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EM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新兴的、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改编的背景下,STEM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世界万物运转的本质有一个更好、更深刻的理解,还会跳出课堂教学内容的约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深度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STEM视域;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策略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实现小学生的“深度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度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小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其中,这样才会对阅读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
行为主义与认知取向的阅读观念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理论基础。在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的教授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机械式的,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还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首先,依据对《小学阅读理解教学研究》的调查显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在语文课堂中所占的比例为52%。教师经常把系统的知识以概念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对知识详细内容进行讲解和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巧,焉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中,教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表面上把知识教授给了学生,但学生的理解实际上只停留在知识的框架上,没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普遍存在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学习方法不灵活的现象,对阅读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存在较大的误区,在分析与应用上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机械式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陷入困境。
(二)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现代,培养人才的方向与趋势向着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与高阶思维综合型发展。如果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只停留在表面或是框架上,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学生要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建立终身学习能力[2]。因此,怎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也提倡阅读,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的大前提,一些社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也是基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二、STEM视域下小学深度阅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阅读发现,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阅读是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亲身经验相融合的过程。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辅助功能作用,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3]。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接受知识也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满堂灌”。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教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在课堂中运用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课件与拓展材料,可是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原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说的一句话限制了学生想法:“好的,这篇文章是讲太阳什么时候最大和最热,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这节课一直在讨论太阳,并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在这节课结束后,学生还停留在太阳怎样的问题上,对文中两个小孩活跃的思维模式与探索精神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要多加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主动和文本进行对话,开拓他们的思维,在阅读中体会和感悟文章的深层涵义,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
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教学,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文本讲解的质量与效率,问题也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导火线。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但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中心思想来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领悟,运用导向性的问题推动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几个问题串连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遵循几点原则:第一,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文本的中心思想,要正中文本的关键,引导深层次的教学;第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考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据阅读教学阶段来设置与其相符的问题;第四,核心问题的设计要从文本的整体出发,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和对中心思想的感悟上。
(三)拓展阅读范围,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感悟
若想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就要不断地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以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可以采用拓展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多样化领悟[4]。首先,向教材文本拓展。主要形式是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填写,也可以体现为文本对照,也就是运用文本之间的相互对照或者相似之处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依据文本特点来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其次,向实际生活拓展。主要体现在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进而加深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写游记,也就是让学生出门游玩时,把认为有趣或是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充分体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运用能力的转变。最后,向其他学科拓展。基于STEM视域下,体现了各个学科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可以把这种联系充分地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如把美术、音乐、科学技术等引入语文阅读课堂,丰富语文阅读课堂的情境;还可以把数学、自然、社会与法制带进语文阅读课堂,充实语文的教学内容,为阅读课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增加活力。拓展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中心思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以及更深入的感悟。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的,对小鸟说的话是不相信的,也比喻没有远见的人。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假如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是否会认识到自己以前想法的错误性呢?随着问题的提出,有的学生就会回答:“外面的世界好漂亮呀!”“世界真的好大呀,我的井口原来那么的小。”“外面可比井里好玩多了,我要经常出来玩。”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以写促读,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化
对文章读懂了,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灵活运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读出来的应用到写作当中,把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写作是一个对阅读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例如,把课文的缺失部分和空白处进行填写,依据原文的中心思想进行续写,把未完成的部分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可以对美好的句子或是段落进行仿写等。把读与写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还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写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章的认知深度。例如,教师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把缺失的部分补上。在文中,一个人十分喜爱葫芦,看见葫芦藤开花了很是高兴,花谢了以后,几个小葫芦长了出来,但是没过几天,在葫芦的叶子上生出了小虫子,但是他没有理会,也没有听人的劝说去治理虫子,还说我要的只是葫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葫芦的角度出发,看看小葫芦会说什么。有的学生就会回答“快帮我治治虫吧”“有虫子我会死的”“虫子会把我吃掉的”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涂云云. 基于深度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J]. 文渊(中学版), 2019, 9(04):513.
[2]金叶.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26(12):342.
[3]毛雯文.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新作文:教研, 2020, 12(04):1.
[4]查静.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6(30):99.
