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国家未来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克服传统教学中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诸多弊端,要放飞心灵,另辟蹊径,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营造创新氛围、整合教材、开放教学空间、修改认识过程等多个角度开辟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不断发现规律。从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课堂越来越活跃。
一、整合教材,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课本讲清上,很难做到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如何选取和设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要重建教材观念,在选取和设计教材内容上,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鲜活题材,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
例如:小学数学第十册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教材是通过98页两个例子来实现的,例1是3个真分数的例子,书上先让学生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然后归纳真分数的概念。若按教材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设计的,将例1和例2整合,交替出示一些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阴影图形。首先,让学生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及意义,仔细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和数值变化范围,然后分组讨论:根据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你组认为应该把分数分为哪几类?接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每类分数命名。通过观察、讨论、命名等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激活啦!灵感产生啦!真正实现了通过主动探索,进而发现规律。这时,再让学生自学教材,看书上是怎样对分数进行分类的,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整合教材,用活教材,精心设计个性化的教案,从而在教学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取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刚刚做过体检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身高,然后分组讨论:想出好的办法比较这两组同学的身高,哪一组高?最后全班交流。由于选取了鲜活的生活实例,同学们不仅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是平均数?而且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二、开放教学空间,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从课堂、书本、网上、
媒体、经验、实践等来取得;学习的方式,有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获取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一个学生如果学了数学知识,而不会应用,将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搭建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主动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在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后,为了使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一节“小小采购员”的数学活动课。课前,让同学们到商店或网上调查有关商品的价格。课中,我创设了“六一”联欢会情景引入新课,让同学们讨论开这个联欢会应购买哪些物品?购买原则是什么?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马上吸引了同学们,大家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在民主融洽的合作性机制下,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这时我趁热打铁,提出了活动要求:各小组讨论准备购买哪些物品?各买多少?再算一算:买各种物品花多少钱?最后把你的购物计划填在购物清单中。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很快制定了购物方案。接着各小组汇报交流。使全班同学打成共识。然后我让各小组按收入开支,调整计划,并写好一份调整购物清单,当再汇报调整计划时,每个小组都写出了符合实际需要的购物计划。最终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使全体学生共同得到提高。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又让学生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把解决生活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三、修改认识过程,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蓝本,也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却因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等实际状况而异。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是硬道理,它能降低学生认识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的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教材是利用整数乘法法则这样推导的: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原来的积就缩小多少倍。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一个因数与原来的积成相反方向变化的算理不理解。我认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对问题容易理解,教师就应该站在哪个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数乘法推导的过程: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比较,得出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就缩小多少倍,或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多少倍。学生对一个因数与它的积成相同方向变化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孩子们都认为数学学习轻松、快乐。
经过以上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推导新知识。不仅让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推导方法,也认同教师在教材使用上的创造性,从而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数学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努力使自己和学生一同成长。
一、整合教材,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课本讲清上,很难做到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如何选取和设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要重建教材观念,在选取和设计教材内容上,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鲜活题材,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
例如:小学数学第十册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教材是通过98页两个例子来实现的,例1是3个真分数的例子,书上先让学生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然后归纳真分数的概念。若按教材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设计的,将例1和例2整合,交替出示一些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阴影图形。首先,让学生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及意义,仔细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和数值变化范围,然后分组讨论:根据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你组认为应该把分数分为哪几类?接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每类分数命名。通过观察、讨论、命名等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激活啦!灵感产生啦!真正实现了通过主动探索,进而发现规律。这时,再让学生自学教材,看书上是怎样对分数进行分类的,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整合教材,用活教材,精心设计个性化的教案,从而在教学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取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刚刚做过体检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别汇报自己的身高,然后分组讨论:想出好的办法比较这两组同学的身高,哪一组高?最后全班交流。由于选取了鲜活的生活实例,同学们不仅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是平均数?而且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二、开放教学空间,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从课堂、书本、网上、
媒体、经验、实践等来取得;学习的方式,有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获取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应用。一个学生如果学了数学知识,而不会应用,将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搭建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主动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在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后,为了使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一节“小小采购员”的数学活动课。课前,让同学们到商店或网上调查有关商品的价格。课中,我创设了“六一”联欢会情景引入新课,让同学们讨论开这个联欢会应购买哪些物品?购买原则是什么?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马上吸引了同学们,大家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在民主融洽的合作性机制下,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快乐。这时我趁热打铁,提出了活动要求:各小组讨论准备购买哪些物品?各买多少?再算一算:买各种物品花多少钱?最后把你的购物计划填在购物清单中。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很快制定了购物方案。接着各小组汇报交流。使全班同学打成共识。然后我让各小组按收入开支,调整计划,并写好一份调整购物清单,当再汇报调整计划时,每个小组都写出了符合实际需要的购物计划。最终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使全体学生共同得到提高。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又让学生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把解决生活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三、修改认识过程,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蓝本,也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却因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等实际状况而异。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是硬道理,它能降低学生认识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的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教材是利用整数乘法法则这样推导的: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原来的积就缩小多少倍。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一个因数与原来的积成相反方向变化的算理不理解。我认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对问题容易理解,教师就应该站在哪个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数乘法推导的过程: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比较,得出一个因数缩小多少倍,积就缩小多少倍,或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多少倍。学生对一个因数与它的积成相同方向变化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孩子们都认为数学学习轻松、快乐。
经过以上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推导新知识。不仅让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推导方法,也认同教师在教材使用上的创造性,从而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数学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努力使自己和学生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