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典型种植模式农业投入要素和结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PMP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作物、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3种典型种植模式各要素投入和单位收益以及不同规模农户之间投入要素和产出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作物23.3~33.3 hm2和66.7 hm2以上规模个体的各个投入要素单位收益均高于其他规模个体,说明这两个规模农场的要素投入结构较为合理高效;而大棚蔬菜1.3~3.3 hm2规模个体的投入要素结构较为适宜;露地蔬菜2.0 hm2以下规模个体的投入要素结构较为合理高效。由此可见,不同种植模式内适宜规模和投入要素均有差异,因地制宜,根据种植规模合理改善投入要素是提高个体收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山东省;现代农业;农业投入要素;PMP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7.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0-0162-05
  山东省作为我国“北粮南调”的重点农产品基地,是我国基本口粮和主要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1]。近年来,山东省连续多年的高产投入农业发展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农业持续生产的障碍因素日趋严重;农业环境问题突出,污染环境;农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得不到解决;秸秆产出量大,无消纳出路;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农业作业效率低,对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2-7]。全面保障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开展山东省典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总结研究,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标准化、参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线性规划模型在农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很多,其中包括对农业投入产出效果进行评价[7]。但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得出的基期最优结果与实际观察值存在差距,而如果两者差异较大,就会影响效果评价结论的可靠性。Howitt[8]提出了实证数学规划模型(PMP模型),在传统线性规划问题改进的基础上,根据基期观测值增加标定约束,从而使模型的基期最优值与实际观察值一致,使模型摆脱基期标定条件的局限性,灵活性提高,在农业领域分析中应用广泛。王娇等[9]以34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PMP模型,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各种补贴形式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即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10]。王裕雄等[11]通过PMP模型深入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种粮行为的影响,并将其与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对比,总结了两者的优缺点。
  本文利用PMP模型,以山东省典型中小型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社、农资企业、大棚种植等展开联合调研得来的数据为基础,对现代农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利用模型计算得到较为优化的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收集
  2015年6-7月通过收集、补充调研、典型走访等方式开展资料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得到了本文所用的原始数据。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山东省典型中小型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社、农资企业、大棚种植等,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场或农地的流转特征(包括规模、速率、方向等)、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组合及水平(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机械投入、资本投入、管理水平投入等)、农场或农地产出水平(农产品产量、产值、纯收入等),期间共在寿光、莘县、平度、临邑和安丘等地收集调查问卷177份。
  本文根据农作物种类的不同,将研究个体分为三类分别进行分析,即粮食作物(58份)、大棚蔬菜(55份)和露地蔬菜(64份)。在每类研究对象中,各个研究个体的经济实力有大有小,经营规模参差不齐,故而要素投入水平存在差距。为保证每个规模层次的个体数量大致相同,最终的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再分为大、中、小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
