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师范类高等专科院校中,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学院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工作内容。本文围绕这一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专业学校师范生英语教育教学状况,论述了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渗透到师范生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英语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正在提高。而社会人才越来越高的标准迫使教育改革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迈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快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改革,并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于师范类高等专科院校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教育思维和和教学理念,不能再停留在过去传授知识和教授技能的层面上,而是应加快向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层面转化,以更好地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落实好立德树人工程。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涵义,多个国家及组织的解释有所不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核心素养的释义包括:具备能够自主使用工具的能力、具有活动的主动性、能够参与社会互动活动;在上述核心素养释义下又具体包括如下技能:具有使用符号及语言的能力、具有表达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自我规划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享的能力、具有面对冲突时自我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情感认知能力,上述能力均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于核心素养释义范畴内的具体涵义。而欧盟对核心素养的涵义给出了另外的解释,核心素养更多是从终身学习的学科范畴上进行定义的,具体包括基本常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身体素质、数学思维、情感能力、科学技术、社会认知能力、外语能力。虽然不同国家及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有区别,但是从普遍性来看,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在我国,词典里对于核心素养涵义的定义为“修习涵养或者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上述释义一方面表明了核心素养并不是某种技能,而是一个包含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技能体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核心素养获得的主要路径,即良好的素养是通过训练和实践来获得的,最终以精神和能力的方式成为对象所具备的综合素質和能力体系。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既可以通过思维体系、技能体系来体现,还可以通过精神力量、价值观来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与学生的性格融为一体。对于师范类专科院校学生来说,学生的价值感和精神体系仍处于即将成熟阶段,因此在学科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对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如情感认知能力、成长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帮助高等学校学生以更好的态度来学习和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核心素养理念本质上是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学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从教学思路、教学导向以及教学目标上进行改进,便于在学科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实现对专科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师范生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育工作,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表现为数量更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更强、能力更全面。未来的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全球化思想意识,能够对国际社会与英语应用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是不同于过去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的。师范生的应用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以英语知识理论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成为当下师范生英语教育的主流思想。但是理念的提出和理念的实施并拥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是一个不断探索且长期的过程。当前,国内很多高等专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应用以及实践教育方面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仍旧缺乏成熟的经验。师范生英语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方略,如此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储备合格的师范类英语人才。
三、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师范生英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首先进行教学角色的定位转变,从传统的教师作为指挥者和主控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活动内容,灵活应用分层次、分小组等教学方法,实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最大化兼顾,更好地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化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在更开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能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碰撞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提高师范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将课程教材的讲解和课外阅读任务充分结合,引导学生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不会的、不懂的问题时,能够自己去查阅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提高学生的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交流过程中的各种奇思妙想,教师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到并赞赏学生的思考和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有效保护好学生的个性爱好,在实现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同时对学生的感兴趣和实际学习需求要准确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因材施教。师范生处于青年阶段,爱好广泛,兴趣众多,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是网络原住民,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针对学生的这一群体特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和教育的目标。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在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诸如兴趣小组、演讲比赛、舞台剧场、单词争霸、外国友人交流会等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更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些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得到应用,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到增强,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师范生英语多种素养的训练和强化。 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既满足了课题的固有设定,同时又满足了学生对课题内容创新探索的空间,能够既兼顾到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是以人为本原则的有效体现。小课题题目的设定可以是英语语言的研究,也可以是英语文化的研究,还可以是二者的兼顾。以西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网络流行用语、英语校园文化、国外旅游文化、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等等这些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来进行小课题研究题目的设定,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兴趣,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能够增强实践能力,搜集和了解到更多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课堂学习逐渐走向实践探索和实践应用。