【关键词】STEM视域;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策略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实现小学生的“深度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度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小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其中,这样才会对阅读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
行为主义与认知取向的阅读观念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理论基础。在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的教授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机械式的,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还存在较多的缺陷与不足。首先,依据对《小学阅读理解教学研究》的调查显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在语文课堂中所占的比例为52%。教师经常把系统的知识以概念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对知识详细内容进行讲解和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巧,焉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中,教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表面上把知识教授给了学生,但学生的理解实际上只停留在知识的框架上,没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普遍存在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学习方法不灵活的现象,对阅读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存在较大的误区,在分析与应用上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机械式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陷入困境。
(二)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现代,培养人才的方向与趋势向着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与高阶思维综合型发展。如果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是只停留在表面或是框架上,不能满足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学生要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建立终身学习能力[2]。因此,怎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也提倡阅读,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的大前提,一些社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也是基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二、STEM视域下小学深度阅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阅读发现,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阅读是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亲身经验相融合的过程。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辅助功能作用,对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3]。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接受知识也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满堂灌”。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总结教授《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在课堂中运用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课件与拓展材料,可是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原来,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说的一句话限制了学生想法:“好的,这篇文章是讲太阳什么时候最大和最热,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这节课一直在讨论太阳,并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在这节课结束后,学生还停留在太阳怎样的问题上,对文中两个小孩活跃的思维模式与探索精神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要多加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主动和文本进行对话,开拓他们的思维,在阅读中体会和感悟文章的深层涵义,进而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利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领悟
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教学,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文本讲解的质量与效率,问题也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导火线。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但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中心思想来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领悟,运用导向性的问题推动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几个问题串连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遵循几点原则:第一,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文本的中心思想,要正中文本的关键,引导深层次的教学;第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考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据阅读教学阶段来设置与其相符的问题;第四,核心问题的设计要从文本的整体出发,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和对中心思想的感悟上。
(三)拓展阅读范围,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感悟
若想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就要不断地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以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可以采用拓展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多样化领悟[4]。首先,向教材文本拓展。主要形式是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填写,也可以体现为文本对照,也就是运用文本之间的相互对照或者相似之处进行比较阅读,还可以依据文本特点来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其次,向实际生活拓展。主要体现在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进而加深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写游记,也就是让学生出门游玩时,把认为有趣或是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充分体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运用能力的转变。最后,向其他学科拓展。基于STEM视域下,体现了各个学科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可以把这种联系充分地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如把美术、音乐、科学技术等引入语文阅读课堂,丰富语文阅读课堂的情境;还可以把数学、自然、社会与法制带进语文阅读课堂,充实语文的教学内容,为阅读课堂注入新鮮的血液,增加活力。拓展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中心思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以及更深入的感悟。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的,对小鸟说的话是不相信的,也比喻没有远见的人。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假如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是否会认识到自己以前想法的错误性呢?随着问题的提出,有的学生就会回答:“外面的世界好漂亮呀!”“世界真的好大呀,我的井口原来那么的小。”“外面可比井里好玩多了,我要经常出来玩。”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以写促读,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化
对文章读懂了,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灵活运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读出来的应用到写作当中,把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写作是一个对阅读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例如,把课文的缺失部分和空白处进行填写,依据原文的中心思想进行续写,把未完成的部分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可以对美好的句子或是段落进行仿写等。把读与写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还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写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章的认知深度。例如,教师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把缺失的部分补上。在文中,一个人十分喜爱葫芦,看见葫芦藤开花了很是高兴,花谢了以后,几个小葫芦长了出来,但是没过几天,在葫芦的叶子上生出了小虫子,但是他没有理会,也没有听人的劝说去治理虫子,还说我要的只是葫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葫芦的角度出发,看看小葫芦会说什么。有的学生就会回答“快帮我治治虫吧”“有虫子我会死的”“虫子会把我吃掉的”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涂云云. 基于深度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J]. 文渊(中学版), 2019, 9(04):513.
[2]金叶.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26(12):342.
[3]毛雯文.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新作文:教研, 2020, 12(04):1.
[4]查静.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6(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