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希腊民众之所以重视农业,除与农业本身的特征、古希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还与农业土地稀少、历史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古希腊;民众;农业;经济管理
希腊文明的中后期,人口增多,而农业科学技术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土地的潜力不大,因而普通民众不可能对农业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辛勤地劳作,重视农业。对同时期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对于农业的看法不可能像一些精英思想家那样被记载下来,但我们仍可从当时的一些文献资料、具体政策和非文献资料中得到不少有关普通民众重农思想的佐证。
古希腊大多数民众之所以重视农业,除与农业本身的特征、古希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农业土地稀少和历史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之贵贵在资源少,只有公民才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广大的奴隶、外来民则没有这个特权,这与古希腊城邦人多地少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是相吻合的。
希腊本土贫瘠多山,只有小块平原和由泥灰、片麻岩、火山熔岩构成的山地(通过修梯田和造台地)才可以耕种,坚硬的石灰岩山地则无法耕种。“谷物的种植面积大概从来没有超过乡村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就是这极其有限的可耕地,“其中的大部分有时是难称肥沃的”,地里遍布石块、砂砾。就雅典而言,平原地区的有限耕地在史前时代就被土著居民所占有,可耕的山地也为先期而至的移民所分割。到梭伦改革前夕,雅典已出现土地负载饱和的迹象,这意味着以后来到雅典的人口只能在土地之外寻找谋生出路,这样到古典时代拥有土地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的特权,更是血统纯正的标志。到了马其顿时期,尽管希腊公民的范围有所放宽,但拥有土地、从事农业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廣大的专门从事工商业的民众则无此殊荣,因而无论是占有土地的民众,还是广大的非占有土地的民众,在他们心目中,土地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所以相比较土地丰富的中国而言,古希腊民众更有可能和必要重视农业。
当然中国等一些东方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农业的,而重视农业的最主要的应该是政府而不是普通民众。因为政府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所以中国等一些土地丰富的东方国家的政府往往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作为普通民众,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存和获取更多的财富,因而在他们心中,一方面非常重视农业,另一方面,由于东方国家拥有的肥田沃野较多,再加上绝大多数民众都有土地耕种(动荡时期例外),在“物以稀为贵”的社会学法则支配下,相比较古希腊民众而言,东方国家的民众的重农意识远不如前者强烈而深刻。而在古希腊,尽管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是重商政策,但在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农业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刻骨而铭心。
其次,古希腊民众从远古时期起,在主观意识上,就比较重视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希腊民众在远古时期,设立了十二主神,其中有二位神与农业有关:谷物女神狄墨特尔(Demeter)、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占到总神数量的六分之一。由此可知,农业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神圣。
第二,“在早期希腊人的观念中,农业即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即《荷马史诗》中,农业已经被看成是文明的标志”,而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谋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词;《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乃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唱英雄业绩的许多短歌编写而成的,它们的真正作者是普通民众,是一个民族。荷马的功绩只“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会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全力著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不朽的诗篇。”继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得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其作品《工作与时日》,更是一部劝谕古人重视农业的范本,也是普通民众重视农业的典型反映。众所周知,《荷马史诗》和《工作与时日》是古典时期和马其顿时期古希腊民间广泛传诵的两部作品,其对古希腊民众的影响不亚于《圣经》对基督徒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古典时期和马其顿时期的古希腊普通民众拥有重农思想产生的良好的历史氛围,而这种历史氛围对古典、马其顿时期民众重农思想的形成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述远古时期民众的重农意识及古风时期普通民众的重农观念为古典、马其顿时期的希腊精英思想家重农思想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这一点来说,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等精英思想家的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民众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成了普通民众心声的代言人。众所周知,古代罗马的重农思想、法国的重农学派的产生也都深受色诺芬等精英思想家的影响;其实,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看,也是深受古希腊普通民众的重农思想的影响。
