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系统净化贝类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来源 :海洋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人工方法使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菌(Escherichia 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UV)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贝类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56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其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证明紫外线系统用于净化菲律宾蛤仔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可滤食养殖水体中的残饵。对活体饵料新月菱形藻(Natzchia closterum),在无营养盐条件,5g鲜重海绵处理300mL,藻数量为1.62×10^6/mL的藻液240h后
采用原位静态箱法对长江口崇明东滩(CM)湿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吸收通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春季(5月)崇明东滩湿地是大气CH4的排放源。中潮滩暗箱(CM-2b)CH4的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
针对我国近海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难于辩析的问题,通过对多重分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近海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以天津市近岸海域20个水环境监测点为例,随机选择两个不同水期的COD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重分形矩方法计算COD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维数谱函数f(α)。计算结果显示其α(q)-f(α)曲线均为连续不对称的上凸曲线,表明近海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而是连
根据海水养殖区沉积物特点,研究建立了其中溴氰菊酯提取、浓缩、净化方法,对溴氰菊酯及其杂质进行分离,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
2005年和2007年,对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种米草的引种历史、分布面积及扩展速度进行了社会调查、实地勘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小清河口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于1985年引种,现已发展到42.77 hm2,年均扩展0.39~0.40倍;无棣套儿河口大米草于1987年引种,现已发展到0.23 hm2,年均扩展0.35~0.36倍;东营市仙河镇五号桩互花米草(S.alterniflora
通过对深圳市近年来近海海域水体水质数据分析,研究和评价该海域水质演变趋势,并对这种趋势进行环境经济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2.深圳东
实验采用三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L.)、秋茄(Kandelia candel L.Druce)和桐花树[Ageiceras comiculatum(L.)Blanco],按15%、30%和45%三种面积比例构建红树林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
为了解鲍鱼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的抗药性,对自广东汕尾粤顺鲍鱼养殖场九孔鲍养殖环境及其肠道中的异养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所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了四环素等16种抗生素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