  1.2数据统计和分析
  采用LINGO11.0数据分析软件分别求解实证数学规划模型,得出优化的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即各投入要素投入金额所占比例,并进行相应分析。
  1.2.1PMP模型建立第一步, 建立辅助线性规划模型[7]。利用基期实际观察值在模型中增加标定约束条件,并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各标定约束条件的对偶值,即影子价格。
  目标函数:max TGM=∑i(riXi-ciXi) (1)
  约束条件:∑iciXi≤b (一般约束条件) (2)
  ciXi≤bi (标定约束条件) (3)
  ciXi≥0(4)
  式(1)~(4)中,TGM为总纯收益,Xi为第i种要素投入量,ri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单位收益, ci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b为总的要素投入成本,bi为实际观察到的第i种投入要素的实际投入成本。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计算得到标定约束条件的对偶值λi。
  第二步,建立PMP模型。根据第一步求出的对偶值计算PMP模型目标函数中平均成本函数的斜率,进而得到PMP模型。
  在PMP模型中,假定各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目标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函数ci不是固定常数,而应是Xi的函数。一般二次函数的平均成本函数的斜率是边际成本函数斜率的1/2[7]。在PMP模型中,假定边际成本的函数形式为γiXi,则平均成本函数应该设为1/2γiXi。这样,PMP模型就可表示为:
  目标函数:max TGM=∑i(riXi-1/2γiXi2) (5)
  约束条件:∑iciXi≤b (6)
  ciXi≥0 (7)
  式(5)中,γi为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计算公式为:γi=(λi+ci)/Xi(8)
  式(8)中,λi为辅助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的标定约束条件的对偶值,ci和Xi分别是基期观察到的单位成本和投入要素量。
  第三步,利用建立的PMP模型,根据具体投入产出效果评价的需要,变化模型中的参数,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并与基期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最终效果。   1.2.2PMP模型分析为对山东省现代农业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基于调研得到的关于中小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资企业及大棚种植等代表性现代农业模式案例的资料数据,建立如下PMP模型:
  目标函数: max TGM=∑i(ωiqiXi-ciXi)(9)
  约束条件:∑iciXi≤b (10)
  ciXi≤bi (11)
  Xi≥0 (12)
  式中,qi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收益系数;ωi是调节系数,目的是为了减小在计算qi时单纯考虑原始数据而导致的误差,视具体qi的计算结果而定。
  在本文建立的PMP模型中,研究主体的纯收益定义为总收益与可变成本之差,并将纯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这样,最终求得的满足目标函数的解值即为最优投入要素组合。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户或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根本做法便是合理安排生产,努力实现收益最大。
  根据本研究目标的要求和调研搜集到的数据特点,用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值(qi)来表示每个投入要素的单位收益(ri),可以将其理解为单位投入要素对产值的贡献力度。在确定qi时,默认的前提条件为农产品最终的产值是所研究的投入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暂不考虑除这些投入要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qi由统计得到的各要素投入金额、投入量及相应农产品总产值得到。由于研究对象的种类、规模的不同,具体求解公式如下:
  qi=ciXi∑iciXi×Q÷Xi
  其中ciXi、∑iciXi、Xi、Q为已知,可由调查得来的数据计算得到,Q表示对应农产品的产值。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ci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查阅有关官方网站得到。
  式(9)和式(10)均是关于要素投入成本的约束条件。所有投入要素的成本之和应小于总计划投入金额(b),且每种投入要素的成本均应小于其实际观察到的投入金额(bi)。
  2结果与分析
  2.1粮食作物
  根据调研数据用地规模大小分布情况,确定粮食作物用地规模3.3~6.7 hm2为小型个体,6.7~13.3 hm2为偏小型个体,13.3~23.3 hm2、23.3~33.3 hm2分别为中型、中偏大型个体,33.3~66.7 hm2、66.7 hm2以上分别为偏大型、大型个体,同时增加低于3.3 hm2的小农户调查数据作为对照。根据公式分别得投入要素实际投入金额(观察值bi,表1)、个体的收益系数(qi,表2)和优化结果(表3)。