(二)注重师范生英语智慧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于高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被动学习层面,而是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数据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涌现出来,为英语教育教学带来了福音。借助新技术和新设备,教师和学生能够采用更加方便快捷且高效的方式进行教和学。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专业软件的应用;作为师范生,要注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掌握智慧学习的技能。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更高的要求。以学习能力的评判指标来看,学生应具备学习的专注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对学习有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具备思维的灵活性,具备遇到问题的独立反思能力。想要同时兼顾到上述多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智慧的方式和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智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涉及到学习思维和观念的转变、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三个方面。学习思维和观念的转变是从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创新型、互动型和跨界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借助电教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专业软件实现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有限的英语学习走向泛式的英语学习。学生们在新型学习方式下能够获取多种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数据化学习能力、学科技术融合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专业分析软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科学的反馈机制,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时促进学习更加客观化,促使任务更加具体化。针对学生测试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和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更加准确的评价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并据此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优化学习计划。此外,智慧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尽可能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利用视频音频、虚拟仿真等技术设施,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技术瓶颈,促进科技与英语教学工作的深入融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学生们在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内,更容易释放出内在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对于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感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十分有益。这也是帮助学生养成智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促进师范生英语文化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理工科的核心素养的区别特征在于语言文化和素养的形成。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教学将文化体系的思想和精神传递渗透,最终影响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文化行为。在师范生英语教学中,学生应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中外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在客观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各种文章、新闻等事例的对比,增强学生们对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在尊重外国文化制度的同时,不断取长补短,继承、优化、发扬本国文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文化鉴赏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此外,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以英语语言为交流的连接纽带,促进本国学生和国外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求同存异,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来加强各地區之间的协作。通过新闻采访、观摩旅游、商务谈判等实践型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更强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市场环境。
四、结语
在当前的全球化视角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关注的重点。英语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学科素养的培养更是与全球素养的发展密不可分。以未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为实际教育的出发点,结合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英语教师应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多项素养的合格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愿景下英语教学的转型研究,邓佳,赵锦英,李奕,等,《<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2018-07.
[2]智慧学习视角下大学应用核心素养提升研究,祝爱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02).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马玲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
[4]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杨胜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5]基于微课教育分析大专英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李华,《今日财富》,2018(18).
[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即培养策略探析,郝亚楠,《大庆社会科学》,2019(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英语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正在提高。而社会人才越来越高的标准迫使教育改革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迈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快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改革,并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于师范类高等专科院校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教育思维和和教学理念,不能再停留在过去传授知识和教授技能的层面上,而是应加快向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层面转化,以更好地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落实好立德树人工程。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涵义,多个国家及组织的解释有所不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核心素养的释义包括:具备能够自主使用工具的能力、具有活动的主动性、能够参与社会互动活动;在上述核心素养释义下又具体包括如下技能:具有使用符号及语言的能力、具有表达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自我规划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享的能力、具有面对冲突时自我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社会情感认知能力,上述能力均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于核心素养释义范畴内的具体涵义。而欧盟对核心素养的涵义给出了另外的解释,核心素养更多是从终身学习的学科范畴上进行定义的,具体包括基本常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身体素质、数学思维、情感能力、科学技术、社会认知能力、外语能力。虽然不同国家及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有区别,但是从普遍性来看,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在我国,词典里对于核心素养涵义的定义为“修习涵养或者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上述释义一方面表明了核心素养并不是某种技能,而是一个包含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技能体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核心素养获得的主要路径,即良好的素养是通过训练和实践来获得的,最终以精神和能力的方式成为对象所具备的综合素質和能力体系。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既可以通过思维体系、技能体系来体现,还可以通过精神力量、价值观来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与学生的性格融为一体。对于师范类专科院校学生来说,学生的价值感和精神体系仍处于即将成熟阶段,因此在学科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对学生知识的培养更重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如情感认知能力、成长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帮助高等学校学生以更好的态度来学习和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核心素养理念本质上是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学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从教学思路、教学导向以及教学目标上进行改进,便于在学科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实现对专科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师范生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教育工作,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表现为数量更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更强、能力更全面。未来的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全球化思想意识,能够对国际社会与英语应用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是不同于过去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的。师范生的应用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以英语知识理论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成为当下师范生英语教育的主流思想。但是理念的提出和理念的实施并拥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是一个不断探索且长期的过程。当前,国内很多高等专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应用以及实践教育方面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仍旧缺乏成熟的经验。师范生英语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方略,如此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储备合格的师范类英语人才。
