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指导朗读,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此时,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一、诵读——对语言纵情地体验
“言为心声”,教师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比如,一位小朋友朗读“大海睡觉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时,自觉地把语调变轻,语速放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读得太重就把大海吵醒啦!”读书读出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可贵呀。《雨点》一文教学中,对“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正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老师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想象,问:它梦见了什么?该怎么读?通过启发想象说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情感启动,此时学生读起课文来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味道。
二、描述——对内容尽情地赏析
课文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常见的形式有:
1.故事描述型。低年级绝大多数课外都是记叙文,叙事性强,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适合学生讲述,所以,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讲出来,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导游介绍型。小孩子乐于表现自己,教学描写祖国河山、展现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学生想学会做导游,必须得对课文内容有充分了解,他首先得吸收课文的语言,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尝试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渗透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读后感受型。新教材在文中或文后,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如:《风娃娃》一课的后面,在“吐泡泡”中写道:“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备你。”在《三个儿子》一课后面的“吐泡泡”中提出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在《蓝树叶》的课后“吐泡泡”说:“我想对林园园说……”都应该让学生很好感受。
三、表演——对情节入情地再现
在充分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充当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当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放上轻音乐,随着乐曲声的响起,伴着白鹅浮绿水的课件,师生一起先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抬起,做出像鹅的头朝天点头示意高歌的动作,并读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接着再将两手平放两侧做“浮”的动作,并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再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拨”的动作,并读出“红掌拨清波”。此时,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象,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就像一只只活生生的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水,这种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自然更深刻。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做到有情、有趣、有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读——对语言纵情地体验
“言为心声”,教师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比如,一位小朋友朗读“大海睡觉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时,自觉地把语调变轻,语速放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读得太重就把大海吵醒啦!”读书读出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可贵呀。《雨点》一文教学中,对“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正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老师通过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想象,问:它梦见了什么?该怎么读?通过启发想象说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情感启动,此时学生读起课文来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味道。
二、描述——对内容尽情地赏析
课文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常见的形式有:
1.故事描述型。低年级绝大多数课外都是记叙文,叙事性强,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适合学生讲述,所以,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讲出来,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导游介绍型。小孩子乐于表现自己,教学描写祖国河山、展现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学生想学会做导游,必须得对课文内容有充分了解,他首先得吸收课文的语言,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尝试运用语言的过程,更渗透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读后感受型。新教材在文中或文后,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如:《风娃娃》一课的后面,在“吐泡泡”中写道:“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备你。”在《三个儿子》一课后面的“吐泡泡”中提出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在《蓝树叶》的课后“吐泡泡”说:“我想对林园园说……”都应该让学生很好感受。
三、表演——对情节入情地再现
在充分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充当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当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放上轻音乐,随着乐曲声的响起,伴着白鹅浮绿水的课件,师生一起先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抬起,做出像鹅的头朝天点头示意高歌的动作,并读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接着再将两手平放两侧做“浮”的动作,并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再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拨”的动作,并读出“红掌拨清波”。此时,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象,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就像一只只活生生的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水,这种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自然更深刻。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做到有情、有趣、有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