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 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定位教师角色、的前提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 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婚姻介绍人”,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能水到渠成。对于文中的朗读,应让学生自己品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教师在学生读中伺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 ”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三、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以“思考”为核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说亲人是指谁?”有的学生说:“亲人是指朝鲜人民。”有的说:“是志愿军战士。”也有的说:“亲人是大娘、小金花、大嫂。”接着我把话题转入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事呢?为什么他们要互称为亲人呢?”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纷纷举手:“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有的说:“因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到底是不是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文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就会认真读书,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兴趣也会很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再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说:“大娘为志愿军缝补衣服几夜没合眼,还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上送打糕,这些让我感动……”还有的说:“大嫂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问题情境实质上是提供了一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它强调一个支持学生学的环境创设,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因此,我们不仅可以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以课文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适时的运用媒体能擦燃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新模式的构建都要立足于主体,服务于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开启学生的心扉,积极地思维,在对知识的理解、联想、转化、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乐于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从而擦燃灵性,主动探究求知。例如我在讲《触摸春天》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大屏幕出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后提问蝴蝶在盲女孩的手中扑闪时,她在想什么? 学生看着画面,有的凝神静思,有的眉头紧蹙,有的轻轻地翻看着书、交头接耳?在课件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应是前提。此时多媒体的使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 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定位教师角色、的前提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 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婚姻介绍人”,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能水到渠成。对于文中的朗读,应让学生自己品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教师在学生读中伺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 ”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三、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以“思考”为核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说亲人是指谁?”有的学生说:“亲人是指朝鲜人民。”有的说:“是志愿军战士。”也有的说:“亲人是大娘、小金花、大嫂。”接着我把话题转入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让人感动的事呢?为什么他们要互称为亲人呢?”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纷纷举手:“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有的说:“因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到底是不是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文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就会认真读书,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兴趣也会很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再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说:“大娘为志愿军缝补衣服几夜没合眼,还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上送打糕,这些让我感动……”还有的说:“大嫂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问题情境实质上是提供了一种环境支持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它强调一个支持学生学的环境创设,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因此,我们不仅可以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以课文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适时的运用媒体能擦燃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新模式的构建都要立足于主体,服务于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开启学生的心扉,积极地思维,在对知识的理解、联想、转化、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乐于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从而擦燃灵性,主动探究求知。例如我在讲《触摸春天》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大屏幕出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后提问蝴蝶在盲女孩的手中扑闪时,她在想什么? 学生看着画面,有的凝神静思,有的眉头紧蹙,有的轻轻地翻看着书、交头接耳?在课件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应是前提。此时多媒体的使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