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下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温,内皮素,动静脉氧压差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在硬膜外阻滞下阻滞区和非阻滞区麻醉前后内皮素(ET-1)、末梢静脉血气及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a-VO<sub>2</su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择期子宫肌瘤切除术ASA Ⅰ级患者15例,年龄39.9±8.56岁,体重60.1±7.6kg,其中9例同时测定ET-1。入室后皮温T<sub>1</sub>、T<sub>2</sub>探头分别联于手拇指腹(代表非阻滞区)和足拇趾腹(代表阻滞区),
其他文献
探讨窦性心动过缓者麻醉期间需心脏起搏治疗的指征。在麻醉前和麻醉后15 ̄30分钟内测定窦性心动地缓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和文氏点值,同时观察麻
通过对高血压全麻手术患者于术毕静注可乐定3μg/kg(可乐定组)或生理盐水2ml(高血压对照组),并与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对照组拔管后血管β-内啡肽(β-EP)及皮质醇浓
目的:观察1:1、1:2、1:3三种晶体和胶体混合液用于血液稀释(血稀)的特点,探讨以何种比例混合较适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于静吸复合麻醉诱导后,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总血容量的20%~30%),同时将一种稀释液按预定量作同步快速输毕,观察血稀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5组血流动力指标均稳定;ECG、SpO2、PETCO2正常;Hb、Hct、PLC、Fg和血浆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
比较常频常压喷射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声带息肉患者,拟行支撑喉镜术,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6例;高频组和常频组。结果;采用60次/分的频率,160kPa压力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ine,PTX)对自由基损伤心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外源性氧自由基灌注致大鼠心肌损伤,观察自由基射前,后不同时间阶段的心功能及血清丙二醛,乳酸和肌酸激酶含量的改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