了马占相思、速生桉树或竹子等为建群种的复合群落。
  2.4 重前期抚育和“立效见功”的短期效果,轻长期管理维护和潜在的生态经济价值。
  承接水保绿化工程的单位,往往以能通过工程验收目标,只注重前期抚育和“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忽视水保植物群落的长期管理维护和潜在的生态经济价值。有的项目对处于动态开采状态的水土流失点没有做好统一规划,水土保持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甚至出现了水土保持设施“前建后埋”、边建边毁的现象。
  2.5 重经济价值,轻综合效益
  一些开发性的水保工程重防护主体工程的功能,重经济效益及经济价值,重工程质量,但忽视工程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方面,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认识不足,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各类水保措施本身的特点和防治重点,从而发挥它们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各自特有的防治功能,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开发建设项目中综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同时绿色植被发挥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节小气候、美化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与灰色呆板、豪无生机的水泥石板的工程护坡坡面相比,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要求,更显和谐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吴发起.水土保持概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3
  [2]周德培、张俊云.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文章编号】1627-6868(2016)11-0012-02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构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而保持其原有性能的性质。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普遍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则是其核心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 主要因素; 提高措施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8-0048-02  1.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1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崇州市博润·尚都大楼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探讨在特定工程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稳定;变形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8-0035-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hongzhou city Hakata-run is building deep foundation p
期刊
摘 要:成都国金中心工程基坑深度达30多米,面积达45000平米左右,是目前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单层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基坑。由于工程地处繁华市区,业主为尽可能利用土地资源,其建筑边线紧邻基坑支护边。地下室外墙总长度1016米,墙厚度为1000mm,除红星路一侧260米墙体外其他外墙距离基坑护壁约200mm左右,需要进行单侧支模。且由于现场客观地质条件原因,基坑开挖后护壁渗水严重,给外墙施工都带来了更
期刊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8-0065-03  1.基本情况  繁昌县主城区位于峨溪河上游,周边山洪以及下游的长江、漳河洪水一直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1983年、1999年汛期洪水淹没大半个县城的惨景令很多城区居民终身难忘。由于峨溪河流域山区汇水面积比例过大,河道蓄洪能力较小,影响繁昌县城防洪的因素复杂。规划的繁昌县城防洪体系由城区堤防、峨溪河出口处的排洪闸站和峨山联圩蓄洪区
期刊
摘 要:本文选择绍兴市15栋典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研与夏、秋、冬三个季节的室内热湿环境连续测试,对绍兴的典型公共建筑能耗状况作了分析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节能潜力,提出可行的公共建筑节能方案。目的是对绍兴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政策及技术路线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绍兴;建筑能耗;热湿环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居住产业销售楼书和相关展示品的标准和建筑师在销售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进行探讨,简单说明国内外一些国家的楼书制作过程及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着重阐述楼书应体现的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提示建筑师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的设计问题和应尊崇的职业道德,举例说明有问题的设计造成的后果,最后还建议各相关单位、部门对销售楼书的把关。  关键词:设计; 销售; 监管  【文章编号】1627-686
期刊
摘 要:多彩涂料是指用一次涂装能得到彩色花纹的涂料,它通常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颗粒,形成的色彩图案多样。根据其构成原理,多彩涂料主要分成4种类型:O/W(水包油型)、W/O(油包水型)、O/O(油包油型)、W/W(水包水型)。水性多彩建筑涂料一次施工即能得到深浅层次不同的多彩花纹,并能适应砂浆、灰浆、混凝土、石膏板、木材等多种建筑材料,达到显著的装饰效果。本文通过对保保护胶体、颜填料等主要组
期刊
摘 要:文章回顾了浪琴水岸花园双拼别墅的设计过程,并阐述了在现代社会中,为了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从江南民居的内天井中吸取灵感,在双拼别墅中引入内庭院设计的理念,并以双拼别墅C型为例从资料收集、设计理念、平面布置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双拼别墅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浪琴水岸花园; 双拼别墅; 内庭院;心理健康的人居环境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8-0011-04  Abstrac
期刊
摘 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环境的承载能力、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后效、以保证区域内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良性循环。为保证新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生态、环境得以协调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地工程措施和监督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问题;解决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8-0070-02  1.水資源管理问题  1.1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
期刊
摘 要:运用多种手段对浙北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回填碎石土地基进行了不同强夯施工参数情况下加固效果的现场试验研究,介绍了三个不同试夯区的施工参数以及现场检测的结果。对高填方地基,选择合适的夯能和施工工艺对地基加固效果有重大影响,通过对三个强夯施工参数不同的试夯区的加固效果检测,最后确定大面积强夯施工时采用5000kN.m夯能,正三角形布置,5.0m夯点间距,按不跳点强夯和满夯的施工工艺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