总之,正是农业本身的特征、古希腊独特的自然条件、农业土地稀少和历史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古希腊民众如此重视农业。
关键词:古希腊;民众;农业;经济管理
希腊文明的中后期,人口增多,而农业科学技术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土地的潜力不大,因而普通民众不可能对农业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辛勤地劳作,重视农业。对同时期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对于农业的看法不可能像一些精英思想家那样被记载下来,但我们仍可从当时的一些文献资料、具体政策和非文献资料中得到不少有关普通民众重农思想的佐证。
古希腊大多数民众之所以重视农业,除与农业本身的特征、古希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农业土地稀少和历史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之贵贵在资源少,只有公民才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广大的奴隶、外来民则没有这个特权,这与古希腊城邦人多地少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是相吻合的。
希腊本土贫瘠多山,只有小块平原和由泥灰、片麻岩、火山熔岩构成的山地(通过修梯田和造台地)才可以耕种,坚硬的石灰岩山地则无法耕种。“谷物的种植面积大概从来没有超过乡村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就是这极其有限的可耕地,“其中的大部分有时是难称肥沃的”,地里遍布石块、砂砾。就雅典而言,平原地区的有限耕地在史前时代就被土著居民所占有,可耕的山地也为先期而至的移民所分割。到梭伦改革前夕,雅典已出现土地负载饱和的迹象,这意味着以后来到雅典的人口只能在土地之外寻找谋生出路,这样到古典时代拥有土地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公民的特权,更是血统纯正的标志。到了马其顿时期,尽管希腊公民的范围有所放宽,但拥有土地、从事农业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廣大的专门从事工商业的民众则无此殊荣,因而无论是占有土地的民众,还是广大的非占有土地的民众,在他们心目中,土地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所以相比较土地丰富的中国而言,古希腊民众更有可能和必要重视农业。
当然中国等一些东方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农业的,而重视农业的最主要的应该是政府而不是普通民众。因为政府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所以中国等一些土地丰富的东方国家的政府往往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作为普通民众,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存和获取更多的财富,因而在他们心中,一方面非常重视农业,另一方面,由于东方国家拥有的肥田沃野较多,再加上绝大多数民众都有土地耕种(动荡时期例外),在“物以稀为贵”的社会学法则支配下,相比较古希腊民众而言,东方国家的民众的重农意识远不如前者强烈而深刻。而在古希腊,尽管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是重商政策,但在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农业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刻骨而铭心。
其次,古希腊民众从远古时期起,在主观意识上,就比较重视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希腊民众在远古时期,设立了十二主神,其中有二位神与农业有关:谷物女神狄墨特尔(Demeter)、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占到总神数量的六分之一。由此可知,农业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神圣。
第二,“在早期希腊人的观念中,农业即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即《荷马史诗》中,农业已经被看成是文明的标志”,而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谋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词;《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乃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唱英雄业绩的许多短歌编写而成的,它们的真正作者是普通民众,是一个民族。荷马的功绩只“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会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全力著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不朽的诗篇。”继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得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其作品《工作与时日》,更是一部劝谕古人重视农业的范本,也是普通民众重视农业的典型反映。众所周知,《荷马史诗》和《工作与时日》是古典时期和马其顿时期古希腊民间广泛传诵的两部作品,其对古希腊民众的影响不亚于《圣经》对基督徒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古典时期和马其顿时期的古希腊普通民众拥有重农思想产生的良好的历史氛围,而这种历史氛围对古典、马其顿时期民众重农思想的形成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述远古时期民众的重农意识及古风时期普通民众的重农观念为古典、马其顿时期的希腊精英思想家重农思想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这一点来说,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等精英思想家的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民众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成了普通民众心声的代言人。众所周知,古代罗马的重农思想、法国的重农学派的产生也都深受色诺芬等精英思想家的影响;其实,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看,也是深受古希腊普通民众的重农思想的影响。
总之,正是农业本身的特征、古希腊独特的自然条件、农业土地稀少和历史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古希腊民众如此重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