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匆匆的过去了,这一年的电影精彩纷呈,这一年的电影圈热闹非凡,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是柏林电影节那鼓噪视听的十天,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映令人瞠目的戏码,严谨、思辨的德国人又一次让我们见识了他们坐拥香艳都市的另一种可能。
抹掉那些诸如露点肚兜、网眼丝袜、心形露臀牛仔的一时目眩,在2006年的头一天,我们回头来看那些旧新闻,有三则令我颇有感触。第一,在柏林影展开始之前,狗仔队别有用心地调查了上届金熊奖得主《勇往直前》的女主角克奇利,结果显示她曾经“真刀真枪”拍摄过色情电影,然而德国民众并不在意,他们只为她在《勇往直前》中的精彩表演喝彩。电影节主席克斯里克也回应道:“电影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性和色情的作品,那是一段性压制的时期,但是性电影赚到了大笔金钱。”有了这似乎一唱一和“前戏”的感召,柏林城的情欲可谓是直奔高潮。
就这样,记录美国性学之父的影片《性学教授金塞》成了闭幕片;反映洛杉矶色情行业现状的同性恋题材的《洛城性生活2》在全景单元中首个亮相;蔡明亮用《天边一朵云》谱写了一出“情色歌剧”;讲述1972年著名色情电影《深喉》幕后故事的纪录片《深喉揭密》是万人空巷;形式极致的《桃色》也来造势,却留下开场20分钟后半数观众退场的尴尬;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参加一个名为“拍摄性电影”的研讨会,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还做了有关“如何执导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拍亲热戏”的演讲;此外,德国电视台特别以性为主题专访了评委之一的白灵和凯瑟琳·布雷亚,两人畅谈电影中性爱和性器官的自然之处。至此,电影节所有的焦点无外乎脐下三寸、体位的实践或者情欲的悲欢。
这几年的柏林电影节,参展的影片中每每都有这样情欲勃发的作品,去年凯瑟琳·布雷娅的《地狱解剖》就是场“情色风暴”,许多观众因为影片中大量裸露和情爱镜头而离场甚至呕吐。2001的时候,一部大胆、冷调的情色电影《亲密》还拿走了金熊大奖。而2005年的柏林可谓“性”云密布,性话题成为了本届电影节的热点之一,似乎一切的影像都在暗示现代人类面对真实情感的时候是多么地无能为力,唯有身体才能拓展和考验我们对于生命的体验。
古老的波斯人认为性是爱的隐喻,而爱是精神的隐喻,而在古老的东方文明里,性解放还是项政治事业。回望柏林影展上的情色大军:捆绑,滥交,SM,肉体穿刺等冒险的性主张正填补着内心日益增长的空虚和绝望,这其中的很多作者都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狂欢的激情正在消逝,以性为内容的享乐也渐渐变得乏味,内心就充满了困惑。《洛城性生活2》就记录了这样一群年轻的同性恋演员冒险的故事,他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公寓里,里面装了很多网络相机,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拿到互联网上播放。《天边一朵云》也是以色情片演员为主角。如果说弗洛伊德将一切人生问题都归结于性,那么当电影作者们用影像拆除了一切禁忌之后,我们的神经得到了舒展,我们边吃零食边体验性爱的不同体位,但身体的麻木和精神的缺席成了一幕无休止悲剧的主角,剩下的,只有一个一个桃色的泡沫“勇往直前”地向着“奥运精神”冲刺。
第二则新闻是个八卦。说是《桃色》的主演章小蕙准备赴柏林之前,足足带了五箱LV的礼服,还有价值3万多的手袋,以及过百万的钻饰。可是《桃色》的徒有其表被见惯了大阵仗的德国人毫不留情地唾弃了。不过章小蕙的行为倒是很好地见证了情色的交际与物化。毕竟,这世界物化得已经太厉害了,性征的张扬已经成为了一场无脑的、自私自利的、直截了当的竞赛,成为了一种瞬间快感就必定带来满足的大众表演艺术。比如《深喉揭密》,它对于《深喉》的回溯其实没有影像意义,但是把《深喉》这部纪录片作为一部在1972年就以25000美元成本搏到6亿美元票房的商业事件来看,《深喉》已经物化成了一个情色教材。在这之后,影坛上有相当一部分以性为题材的影片诞生。但并非所有的导演都能永葆哲学家的视野和人性的良知,巨大的商业利润、世俗的成功光环以及艺术上的投机心理,也使得性题材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工具。相反,金赛博士生活在清教徒时代的美国,却从年轻时候就饱经旺盛而乖僻的性欲折磨,但金赛博士把性爱物化成每一个章节的数据,让更多忧郁的和狂躁的人变得更加理智,如同福柯的《性史》所说:“当西方人很久以前发现爱的时候,他们赋予它极高的价值,为了它,死也是可以接受的。今天,性要求同样高的级别对待。”
最后是一则略显悲哀的新闻。影展揭幕的那一天,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阿瑟·米勒过世了,影展过半的时候,全景单元中《杰克和露丝之歌》上映,该片导演、也是阿瑟·米勒的女儿丽贝卡·米勒和丈夫、英国影星丹尼尔·戴·刘易斯一起出席了首映,虽然影片还是个有关父女之间处在乱伦边缘的故事,但那种父女之间质朴的情感还是打动了很多人。或许是因为阿瑟·米勒一贯现实主义的灵光,柏林影展从这一天开始出现了拐点,质朴的电影本体论又开始从电影人中蔓延开去,“性电影”的艳光开始冷却,而先前命题的“政治”主题接着登场:山田洋次的《隐剑鬼爪》获得了掌声;德国本土的《索菲-斯库勒:希望与反抗》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纳粹德国时期慕尼黑大学女学生索菲散发反纳粹传单被捕到被处死的故事;匈牙利影片《命运无常》讲述一个男孩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经历;还有永远美丽的凯瑟琳·德纳芙在法国导演安德烈·泰西之中《时光流转》中的沉稳;当然,还有《孔雀》。
或许在德国美学中,悲剧的概念是和命运的概念连结在一起的,而这两者间的冲突就是德意志民族最激赏的方式。所以,“金熊”在目睹了柏林苍穹之下欲火中烧的“十日谈”之后,牵着《卡雅利沙的卡门》的手去了南非,这大概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一部源自比才戏剧《卡门》的电影,一个又黑又胖、操着班图语的南非女子用最朴素的命运悲剧搞定了“金熊”,连影评人焦雄屏都惊讶地说:“这部片子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找了一个任何人都不会去关注的阶层来演绎故事,但就其中的美学、镜头、摄影、表演来说,实在是平平无奇。”这其中,电影节主席戴尔特·克斯里克的一句“尤其关注非洲题材”预言了这个充满嘘声的结局,但也许,评委会的“荤素”失衡也导致了最终这个寡欲的得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