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活;自主习作;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21—01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告白和描述,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有自主表达,才真实可信,才能触动他人心灵、让他人产生共鸣。如何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呢?除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外,自主表达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高他们自主表达的能力。
一、 观察生活,积累语言
学生习作时难以下笔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匮乏,究其原因是教师进行语言训练时走于形式。因此,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是人们获取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要重视观察,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有个学生在习作《蚕宝宝的一生》一文中写道:“大约过了10天,蚕宝宝突然不吃桑叶了,抬头四处张望。不久,头上裂了个口子,我提心吊胆地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它们,唯恐因为我的疏忽而发生什么不测。我发现两只蚕宝宝身体一伸一缩,不停地蠕动,似乎它们的身体不舒服,竭力地要挣脱什么。我担心极了,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原来蚕宝宝在蜕皮。它把身体紧缩,接着尾巴一挺——啊!一对米色的小脚从肚子下面露出来了,它的身体越露越多,一直露到尾巴。这时蚕宝宝不动了,我想它大概累了要休息一会儿。果然,蚕宝宝休息了一会儿后,用嘴咬住皮,尾巴一缩,皮就蜕去一点,再一缩,又蜕去一点……过了好一会儿,蚕宝宝终于把陈旧的皮蜕完了。它蜕完一次皮,就长大了一些,长胖了一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蚕的生长变化。
2. 引导学生写每日感言
针对学生无话可说、懒于动笔的状况,我引导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每天感触较大、较深的事情简单地记录下来,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或一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好习惯。以便在习作时,学生能尽快地找到素材,找到触动点,回忆当时的场景,复原生活,有话可说,解决生活中“写什么”的问题。
3. 以“每日两词”、“每日一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有时候,学生习作时并不是难于无话可说,而是难于平时积累的语言太少,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说。因此,我利用黑板的边缘地带,提供好词佳句、名人名言。为了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我让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流在黑边的边缘摘写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为此还专门准备了摘抄本。我也适时地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确用词,规范表达,使语言的积累没有只停留在本子上,而是通过理解、内化的方法熟记于心。
二、 培养兴趣,自主习作
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急于想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我便引导他们尝试进行自主习作。让学生对不同习作内容的抒写,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和自主表达的能力。
1. 写生活之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生活中的难忘之事、高兴之事、后悔之事等等,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如有个学生写的《挨打》一文,语言幽默风趣,描写生动形象,当妈妈一听她成绩不好的时候,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脸一下子就晴转暴风雨,二话没说拿起扫帚就朝我打来,我一看情况不妙,调头就跑,可被妈妈一把抓住,‘啪,啪,啪’就是三下,妈妈把我连推带搡地拉进卧室,按在床上,厉声说:‘趴下,挨打!’看来这顿打是怎么也逃不过了,我只好咬紧牙,强忍着……”这些经历能引发其他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
2. 利用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中,他们才能写好作文。这种状态与他们的生活积累、与他们的热情和自信相关,而这一状态,需要教师为他们去创造。因此,我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小游戏、知识小竞赛、男女生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兴致勃勃地去写作。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2(B)—0021—01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告白和描述,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有自主表达,才真实可信,才能触动他人心灵、让他人产生共鸣。如何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呢?除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外,自主表达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提高他们自主表达的能力。
一、 观察生活,积累语言
学生习作时难以下笔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匮乏,究其原因是教师进行语言训练时走于形式。因此,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是人们获取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要重视观察,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有个学生在习作《蚕宝宝的一生》一文中写道:“大约过了10天,蚕宝宝突然不吃桑叶了,抬头四处张望。不久,头上裂了个口子,我提心吊胆地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它们,唯恐因为我的疏忽而发生什么不测。我发现两只蚕宝宝身体一伸一缩,不停地蠕动,似乎它们的身体不舒服,竭力地要挣脱什么。我担心极了,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原来蚕宝宝在蜕皮。它把身体紧缩,接着尾巴一挺——啊!一对米色的小脚从肚子下面露出来了,它的身体越露越多,一直露到尾巴。这时蚕宝宝不动了,我想它大概累了要休息一会儿。果然,蚕宝宝休息了一会儿后,用嘴咬住皮,尾巴一缩,皮就蜕去一点,再一缩,又蜕去一点……过了好一会儿,蚕宝宝终于把陈旧的皮蜕完了。它蜕完一次皮,就长大了一些,长胖了一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蚕的生长变化。
2. 引导学生写每日感言
针对学生无话可说、懒于动笔的状况,我引导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每天感触较大、较深的事情简单地记录下来,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或一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好习惯。以便在习作时,学生能尽快地找到素材,找到触动点,回忆当时的场景,复原生活,有话可说,解决生活中“写什么”的问题。
3. 以“每日两词”、“每日一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有时候,学生习作时并不是难于无话可说,而是难于平时积累的语言太少,不会说,不知道怎么说。因此,我利用黑板的边缘地带,提供好词佳句、名人名言。为了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我让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流在黑边的边缘摘写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为此还专门准备了摘抄本。我也适时地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确用词,规范表达,使语言的积累没有只停留在本子上,而是通过理解、内化的方法熟记于心。
二、 培养兴趣,自主习作
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急于想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我便引导他们尝试进行自主习作。让学生对不同习作内容的抒写,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和自主表达的能力。
1. 写生活之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生活中的难忘之事、高兴之事、后悔之事等等,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如有个学生写的《挨打》一文,语言幽默风趣,描写生动形象,当妈妈一听她成绩不好的时候,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脸一下子就晴转暴风雨,二话没说拿起扫帚就朝我打来,我一看情况不妙,调头就跑,可被妈妈一把抓住,‘啪,啪,啪’就是三下,妈妈把我连推带搡地拉进卧室,按在床上,厉声说:‘趴下,挨打!’看来这顿打是怎么也逃不过了,我只好咬紧牙,强忍着……”这些经历能引发其他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
2. 利用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中,他们才能写好作文。这种状态与他们的生活积累、与他们的热情和自信相关,而这一状态,需要教师为他们去创造。因此,我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小游戏、知识小竞赛、男女生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兴致勃勃地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