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平方米公寓里的寒酸与富有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衣服穿10年,一瓶护手霜就能过冬,唯一的“奢侈品”是丈夫送的一支口红。她甚至将自己的过膝长发剪成了“鸡窝头”,只为帮生病住院的贫困学生凑医药费……工作16年来,这位同学们眼中“宁愿委屈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学生”的“暖心妈妈”蜗居于26平方米的陋室,却资助了数以百计的贫困学生。她休息时间几乎都跟学生一起度过,免费辅导了上万人次。

高中老师行善举 温暖贫困少女心


  2019年,王海燕获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届“三全育人”标兵。
  半个多月前,为了奖励其善举,学校分给她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多年来住大房子的梦想以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方式成为现实——她曾幻想过很多次,带着更多贫困学生去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改善伙食,做一桌拿手好菜,师生围坐一起,边吃饭边聊天,其乐融融。
  住进了新家,王海燕将先前小公寓里的家当一件不落地搬了过来——同事送的硬板床、组合衣柜,学生寝室废弃的旧书桌,还有那年代久远的床单、被褥。
  在前任房主留下的席梦思双人床前,王海燕的这些家当显得黯然失色。为了让新家有个新样子,她专门网购了一套新的床单、被罩。
  王海燕曾是个上不起学的穷学生,老家在山东沂蒙的贫困山村,父亲在村小当老师,母亲在家务农,努力为3个孩子积攒学费。
  高中时,王海燕的鞋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换,细心的化学老师看在眼里,将买给自己妹妹的新旅游鞋送给她,温暖了一颗少女的心。
  乐于助人的种子悄然埋下,这个高三紧张备考时还能为生病同学熬夜陪床的女孩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老师的善举传递下去。
  高考成绩公布,王海燕被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录取,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身为长女的她忍痛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背起行囊踏上进京打工路。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她干过幼师,做过家教,还当过保姆。在帮一个孩子补习功课期间,家长看她实诚能干,支付工资时经常多给她几百元,还邀请她到新开的分公司做主管。
  一年里,她攒下6000元钱,这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她来说是一笔巨款,“够上大学了”。

大学老师捡废品 只为资助贫困生


  2000年夏天,王海燕再次走进高考考场,顺利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专业。
  由于成绩优秀,毕业时,王海燕留校当了学院助理实验员,工作后还自考读完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本科。
  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她很快和来做实验的同学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无话不谈。
  “老师,我没钱买回家的车票了,您能帮帮我吗?”临近寒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学生李青青(化名)向平时经常交流聊天的王海燕求助。
  她一打听,才发现来做实验的班级里家庭困難的学生不在少数,“车票都买不起,怎么回去过年呢?”
  彼时,王海燕每月工资530元,扣除房租、物业费、水电费后,刚刚能维持生活,束手无策的王海燕急得团团转。
  一筹莫展之际,学校的废品收购站给了她灵感。一个饮料瓶6分、一斤废纸1角……王海燕一下子乐开了花。从此每逢傍晚,校园里总会出现一个提着大塑料袋、在各个垃圾桶翻捡饮料瓶的女人身影。
  有同事问她:你好歹也是在大学当老师,捡废品不觉得难为情吗?
  “这有啥,我自己就是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受过别人的帮助,我就得帮助更多的人。”王海燕总是羞怯地一笑。
  听闻此事的师生们也纷纷助力王海燕的这项“事业”:学生们拿来旧书本,老师们带来废纸箱,甚至有老师从家里带来空油瓶。
  学期末,王海燕用攒的2000多个塑料瓶、几百斤旧书和纸换来200多元,自己又垫付60多元,帮助6名贫困学生买了回家的车票。
  废品一捡就是好几年。2008年,王海燕晋升实验员,工资涨了,对学生们也越来越“大方”——她常常带着贫困生在学校食堂加餐,吃糖醋排骨、炖牛肉;学生生病,她一定会送去药品和营养品;为了让贫困生心理上好接受,她总是会变着理由给他们发“奖励红包”。

