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现在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美术感,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趣导入、激发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的开始即导入方式是否有效、是否有吸引力,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很快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产生创新的欲望。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把我们美术中的教与学融入在游戏中,以充满悬念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对于课堂的导入,教师应用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式,简洁、明了的进行导语设计,做到朴实而不张扬,有效的导入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我是生活小主人》一课,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回忆在家做家务时的场景,请学生谈一谈做了哪些家务?漱口、洗衣服、拖地……然后请同学到讲台分别表演漱口、拖地等做家务活时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的动态,然后由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做家务活的过程,并观察同桌同学的表演。学生很快沉浸在欢乐的游戏中,再揭示课题,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表现出的人物表情、动态丰富多彩,环境添加也恰到好处。
选择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配合教师的表演,把故事作为本课学习的引子,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也是导入的一种有效发方式。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帮小鸟回家》一课,通过讲述“小鸟迷路”的故事,将孩子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一天清早,太阳刚刚露出笑脸,一群小鸟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的树林,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尽情的唱歌、玩游戏,不知不觉中太阳就下了山坡,天就快黑下来了,然而这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瓢泼大雨,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身上也被雨水淋湿,怎么办呢?当学生看到多媒体展示出的画面时,眼里已掉下眼泪。此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小鸟回到自己的家?“用直升飞机去接它们回家”“用手机的导航帮它们带路”……这时孩子们会产生许多的奇思妙想,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 、重视 “童心”、培养观察兴趣
观察是人们认识、了解世界的第一步,没有观察便没有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观察这个重要步骤。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确乏对对象的仔细、深入的观察,形象具有明显“样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安排他们作画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形体开始观察,慢慢过渡到生活、自然中的人和事,由一些造型较简单的物品的观察过渡到较复杂的形体的观察,由一般性观察过渡到对细节的深入观察。除了用眼睛外,还可以借助鼻子、耳朵、嘴、手这些感官获得体验。明确观察任务,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能比较主动、積极地去观察,而且也会观察得更细致,并对物体的特征形成记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引发好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观察自己所接触的一切“美”的事物,用言语激发他们想把美用画笔“记录”下来的冲动。如:在教学《草丛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草类植物的生长状态、结构特征以及草叶之间的空间关系,我带领学生到室外开展写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草类植物叶的不同形状、方向、茎的生长规律,叶片的翻转形态等,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画笔画于纸上。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的美术教学看似井井有条,但是一节课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内容非常少。呆板的传统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教师十分依赖。一旦失去教师的引导,学生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和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在美术课堂上展翅翱翔。
例如,在教学“画小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只动物,而且每个小组都不知道其他小组是什么动物。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绘画本组分配到的动物,每个小组成员只能画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最后将所有成员的画拼凑在一起,让其他组的学生猜这是什么动物,猜对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结论:
小学美术教学是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美术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如何创新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并形成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99-100.
[2]付亦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0(38):187.
[3]闻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83.
[4]周俊.构建创意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堂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新课程导学,2018(33):17.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趣导入、激发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的开始即导入方式是否有效、是否有吸引力,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很快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产生创新的欲望。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把我们美术中的教与学融入在游戏中,以充满悬念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对于课堂的导入,教师应用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方式,简洁、明了的进行导语设计,做到朴实而不张扬,有效的导入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我是生活小主人》一课,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回忆在家做家务时的场景,请学生谈一谈做了哪些家务?漱口、洗衣服、拖地……然后请同学到讲台分别表演漱口、拖地等做家务活时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的动态,然后由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做家务活的过程,并观察同桌同学的表演。学生很快沉浸在欢乐的游戏中,再揭示课题,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表现出的人物表情、动态丰富多彩,环境添加也恰到好处。
选择有趣或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配合教师的表演,把故事作为本课学习的引子,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也是导入的一种有效发方式。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帮小鸟回家》一课,通过讲述“小鸟迷路”的故事,将孩子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一天清早,太阳刚刚露出笑脸,一群小鸟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的树林,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尽情的唱歌、玩游戏,不知不觉中太阳就下了山坡,天就快黑下来了,然而这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瓢泼大雨,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身上也被雨水淋湿,怎么办呢?当学生看到多媒体展示出的画面时,眼里已掉下眼泪。此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小鸟回到自己的家?“用直升飞机去接它们回家”“用手机的导航帮它们带路”……这时孩子们会产生许多的奇思妙想,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 、重视 “童心”、培养观察兴趣
观察是人们认识、了解世界的第一步,没有观察便没有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观察这个重要步骤。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确乏对对象的仔细、深入的观察,形象具有明显“样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安排他们作画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形体开始观察,慢慢过渡到生活、自然中的人和事,由一些造型较简单的物品的观察过渡到较复杂的形体的观察,由一般性观察过渡到对细节的深入观察。除了用眼睛外,还可以借助鼻子、耳朵、嘴、手这些感官获得体验。明确观察任务,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能比较主动、積极地去观察,而且也会观察得更细致,并对物体的特征形成记忆。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引发好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观察自己所接触的一切“美”的事物,用言语激发他们想把美用画笔“记录”下来的冲动。如:在教学《草丛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草类植物的生长状态、结构特征以及草叶之间的空间关系,我带领学生到室外开展写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草类植物叶的不同形状、方向、茎的生长规律,叶片的翻转形态等,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画笔画于纸上。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的美术教学看似井井有条,但是一节课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内容非常少。呆板的传统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教师十分依赖。一旦失去教师的引导,学生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讨论和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在美术课堂上展翅翱翔。
例如,在教学“画小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只动物,而且每个小组都不知道其他小组是什么动物。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绘画本组分配到的动物,每个小组成员只能画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最后将所有成员的画拼凑在一起,让其他组的学生猜这是什么动物,猜对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结论:
小学美术教学是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美术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如何创新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并形成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99-100.
[2]付亦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2020(38):187.
[3]闻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83.
[4]周俊.构建创意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堂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新课程导学,2018(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