  从粮食作物投入要素的优化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规模研究对象的所有投入中,劳动力、土地、机械及肥料的投入金额所占比例均较高,而灌溉、种子、农药、电的投入金额相对较少;同时,不同规模的研究对象对劳动力、土地、机械和肥料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小规模的研究对象对劳动力的投入力度远高于其他,而中偏大规模和大规模的研究对象对肥料的投入却更为重视。
  小型个体投入要素结构与小农户最为接近,而其他规模个体的要素投入与其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小农户对劳动力的投入力度高于其他所有规模层次;而就土地而言,偏小型、偏大型及大型个体对其投入力度较大,而中偏大型个体则相反;对于肥料的投入,除中偏大型和偏大型个体较为重视外,其他规模个体均与小农户投入力度接近;在机械上的投入,中型个体投入力度远高于小农户,而中偏大型、大型个体却恰恰相反。
  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层次个体的单位投入要素收益各不相同,其中23.3~33.3 hm2和66.7 hm2以上规模个体的各个投入要素单位收益均高于其他,说明这两个规模的农场其要素投入结构较为合理高效。
  2.2大棚蔬菜
  根据调研数据用地规模大小分布情况,确定蔬菜大棚用地规模0.3~1.3 hm2、1.3~3.3 hm2分别为小型、偏小型个体,3.3~13.3 hm2为中型个体,13.3~15.0 hm2及15.0 hm2以上为偏大型、大型个体,同时增加低于0.3 hm2的小农户为对照个体。根据公式分别得投入要素实际投入金额(观察值bi,表4)、个体的收益系数(qi,表5)和优化结果(表6)。
  分析大棚蔬菜投入要素的优化结果可以知道,所有层次研究对象对劳动力的投入金额占总投入金额的绝大部分,比例均在75%以上。由此可知,在大棚蔬菜个体的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投入尤为重要。除了劳动力之外,肥料、土地的投入金额也相对较多,再者便是对种子、农药、灌溉和机械的投入。
  与小农户个体比较可以看出,小型、较小型规模个体与其投入结构较为接近,而中偏大以上三个规模个体对各要素投入的力度与其不尽相同。这三个规模农场对劳动力的投入金额占总投入金额的绝大部分,而对其他要素的投入却较少。
  结果表明,1.3~3.3 hm2规模个体的各个投入要素单位收益均高于其他规模层次,即代表该规模农场投入要素结构较为适宜。
  2.3露地蔬菜
  露地蔬菜个体分为小、中、大规模进行研究,用地规模在2.0 hm2以下的为小农户个体,2.0~5.3 hm2的为中型个体,5.3 hm2以上的为大型个体。根据公式分别得投入要素实际投入金额(观察值bi,表7)、个体的收益系数(qi,表8)和优化结果(表9)。
  分析表9中优化结果可以知道,各个规模层次个体均对劳动力及灌溉的投入较为重视,两者之和均占全部投入金额的50%以上。其次是肥料、种子、土地、农药和机械。而与小农户投入要素结构对比,中型、大型个体对于劳动力和肥料的投入力度没有那么大,而对灌溉更为重视,其中中等规模个体对种子和农药的投入力度大大高于小农户。其他要素的投入力度三者均较为接近。
  可以看出,小农户个体的单位投入要素收益较高,其投入要素结构较为合理高效。
  3讨论与结论   本文利用PMP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作物、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3种典型种植模式各要素投入和单位收益,分析不同规模农户之间投入要素和产出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作物
  23.3~33.3 hm2和66.7 hm2以上规模个体的各个投入要素单位收益均高于其他,说明这两个规模的农场其要素投入结构较为合理高效;而大棚蔬菜1.3~3.3 hm2、露地蔬菜2.0 hm2以下规模个体的投入要素结构较为合理高效。由此可见,不同种植模式的适宜规模和投入要素各有差异,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种植规模和改善投入要素是提高个体收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建忠, 孙传范, 陈兆波, 等. 山东省现代生态农业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17(6):1278-1282.
  [2]徐亚楠, 张绪良, 张荣华, 等. 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和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14):81-86.
  [3]刘钦谱, 林振山, 周亮. 山东省化肥使用时空分异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7):208-214.
  [4]宋海燕, 叶优良, 曲日涛.山东省粮食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9):380-384.
  [5]黄文芳.农业化肥污染的政策成因及对策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 2011,20(1):193-198.
  [6]徐钰, 刘兆辉, 江丽华, 等.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31(1):61-65.
  [7]刘应成. 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以青海省为例[D]. 武汉:湖北大学, 2014.
  [8]Howitt R E. Positiv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5,77(2):329-342.
  [9]王娇, 肖海峰. 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评价[J]. 中国农村经济, 2006(12):4-12.
  [10]王娇, 肖海峰. 我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政策效果分析[J]. 农村经济问题, 2007(2):24-28.