就算学生要星星 她都可能会去摘


  慷慨与吝啬在王海燕的身上并不违和。
  这个把1元一碗的热干面当“最爱”的女老师,看到有学生在食堂忘了带饭卡,直接给他们刷;听说哪个孩子的学费不够,她毫不犹豫就转账,最多的一次打出6000元;有贫困生想考驾照,她也主动掏钱,学生工作了几年后才把学费还回来。
  昔日王海燕带过的学生、而今的校团委副书记骆群曙笑言,“就算学生要星星,她可能都会去摘”。
  16年来,资助过学生多少钱,王海燕从没计算过。
  有一笔钱是旁人算得出来的——从当班主任开始,王海燕把每月近500元的津贴单列了一个账户,说这是专门帮助和奖励有需要同学的基金。6年来,这份爱心基金已支出3万多元。
  2013年,学生胡婷(化名)的父亲肝硬化晚期住进武汉郊区的一家医院,王海燕乘地铁转公交车又步行几公里前去看望,看到胡婷正在狭窄的病房里用电饭锅为父亲煮饭,因为医院的营养餐太贵了。胡婷拉着王海燕的手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
  眼泪在王海燕的眼眶里不住打转,她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多元交给胡婷:“爸爸的病会好的,你只有上学,将来有个好工作,才能给爸爸更好的生活。”
  一周后,在王海燕的鼓励和帮助下,胡婷重新回到课堂。如今,已毕业5年的她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
  一次善举换来如此“美丽的结果”,帮助学生点燃直面未来的勇气,看着他们越来越好,这给王海燕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

为给学生治病 不惜卖掉长发


  虽然自己家里经济也很困难,但王海燕从小就看到父亲帮助学生。有一个学生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差,家人想让他读中专,早点出来工作。
  “这个孩子是个上大学的料。”父亲赶到学生家,向家长承诺,读高中期间每年80多元的学费由自己承担。后来,这个学生不但读完了本科,还考上了研究生。
  如果当初置之不理,这块“上大学的料”可能就真被埋没了。“帮助学生成才,这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快乐”。
  从2003年入职至今,王海燕经常无偿为学生补课。工作日每晚补两个小时,周末是半天,临近期末考试,她将补课时间延长为一整天。补课内容包括全体学生的专业课、民族學生的基础课、公务员考试知识……参与补课的同学已达上万人次。

  2009年以来,学校开始增招少数民族学生,王海燕所在的学院每年有上百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也成为她重点关注的对象。
  而今已是公务员的小美(化名)有太多的忘不了。有一天夜里,她因为腹痛难忍,凌晨3时拨通了熟识的王海燕老师的电话。王海燕没有犹豫,立刻起身穿衣,抓起手机通知保卫处先送小美去校医院。深夜无人,一片漆黑,年轻的王海燕边骑自行车边用手机照路,气喘吁吁地赶到校医院,帮家境贫寒的小美转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还有一次,藏族贫困学生小管(化名)患上纤维瘤入院治疗,而王海燕的父亲和弟弟也先后患病住院,她刚刚把全部积蓄汇款回家。
  几番思索,王海燕决定卖掉留了十几年的长发。收购头发的商贩拿起剪刀,剪下已长及膝盖的黑发,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碎发,乍看上去就像“鸡窝头”。她拿着卖头发的400元,自己又贴了100元,交给小管。

