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教材,方可创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27日和2019年3月1日两个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部编版教材的培训,认真聆听了四位资深教学领导解读了1-4单元的教学内容,四位领导的解读各有特点,有的诗情画意、有的面面俱到、有的重点清晰,有的视角独特,这让我对部编教材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图文结合,感受文化
  部编教材的插图采用学生们喜爱的水粉画,教材插画变“插图”为“绘本”,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书页的一隅,而是铺散在课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图文结合进行阅读。
  在高丽主任的解读中,她就由中国画把我们带入《春夏秋冬》这篇识字课:带有浓浓传统文化色彩的四幅扇形画,描绘了鲜明的四季特征: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幅图画美在形状、美在布局、美在色彩、美在鲜明的四季美景,就像古代园林墙上的扇形窗,透出了园林里景色的一隅,颇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园林式的古典美。四幅扇形图对应词语“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和短语“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且词语和短语一一相对,读来有对对子的味道。走进四幅扇形图和相应的词语、短语,联系生活经验用心观察,会有许多美好的感受。因为有图画和词语对照,我们看到了春风,春风在飘起的柳条里,在花枝和花瓣儿微微的颤动里;我们看到了夏雨,夏雨在从天际飘下的大雨滴里,在和池塘拍手的快乐里;我们看到了秋霜,秋霜在火红的枫叶里,在漫山遍野的红黄绿里;我们看到了冬雪,冬雪在从天上飘落的雪花里,在小朋友堆成的胖胖的大雪人里……这些美好的景色都是随着“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而来的,“吹、落、降、飘”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我们欣赏到的便不再是那生动形象的中国画,还有中国画背后,我们中华民族了不起的文化积淀,如果我们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带领学生欣赏、感受,那我们的孩子会在不自觉中深爱上我们的中国文化,从而想去传承、发扬。
  二、学习汉字,追根溯源
  这次培训,几位教学领导都从字源上来分析汉字,例如高丽主任用字理识记的方法识记“降、游”。
  降,甲骨文(阜,盘山石阶) (夅,“步”甲骨文字形的倒写),造字本义:动词,从山顶往山下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上山叫“陟”(zhì),下山叫“降”。引申为“降低,落下” 。
  游,甲骨文(,旗帜)(子,学童),像飘扬的旗帜引领一队学子。后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再加“水”(河)另造“游”,表示古代学子打着族旗,过河越境,四处参观学习。所以“游”的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学子以族旗为护照,举旗越境参观巡学,可以组词:游学、游历、周游等。
  我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汉字很有意思,古人造字很有智慧。我也会牢牢记住这个字,也会对汉字的学习产生兴趣。那我们把这个方法用在课堂上,还愁我们的孩子记混淆形近字或者写错偏旁吗?这些字理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好好在课堂上加以利用。
  三、学习朗读,入境入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往往困惑在如何指导每一个孩子读好课文,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四位教学领导对这一点的解读也非常到位,印象最深的是牟元媛校长的解读。
  《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他们的对话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教学中,牟校长给我们做了具体的指导: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符号圈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区分清楚不同角色的话。
  可以在课件里这样呈现:
  小鸭子: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
  小公鸡:  我也去。
  小鸭子:  不行,不行,你不會游泳,会淹死的!
  (2)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当时的心情、动作,进行角色体验,根据不同的提示语,分句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话。课文中并没有这一情节的插图,但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想到刚才小公鸡给自己捉虫吃,非常高兴,看到小河里有小鱼游来游去,心里有主意,就说——
  你瞧多么热情的小鸭子啊!谁再来当热情的小鸭子?
  小公鸡听了,心里怎么样?(高兴,也想去)
  小公鸡迫不及待也想一块儿去。就说——可以让多个学生依次说
  小公鸡能下水吗?(不能)为什么?(小公鸡不会游泳,会淹死的。)是啊,所以小鸭子会怎样说这句话?(着急地说)你来着急地说——为什么要说两个“不行”?(说明小鸭子很着急)为什么着急?(要是小公鸡下了水可就糟了!)下水会怎样?(会淹死的)你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们一起来当着急的小鸭子。这里指导学生读好小鸭子的话。
  (3)分角色读。分句指导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好对话。
  这样的指导,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有了对人物心里的了解,一定会读好文章。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吃透教材,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不以功利的得失为评判标准,不为世俗的评价而轻易动摇。  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一直坚守这种精神却比较难;这就需要有教育情怀。因为情怀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情怀源于信仰和追求、执着和坚守、敬畏和感恩!  做班主任必须要有教育情怀:只有这种情怀,才能成就自己,也才能成就学
期刊
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所以,创新应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期刊
摘要:“学导体验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提高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是“学”与“导”及“体验”三者的统一,着眼于“学”,着力于“导”,着重于“体验”。其基本操作流程是“激趣定向——设疑自学——交流解疑——精讲点拨——达标测评——总结拓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导 体验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模式是最佳的突
期刊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自学方法,才能自主地进行自学活動。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诱导职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设促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兴趣入手,开端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界定不一,但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取向,一线教师的定位基本一致,即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体现在课堂中就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自己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考试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题目命制就要立足于综合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几何直观等几方面
期刊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历史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地方乡土情怀,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在初中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的理论思考和考察的“二·一八”抗日战争的烈士纪念碑,并共同讨论如何更好的发展乡土历史课外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發展初中乡土历史课外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理论思考  1.初中开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形相应、化抽象为具体、拓宽学生知识渠道、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主要优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语文老师,我对于多媒体教学一直很矛盾,但是随着学校多媒体课堂的逐步完善,经过几个月地接触,我对多媒体教学有
期刊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二、培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  所谓语文
期刊
一、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二、品读经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