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童年:实施“小学语文教育”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为,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至少有三个层次应得到重视。
  一、 从自觉到深刻:向儿童展现语文学习的思维感召
  儿童语文学习建立在直觉上,这种直觉性学习使儿童的思维从蒙眬走向深刻,思维和语言能力自然生长,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 《蜗牛的奖杯》片段
  师: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蜗牛背着这么沉重的奖杯太可怜了,我想发明一种机器,把它拿下来。
  生:我也想帮蜗牛拿下奖杯,还想恢复它的翅膀,看看它是不是飞得最快。
  生:把奖杯放到该放的地方,让蜗牛重新飞起来。
  师:(有些茫然并小结)同学们要知道,因为蜗牛太骄傲了,这沉重的外壳就是骄傲的后果,让我们告诉蜗牛,成绩面前要谦虚。
  都说童心无瑕,童真无价,所谓童心,即儿童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态度和对想象领域的憧憬向往,它有着鲜明的年龄特征,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语文教学首先需要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发现和保护儿童的语言直觉和天性。“喜欢”是儿童蒙眬而可贵的文字感悟、审美能力。调动和激发儿童学习的能力,将他们对语言的直觉转化为体验和理解,情动而辞发——儿童的语言才会真切、活泼,自然而敏锐。
  二、 从经历到品味:向儿童展现语文学习的原态体验
  语文教师应该珍视儿童的点滴体验,唤醒他们作为学习者的主动性,催生语文学习的智慧。
  【教学案例】 《半截蜡烛》片段
  特级教师周益民执教这一课时,就“谁保住了机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展开讨论时,轻巧地驾驶教学语言之舟,穿行于课堂之上。
  师: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部分,寻找到相关内容后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熄灭。
  生: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这样,后面的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呀。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情报站得以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老师不动声色地敲击指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放下正确的棋子,走出精彩的棋招。能把课文的内容恰当地迁移运用,这是建立在文本意义把握基础上的再创造。儿童化的语文学习情境,激活了儿童的想象。产生了创造的力量。对于儿童,这不正是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智慧吗?
  三、 从无意到本真:向儿童展现语文学习的意义提升
  语文學习是受学习内容的规定性制约的。语文学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内容。在此基础上,才是儿童化的形式选择。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儿童真正发现和领略语文的意义。
  【教学案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片段
  对于“悲愤欲绝”的理解,基本上是从字典或词典中得来的,这样的解释有些抽象,真正对该词语的学习必然是与该词所在的句子、段落甚至是整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生:从上文可以知道,当时的肖邦被迫离开祖国,而且孤身一人远在异国他乡,祖国起义失败的消息让他又悲又愤。
  生:从后文可以得知,身处异乡的肖邦,得了严重的结核病,听说祖国波兰起义失败的消息才非常悲愤。
  “悲愤欲绝”是肖邦在听说祖国波兰起义失败的消息之后,产生的悲痛、愤慨而又为祖国命运担忧的心理体验。这样的理解是完全基于文本情境之中的,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是深刻的、有血有肉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传达出学习内容的意义,这样的知识才会深深烙在儿童的记忆里。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其他文献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阅读时对文本圈圈画画,或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它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一、 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学生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教师应采用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
期刊
【案例一】  一、整体感知  1. 《谈礼貌》这一课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二、 精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 问路  1. 牛皋和岳飞先后向老者问路时,牛皋是无礼的,岳飞是有礼的,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2. 请通过朗读表现一个有礼,一个无礼。  3. 他们的不同表现带来怎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4. 联系故事说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
期刊
一、 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  1. 关注生命、促进发展,实现课内资源和课外信息完美结合。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和平!和平!和平!”字体由小到大,体现了呼吁和平的愿望由弱渐强。为凸显文本主旨,我还先后多次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如课始播放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录像,再现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启发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倡导和平
期刊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小学阶段,女生更爱阅读,无论是在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或是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均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强势;男生常常是老师眼里的“大麻烦”,爱捣乱而不愿受规章制度的约束,爱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而鲜有静读静思的表现,语文平均成绩不如女生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男生真的不爱阅读吗?如何切实提高男生的阅读素养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究。  一、 现象追问:男生真的不
期刊
当下小学毕业生的语文能力到底如何呢?我们在著名特级教师何国成先生的指导下,对淮安市洪泽县六年级部分毕业班学生(4个城区班,1个乡镇班)进行了一次阅读写作基本能力的调研。  一、 调研问卷内容及简析  第一项:运用学习过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这项问卷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简单地运用字词的能力。采用填空的方式,内容为六个语段,前五个语段选自课文,第六个语段选自课外阅读。语段内容是对原文的整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