  [11]王裕雄, 肖海峰. 实证数学规划模型在农业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兼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比较[J]. 农业技术经济, 2012(7):15-21.
其他文献
摘要:  结合我国优质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市场需求,以高产优质、抗倒伏中间育种材料泰山651为母本,以引自西藏的抗旱、抗病性好的种质资源藏选1号为父本,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泰山27。该品种含有优质亚基1、7+8 和5+10,可作为优异品质遗传资源和种质创新的优良基因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强筋小麦;泰山27;选育;优质特性  中图分类号:S512.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
期刊
摘要:以2006-2015年黄淮北片小麦参试品种(系)主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统计数据为材料,研究该时间段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实施高产育种提供借鉴。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穗粒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对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但其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
期刊
摘要:  “天正萝卜14号”是由雄性不育系07-CA和自交不亲和系2003-11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生长期60天左右,叶丛半直立,羽状裂叶,叶色深绿,单株叶片20~22片。肉质根圆柱形,入土部分约占根长的2/5,白皮白肉,脆甜多汁。单株肉质根重1.5 kg以上,根叶比为3左右。微辣,风味好,是优良的生熟食兼用萝卜品种。每666.7m2产量在4 700 kg以上。较抗霜霉病和病毒病,耐抽薹。适宜在中
期刊
摘要:选用郑单958为试材,从6月1日开始每隔4天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穗位高增加,株高无显著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及出籽率降低,6月1日和6月5日播种处理收获时籽粒乳线均消失,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收获时所有播期处理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不适于进行籽粒直收。  关键词:夏玉米;播期;籽粒灌浆;籽粒含水
期刊
摘要:  为了摸清蒜套棉轻简育苗移栽模式下棉花新品种济5104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特设置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济5104在27 000~45 000 株·hm-2 移栽密度范围内,生育期127天左右,33 000 株·hm-2最为适宜,其烂铃率较27 000 株·hm-2处理增加不显著,其皮棉单产最高为1 978 kg
期刊
摘要:  以济麦20和泰农18为试材,研究设置组装包括种植密度、播期、氮肥、灌水等栽培因子在内的低播量精播栽培技术(T1)、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T2)、中播量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3)和高播量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4)4个栽培技术体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T1~T4处理呈渐增趋势,而穗粒数和粒重则相反;各处理中以T2产量最高,但与T1无显著差异,以T4产量最低
期刊
摘要:  对越冬盖膜与不盖膜条件下“蓝败”、“蓝矮败”小麦不育系及其共同回交亲本进行了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蓝矮败”抽穗迟、开颖晚,常规栽培下与回交父本花期不遇,必须地膜覆盖才能花期相遇,且其群体小,制种产量相对较低;“蓝败”抽穗期、开花期均与回交父本相近,花期自然相遇,结实率高,制种产量与回交父本相当,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不育系,有助于推动杂交小麦种植迈向市场化。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  以弱分蘖品种济谷19为对照,研究留苗密度和播期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分蘖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30日春播,书香1号留苗密度(本试验均指666.7m2密度,下同)1.5万、2.5万、3.5万、4.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分别是2.30、1.90、1.37、1.35个;随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数减少,群体成穗和产量增加,留苗密度2.5万、3.5万、4.5万株时产量显著高于1.5万
期刊
摘要:本试验以番茄L-402、上海908、上海903和白果强丰4个品种为材料,评价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各番茄品种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不同,依番茄品种的不同在NaCl浓度为100~175 mmol/L时完全抑制种子萌发;4个品种番茄的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上海908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显著优于其他3个品种。
期刊
摘要:为了预测城市区域内未来年份的物流交通量分布情况,选择Fratar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程序。以南平市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为例,通过分析GIS地图,把南平市划分为多个物流小区,调查获得当前年份的交通分布表(OD表),预测未来年份各小区的物流发生量和吸收量(PA表),最后应用Fratar数学模型实现了短期预测,获得了2017年的OD表。实际应用效果证明,用Fratar法进行城市区域物流交通量的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