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威尼斯城市的灵魂,蜿蜒的河道、流动的清波,水光潋滟,赋于水城不朽和灵秀之气,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严肃穆,诗情画意。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只“贡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魅力……
威尼斯是亚得里亚海上第二大口岸。有着700年历史的威尼斯城,在地中海文化发展中曾经担当过重要角色:公元九世纪初,逃兵荒的人在一座小岛上建起威尼斯城。因为它处于狭长半岛尖端,和内陆只有一水之隔,所以威尼斯人又是海洋的儿女。他们在半岛上开出了网一样的水道,贯穿全市。s形大运河亦有网壮街巷连通,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水陆双层交通系统城市,并以水路为主,400多条运河与中央大运河连通,又接上亚德里亚海的万顷波涛。威尼斯每年2、3月都有狂欢节。人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这是一场不散的夜宴。狂欢节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欢隐姓埋名到赌场厮混的威尼斯贵族,后来演变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节日。
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100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100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7座教堂,多半建于公元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
威尼斯所有的房屋都建造在木桩之上,是在一片海水里用木桩撑起一座水城。这些木桩用桐油反复浸泡和刷过,加之长久浸泡在水里,因而不会腐烂。这些深深打进海底的木桩就是房屋的地基。当地人说,如果把这座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翻过来,那些木桩俨然会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
著名的叹息桥建于公元1603年,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叹息桥两端连结着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都卡雷宫)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见蓝天,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里面供奉着圣马可的遗体,是威尼斯辉煌的象征。威尼斯人用从东方劫掠来的财物装点了它。这是一座招世人评论最多的建筑物,有时它被指斥为粗俗,但更多的时候则被捧上了天。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充实,它已成为一座巨大、复杂而且神秘的殿堂——既是教堂,也是博物馆。教堂的内部仿照希腊十字设计法建成。它的穹顶和拱门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灵感。门厅和内部装饰着古老而杰出的镶嵌画,教堂内的马尔恰诺博物馆里收藏着4匹珍贵的镀金铜马。总督府位于圣马可小广场东侧,拜伦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是威尼斯市内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宫殿里面,三侧有无数壮观的房子和大厅。其中最大的是大会议厅,当年可容纳480位威尼斯贵族(后来达到1700位)。这里收集了散落在威尼斯市内的无数艺术珍品。
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景色,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因此曾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圣马可广场是每年嘉年华最主要的场景,但是在平常也热闹得像一座舞台,永远不会冷场。这里人流如潮,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飞起飞落,游人和它们和平共处。
威尼斯浮在水上,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汽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如果非要仿效陆地的叫法,那么这里有公共小火轮、出租船。突然想到“贡多拉”不知类比陆地何物,也许是马车吧,就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马车。“贡多拉”意味着浪漫和风情。每条“贡多拉”都是精心装扮过的,月牙样儿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考究;摇橹的船夫也很爱修饰自己,蓝白条纹的汗衫是他们的首选。船夫用“贡多拉”带着游人随性观赏这座城市,而“贡多拉”也成了威尼斯最具魅力的一景,遇上船夫心情好,他会很乐意为游人高歌一曲,就像酒宴上的祝酒歌。
威尼斯是亚得里亚海上第二大口岸。有着700年历史的威尼斯城,在地中海文化发展中曾经担当过重要角色:公元九世纪初,逃兵荒的人在一座小岛上建起威尼斯城。因为它处于狭长半岛尖端,和内陆只有一水之隔,所以威尼斯人又是海洋的儿女。他们在半岛上开出了网一样的水道,贯穿全市。s形大运河亦有网壮街巷连通,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水陆双层交通系统城市,并以水路为主,400多条运河与中央大运河连通,又接上亚德里亚海的万顷波涛。威尼斯每年2、3月都有狂欢节。人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这是一场不散的夜宴。狂欢节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欢隐姓埋名到赌场厮混的威尼斯贵族,后来演变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节日。
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100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100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7座教堂,多半建于公元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
威尼斯所有的房屋都建造在木桩之上,是在一片海水里用木桩撑起一座水城。这些木桩用桐油反复浸泡和刷过,加之长久浸泡在水里,因而不会腐烂。这些深深打进海底的木桩就是房屋的地基。当地人说,如果把这座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翻过来,那些木桩俨然会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
著名的叹息桥建于公元1603年,因桥上死囚的叹息声而得名。叹息桥两端连结着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都卡雷宫)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只能透过小窗看见蓝天,从此失去了自由,不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里面供奉着圣马可的遗体,是威尼斯辉煌的象征。威尼斯人用从东方劫掠来的财物装点了它。这是一座招世人评论最多的建筑物,有时它被指斥为粗俗,但更多的时候则被捧上了天。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充实,它已成为一座巨大、复杂而且神秘的殿堂——既是教堂,也是博物馆。教堂的内部仿照希腊十字设计法建成。它的穹顶和拱门来自君士坦丁堡的灵感。门厅和内部装饰着古老而杰出的镶嵌画,教堂内的马尔恰诺博物馆里收藏着4匹珍贵的镀金铜马。总督府位于圣马可小广场东侧,拜伦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是威尼斯市内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宫殿里面,三侧有无数壮观的房子和大厅。其中最大的是大会议厅,当年可容纳480位威尼斯贵族(后来达到1700位)。这里收集了散落在威尼斯市内的无数艺术珍品。
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景色,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因此曾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圣马可广场是每年嘉年华最主要的场景,但是在平常也热闹得像一座舞台,永远不会冷场。这里人流如潮,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飞起飞落,游人和它们和平共处。
威尼斯浮在水上,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汽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如果非要仿效陆地的叫法,那么这里有公共小火轮、出租船。突然想到“贡多拉”不知类比陆地何物,也许是马车吧,就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马车。“贡多拉”意味着浪漫和风情。每条“贡多拉”都是精心装扮过的,月牙样儿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考究;摇橹的船夫也很爱修饰自己,蓝白条纹的汗衫是他们的首选。船夫用“贡多拉”带着游人随性观赏这座城市,而“贡多拉”也成了威尼斯最具魅力的一景,遇上船夫心情好,他会很乐意为游人高歌一曲,就像酒宴上的祝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