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活动教学是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活动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倡导以自主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方式方法入手,进而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力图为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眼里一直都是一门内容枯燥、乏味的课程,而且的确存在学生不喜欢,甚至于还有些反感的现象。但是,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编排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越来越灵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方式已由原来的闭卷考改为了开卷考。应该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在渐渐转变,学生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一门课程。究其原因,除了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教师都在探索和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
(一)情境活动
1.讨论、辩论法,设置情境
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讨论了,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其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和规范,小组的规模就应最小不少于3个人,最大不多于5个人。这样不但能激发小组内的讨论,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發表意见的机会。
2.表演、欣赏法,体验情境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是采用欣赏音乐和录像的方法来让学生体验情境,再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从生活中来,是为生活服务的。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假的、静的、读的”。因此,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还应努力创设教材以外的生活情境,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
(二)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并不是仅停留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另外在活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又在相互合作中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到校外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靠学生学习的结果来检验。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思想品德课通过活动教学,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一般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思想品德课学习特点的有机结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要既重过程,也要结果。其次,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专题或项目范围应以课程标准(或教材)为依据,也要采用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完全脱离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其三,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自主性和实践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亲身体验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养,激励学生不断在实践中超越自我,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得德育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活动教学的认识
1.对活动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他们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花拳绣腿,搞搞形式而已,这导致了这部分教师不愿与时俱进,不愿开拓创新,还是在一味地延续使用传统的“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对活动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以为活动教学就是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追求形式:短短四十五分钟,十八般武艺都用上,表演小品、朗诵诗歌、正反方辩论、有奖竞猜、分组讨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样的结果就是看到学生玩得开心似乎就对教学效果满意了,可冷静一想,又会觉得这节课收获甚微,再与教学目标对照,才发现距离甚远。如此课堂教学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说明许多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活动教学以及活动教学的具体运用。
(二)学生缺乏参与活动教学的相关能力
1.学生往往只是沉浸在活动中,热热闹闹地活动着,而很少去反思活动
究其原因,“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来说,享受活动中的乐趣是第一位的,至于活动中能学到什么并不重要,可以说,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品质使得活动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在活动中缺乏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做起活动来很多时候只会单干,这样导致活动教学的质量不高、实效性欠缺。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
活动教学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素质,有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学历,能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法律常识,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除了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知文、史、地等相关学科,了解和学习数、理、化等周边学科,为活动教学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的综合实际教学能力
为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善于学习教学新理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创造活动教学新方法和教学新过程的能力;敢于应用创造性思维,独出心裁、与众不同地利用多种知识综合进行教学的能力。这特别需要对使用、处理和变革教材能力、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
活动教学中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良性、和谐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诸如学生在活动中的任务分解技能、组织协作能力、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
2.培养学生掌握活动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和手段。开展活动教学需要学生掌握讨论、辩论、演讲、考察、社会调查、采访、模拟等活动方法和步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培训,以便为这类活动的开展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3.培养学生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所需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良好的思维品质、合理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活动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活动方式的组织、角色扮演等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思维,使活动体现出新颖独特的价值:培养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综合概括思维法,考察、辩论等活动中所需要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推理、假设思维,归纳总结时的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活动教学思想自古就有,它的提出,弥补了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不足,它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强调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创造、实践操作,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活动教学理论的深入和发展,随着教师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活动教学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正益.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活动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3)
[2]赵慧军.活動理论发展前景展望[N].东北师大学报,1997(1)
[3]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价值[N].东北师大学报,2004(3)
[4]李春秋.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1)
[5]回斯福.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1998(4)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眼里一直都是一门内容枯燥、乏味的课程,而且的确存在学生不喜欢,甚至于还有些反感的现象。但是,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编排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越来越灵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方式已由原来的闭卷考改为了开卷考。应该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在渐渐转变,学生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一门课程。究其原因,除了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教师都在探索和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
(一)情境活动
1.讨论、辩论法,设置情境
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讨论了,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其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和规范,小组的规模就应最小不少于3个人,最大不多于5个人。这样不但能激发小组内的讨论,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發表意见的机会。
2.表演、欣赏法,体验情境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是采用欣赏音乐和录像的方法来让学生体验情境,再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从生活中来,是为生活服务的。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假的、静的、读的”。因此,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还应努力创设教材以外的生活情境,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
(二)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并不是仅停留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而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平时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节,提供背景资料,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的见解,可见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另外在活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又在相互合作中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到校外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靠学生学习的结果来检验。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思想品德课通过活动教学,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一般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思想品德课学习特点的有机结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要既重过程,也要结果。其次,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专题或项目范围应以课程标准(或教材)为依据,也要采用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完全脱离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其三,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自主性和实践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亲身体验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养,激励学生不断在实践中超越自我,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得德育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活动教学的认识
1.对活动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对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他们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花拳绣腿,搞搞形式而已,这导致了这部分教师不愿与时俱进,不愿开拓创新,还是在一味地延续使用传统的“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
2.对活动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以为活动教学就是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追求形式:短短四十五分钟,十八般武艺都用上,表演小品、朗诵诗歌、正反方辩论、有奖竞猜、分组讨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样的结果就是看到学生玩得开心似乎就对教学效果满意了,可冷静一想,又会觉得这节课收获甚微,再与教学目标对照,才发现距离甚远。如此课堂教学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说明许多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活动教学以及活动教学的具体运用。
(二)学生缺乏参与活动教学的相关能力
1.学生往往只是沉浸在活动中,热热闹闹地活动着,而很少去反思活动
究其原因,“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来说,享受活动中的乐趣是第一位的,至于活动中能学到什么并不重要,可以说,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品质使得活动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在活动中缺乏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做起活动来很多时候只会单干,这样导致活动教学的质量不高、实效性欠缺。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
活动教学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素质,有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学历,能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法律常识,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除了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知文、史、地等相关学科,了解和学习数、理、化等周边学科,为活动教学的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的综合实际教学能力
为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善于学习教学新理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创造活动教学新方法和教学新过程的能力;敢于应用创造性思维,独出心裁、与众不同地利用多种知识综合进行教学的能力。这特别需要对使用、处理和变革教材能力、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教学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
活动教学中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良性、和谐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诸如学生在活动中的任务分解技能、组织协作能力、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等。
2.培养学生掌握活动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和手段。开展活动教学需要学生掌握讨论、辩论、演讲、考察、社会调查、采访、模拟等活动方法和步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培训,以便为这类活动的开展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3.培养学生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所需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良好的思维品质、合理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活动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活动方式的组织、角色扮演等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思维,使活动体现出新颖独特的价值:培养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综合概括思维法,考察、辩论等活动中所需要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推理、假设思维,归纳总结时的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活动教学思想自古就有,它的提出,弥补了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不足,它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强调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创造、实践操作,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活动教学理论的深入和发展,随着教师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活动教学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正益.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活动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3)
[2]赵慧军.活動理论发展前景展望[N].东北师大学报,1997(1)
[3]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价值[N].东北师大学报,2004(3)
[4]李春秋.与时俱进,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1)
[5]回斯福.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