三、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师范生英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首先进行教学角色的定位转变,从传统的教师作为指挥者和主控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活动内容,灵活应用分层次、分小组等教学方法,实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最大化兼顾,更好地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化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在更开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能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碰撞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提高师范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将课程教材的讲解和课外阅读任务充分结合,引导学生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不会的、不懂的问题时,能够自己去查阅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提高学生的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交流过程中的各种奇思妙想,教师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到并赞赏学生的思考和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有效保护好学生的个性爱好,在实现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同时对学生的感兴趣和实际学习需求要准确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因材施教。师范生处于青年阶段,爱好广泛,兴趣众多,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是网络原住民,因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针对学生的这一群体特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和教育的目标。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差异,在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诸如兴趣小组、演讲比赛、舞台剧场、单词争霸、外国友人交流会等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更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些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得到应用,应对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到增强,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师范生英语多种素养的训练和强化。 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既满足了课题的固有设定,同时又满足了学生对课题内容创新探索的空间,能够既兼顾到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是以人为本原则的有效体现。小课题题目的设定可以是英语语言的研究,也可以是英语文化的研究,还可以是二者的兼顾。以西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网络流行用语、英语校园文化、国外旅游文化、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等等这些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来进行小课题研究题目的设定,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兴趣,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能够增强实践能力,搜集和了解到更多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课堂学习逐渐走向实践探索和实践应用。
(二)注重师范生英语智慧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于高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被动学习层面,而是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数据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涌现出来,为英语教育教学带来了福音。借助新技术和新设备,教师和学生能够采用更加方便快捷且高效的方式进行教和学。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专业软件的应用;作为师范生,要注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掌握智慧学习的技能。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更高的要求。以学习能力的评判指标来看,学生应具备学习的专注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对学习有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具备思维的灵活性,具备遇到问题的独立反思能力。想要同时兼顾到上述多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智慧的方式和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智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涉及到学习思维和观念的转变、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三个方面。学习思维和观念的转变是从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创新型、互动型和跨界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借助电教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专业软件实现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从有限的英语学习走向泛式的英语学习。学生们在新型学习方式下能够获取多种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数据化学习能力、学科技术融合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专业分析软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科学的反馈机制,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时促进学习更加客观化,促使任务更加具体化。针对学生测试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和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更加准确的评价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并据此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优化学习计划。此外,智慧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尽可能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利用视频音频、虚拟仿真等技术设施,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技术瓶颈,促进科技与英语教学工作的深入融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学生们在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内,更容易释放出内在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对于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感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十分有益。这也是帮助学生养成智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促进师范生英语文化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理工科的核心素养的区别特征在于语言文化和素养的形成。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教学将文化体系的思想和精神传递渗透,最终影响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文化行为。在师范生英语教学中,学生应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中外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在客观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各种文章、新闻等事例的对比,增强学生们对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在尊重外国文化制度的同时,不断取长补短,继承、优化、发扬本国文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文化鉴赏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此外,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以英语语言为交流的连接纽带,促进本国学生和国外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求同存异,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来加强各地區之间的协作。通过新闻采访、观摩旅游、商务谈判等实践型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更强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市场环境。
四、结语
在当前的全球化视角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关注的重点。英语是一门语言文化学科,学科素养的培养更是与全球素养的发展密不可分。以未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为实际教育的出发点,结合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英语教师应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多项素养的合格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愿景下英语教学的转型研究,邓佳,赵锦英,李奕,等,《<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2018-07.
[2]智慧学习视角下大学应用核心素养提升研究,祝爱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02).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马玲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
[4]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杨胜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5]基于微课教育分析大专英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李华,《今日财富》,2018(18).
[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即培养策略探析,郝亚楠,《大庆社会科学》,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