家里的顶梁柱 学生的好榜样


  校园里,也曾有人说王海燕有点傻,“对学生掏心掏肺,对自己一毛不拔。”
  但这个昔日上不起大学的大学女教师笑言自己很“富有”:受助的学生们开学返校时带来的家乡特产,逢年过节很多已经毕业学生的电话短信,以及很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她也曾听说过很贵的名牌包,但依然常年挎着印有校名的帆布袋,骑着十几年前买的二手自行车。
  她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是2008年评中级职称要考计算机时,找父亲借了5000元买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一直用到现在。电池已经完全坏了,就连键盘的字母都快认不清,每次开会有异响传出,同事们就知道准是王老师的电脑在“发功”。
  连续12个学期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连续4年获评“十佳班主任”……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拖垮了王海燕的身体。
  今年5月,一直以为自己上火了的王海燕被诊断为虚劳,甚至有医生提醒她注意防范猝死的风险,王海燕喝了几天汤药,便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妹妹王金凤在QQ空间看到姐姐的诊断报告,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我姐就是个操心的命”,工作以来从不和家人讲自己的事情,却承担起了家里的顶梁柱角色。她承担妈妈住院的所有医药费,张罗弟弟家的苹果销路,嘱咐上夜班的妹妹保重身体……
  同样是在王海燕的QQ空间,每一条生活动态下面都会有数十条学生的问候与叮嘱:“老师,您辛苦了,千万注意休息。”“老师,记得按时吃药。”
  “王老师助人为乐的事迹激励了我,我也想要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2016年毕业后,骆群曙留校担任辅导员。在王海燕的影响下,他一直负责山区孩子的支教工作,如今已经是校团委副书记的他,为了资助山区的孩子,一人打几份工。
  2019年4月,在学校和教职工、校友捐赠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专门设立起“海燕助(奖)学金”,首期专项资金21万余元。学校负责人透露,在这所有两万多名师生的学校里,有数十项奖(助)学金,以教职工名字命名还是第一次,并且在办公会上一致通过以王海燕的名字来命名,“要褒奖和弘扬的就是这样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奖学金发放仪式上,受助的藏族大学生拉吉为王海燕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海燕老师是我们藏族学生心中的‘格桑梅朵’(藏语意为格桑花,代表着美好时光和幸福——作者注),将来我有能力时,一定会向您学习,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7月12日)
其他文献
一个家庭7个人7个姓,这是发生在彭云松和他收养的6个子女之间的感人亲情故事。60多年前,正值壮年的彭云松收养了第一个流浪孤儿,15年间,陆续又收养了5个孤儿,他坚决拒绝了儿女要随他姓彭的要求,组成了7个人7个姓的大家庭。多年间,虽然日子艰苦,但彭云松把孩子拉扯成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孩子教育成善良、正直的好人。2016年4月,彭云松荣登“中国好人榜”。2016年12月12日,彭云松家庭被评为第一届
35年,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默默照顾着六位老人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让老人们安享天年。  35年,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辛苦操持,任劳任怨,硬是将一个烂摊子过成了好日子。  35年,她说自己没做什么,但正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视付出为理所当然的孝道,才最让人动容。  她就是张水珍——丈夫眼中的好媳妇,六位老人眼中的好儿媳、好侄媳、好孙媳。2019年9月5日,她站上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领奖台。 
经网络结识“大叔”    2017年7月8日,是我的23岁生日,我叫惜文,长这么大,第一次过生日这么不开心。这一切,都要从他说起。  他叫志勇,比我大10岁,是个已婚的男人。2016年4月,我们无意中在网络上相识。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从小爸爸妈妈和姐姐们对我关爱有加,什么事情都是他们替我着想,规划安排好路线,我照着做就行。  志勇年纪比我大,工作时间比我长,自然阅历比我丰富。我刚毕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疾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病。据有关数据调查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0%的人群都会患有消化性溃疡,尤其是40岁至60岁的中老年患者比较多见,通常男性多于女性。研究发现,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与不良嗜好和饮食习惯有关,比如,吸烟,酗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量饮用咖啡、浓茶等都会加重胃溃疡症状。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是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也是致使胃溃疡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采
观点1:15%的女性更年期症状可持续30年。  观点2:补充雌激素,利远远大于弊。突然到来的更年期,连医务人员也不知所措  2018年7月中旬,以前的同事突然打电话来,说月经不正常要来我这里看看,约好下午2点过来。同事今年48岁,调到另一家医院后,我们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记忆中她是一位很有生活品位、非常爱美的女士。  但是当她站在我面前时,眼前的她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大热天穿了厚毛衣和长裤子,脸色
“我们一家人做的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搭把手。”邹德凤是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在家里,邹德凤的丈夫陈洪平主动承担家务,为她解决做义工的后顾之忧。女儿陈冲和她一起深入基层做志愿服务。正是因为一家人的无私奉献,邹德凤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1992年,邹德凤被分派到南昌铁路三村卫生所从事社区保健服务工作。白天,她在卫生所为社区的婴儿打预防
最近网上冒出了“夸夸群”。在这种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其实“夸夸群”也不算特别新奇的存在,历史上的“夸夸群”多了去了。  在我国古代,就专门有人以夸人为职业。这个群体,读了些书,有些学问,但科举不顺,又不想勤劳致富,就到权贵富豪家里,帮闲凑趣,打秋风,充串客,以闲情逸趣取悦豪门,给金主脸上贴金。这种人的称呼很有趣,叫“篾片”。  篾片倒不是一个终身职业,那有以“夸夸群”为终身
“早睡觉、少吃油和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避免出现慢性病。”这句话是不是非常耳熟?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或许都这样叮嘱过身边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殊不知,生活习惯可以改变基因的先天作用,坏的生活习惯会阻碍好的基因发挥作用,而好的生活习惯则可以推迟甚至阻止坏的基因发挥作用。基因不都是天生就带着吗?这难道还能改变?  你还别不信,研究人员以北京上万儿童及青少年为样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
早在2016年,就有过韦慧晓的报道。韦慧晓本科在南京大学读大气科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硕士和博士在中山大学读地球科学,其间曾赴西藏支教、到北京当奥运会志愿者。做学术,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列了一大页;练体育,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竞赛;学文艺,获得了选美比赛十佳;当志愿者,成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她的人生之路充满了跨越和精彩。  读博期间,参军的念头逐
一  那天上完瑜伽课,纯姐跟老师说,很久没来了,因为每次开半小时车过来,再折腾一个小时,忙活半天,也没感觉到什么效果,所以就不愿意来了。  老师轻笑:“我知道你没效果。你动作不到位,松垮歪斜,精力也不集中,糊弄事儿的感觉。你看别人一节课下来都累得哎呦妈呀的,就你云淡风轻啥事儿没有。”  瑜伽这种运动,你有没有全心投入,动作到不到位,呼吸有没有配合,对结果的影响特别大。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花钱办了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