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变式,就是用非标准化的形式使概念反映的非本质属性不断地转换,但保持本质属性不变,从而起到强调概念的作用。变式的呈现可以使课堂充满困惑、挑战与趣味,学生也将因此而明白不理解概念,生吞活剥解题所带来的后果,体验“万变不离其宗”的妙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变式;策略
中图分类號:O144.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21-01
所谓变式,其实就是通过不断更换概念呈现的形式,用非标准化的形式使概念反映的非本质属性不断地转换,但保持本质属性不变,从而起到强调概念的作用。如何让变式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实施策略。
一、倚正相生,变式设计要有“曲度”
中国书画讲究“倚正相生”,“正”是为了显示其规范与气势,“倚”的则可以展现其妖娆与情趣,其实课堂教学也应该这样。概念最初呈现给学生的,可能是一句定义性的句子,但要真正把概念落实到头脑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变式”之所以称“变”,它必须是对“不变”、“常规”的一种拓展,必须在形式上给学生产生一定的意外感,但保持本质的不变。如果把常规题称作“直”,那变式题应该有一定的“曲度”,如下例:
试比较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的面积大小,并说出理由。这里学生一眼都能观察出三角形BCD面积比较大,但要说明理由,还确实不容易,好在BC是两个三角形共有的一条边,这样就可以分别观察这两个三角形以BC为底边的高的情况。这里出现的两条高都比较特殊,一条是用直角边作高,另一条则是钝角三角形较短边上的高,与一般的锐角三角形作高的情况有了区分,使得变式练习体现了较大的曲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事先有对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高等概念的常规性操作与计算的经验。在常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这样才能既有说服力,又起到强化相关概念的作用。
二、恰到好处,变式提供要有时间精度
变式练习的提供是为了学生概念理解的深入,教师需要抓准拓展练习呈现的时机。呈现的时候不当,对概念的形成就可能适得其反。变式练习提供过早,学生还没有掌握标准形式下的概念的相关运算就直接插入拓展练习,无疑会干扰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变式练习提供过迟,会错过学生对该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兴趣的时机。
三、分门别类,变式设计要有广度
变式的出现以几题为好,这并没有定数,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以能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为原则。如对于梯形特征的认识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从上下两底长度相近与长度悬殊、两腰相等与不等、直角与任意角、位置水平摆放与倾斜摆放、上底比下底短与上底比下底长等不同方向进行设计,从而防止“梯形是上底短、下底长、水平位置放置的四边形”的错误认识,对“梯形是只有一组对面平行的四边行”形成科学的认识。再如对于“每份数”与“总数”概念的相关复习,教师尽可以多出一些各类变式。从内容上看,设计习题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设计不同内容的每份数与总数;从性质上看,每份数可以是直观形象的,如单价、每箱重量,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速度、效率等;从形式上看,可以设计已经每份数求总数的练习,也可以设计求每份数的练习。
话说回来,变式设计的广度并不等同于数量,在社会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呼声渐高的今天,教师绝对不能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来折腾学生。只要每一类型都有涉及,学生完全能自己消化,实现举一反三。
四、起伏跌宕,变式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度
新课程强调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变式训练之中,有的老师认为有变式就会有趣味,有趣味就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其实不然。变式之变,不仅仅体现在题目的文字内容上,更在于其内容数学机理的变化。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在于练习形式上的生动滑稽,还在于其内部数学探究过程的曲折生动,更在于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数学知识果子的成就感之中。
综上所述,当学生概念理解有偏差时,变式练习起着强化概念的内涵,明晰概念外延的重要作用,对于预防概念性的解题错误至关重要。变式的呈现可以使课堂充满困惑、挑战与趣味,学生也将因此而明白不理解概念,生吞活剥解题所带来的后果,体验“万变不离其宗”的妙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2]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续)[J].数学教学,2013(02).
[3]耿秀荣.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实验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变式;策略
中图分类號:O144.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21-01
所谓变式,其实就是通过不断更换概念呈现的形式,用非标准化的形式使概念反映的非本质属性不断地转换,但保持本质属性不变,从而起到强调概念的作用。如何让变式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实施策略。
一、倚正相生,变式设计要有“曲度”
中国书画讲究“倚正相生”,“正”是为了显示其规范与气势,“倚”的则可以展现其妖娆与情趣,其实课堂教学也应该这样。概念最初呈现给学生的,可能是一句定义性的句子,但要真正把概念落实到头脑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变式”之所以称“变”,它必须是对“不变”、“常规”的一种拓展,必须在形式上给学生产生一定的意外感,但保持本质的不变。如果把常规题称作“直”,那变式题应该有一定的“曲度”,如下例:
试比较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的面积大小,并说出理由。这里学生一眼都能观察出三角形BCD面积比较大,但要说明理由,还确实不容易,好在BC是两个三角形共有的一条边,这样就可以分别观察这两个三角形以BC为底边的高的情况。这里出现的两条高都比较特殊,一条是用直角边作高,另一条则是钝角三角形较短边上的高,与一般的锐角三角形作高的情况有了区分,使得变式练习体现了较大的曲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事先有对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高等概念的常规性操作与计算的经验。在常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这样才能既有说服力,又起到强化相关概念的作用。
二、恰到好处,变式提供要有时间精度
变式练习的提供是为了学生概念理解的深入,教师需要抓准拓展练习呈现的时机。呈现的时候不当,对概念的形成就可能适得其反。变式练习提供过早,学生还没有掌握标准形式下的概念的相关运算就直接插入拓展练习,无疑会干扰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变式练习提供过迟,会错过学生对该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兴趣的时机。
三、分门别类,变式设计要有广度
变式的出现以几题为好,这并没有定数,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以能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为原则。如对于梯形特征的认识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从上下两底长度相近与长度悬殊、两腰相等与不等、直角与任意角、位置水平摆放与倾斜摆放、上底比下底短与上底比下底长等不同方向进行设计,从而防止“梯形是上底短、下底长、水平位置放置的四边形”的错误认识,对“梯形是只有一组对面平行的四边行”形成科学的认识。再如对于“每份数”与“总数”概念的相关复习,教师尽可以多出一些各类变式。从内容上看,设计习题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设计不同内容的每份数与总数;从性质上看,每份数可以是直观形象的,如单价、每箱重量,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速度、效率等;从形式上看,可以设计已经每份数求总数的练习,也可以设计求每份数的练习。
话说回来,变式设计的广度并不等同于数量,在社会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呼声渐高的今天,教师绝对不能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来折腾学生。只要每一类型都有涉及,学生完全能自己消化,实现举一反三。
四、起伏跌宕,变式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度
新课程强调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变式训练之中,有的老师认为有变式就会有趣味,有趣味就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其实不然。变式之变,不仅仅体现在题目的文字内容上,更在于其内容数学机理的变化。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在于练习形式上的生动滑稽,还在于其内部数学探究过程的曲折生动,更在于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数学知识果子的成就感之中。
综上所述,当学生概念理解有偏差时,变式练习起着强化概念的内涵,明晰概念外延的重要作用,对于预防概念性的解题错误至关重要。变式的呈现可以使课堂充满困惑、挑战与趣味,学生也将因此而明白不理解概念,生吞活剥解题所带来的后果,体验“万变不离其宗”的妙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2]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泠沅.变式教学研究(续)[J].数学教学,2013(02).
[3]耿秀荣.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实验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