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工作应注重引导与服务,创新学生工作内容,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创新文化环境,提升学工队伍创新素质,创新人才评价制度,为创新型人才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学生工作 创新型人才 素质 培养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结构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而且更本质地在于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功能,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同样包括大学生提高知识技能的内容,包括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内容。因此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向和目标。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目的
  随着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校学生工作应结合国家人才需要、区域社会人才需要和高校层次特点等因素,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内涵特点、概念、类型、核心素质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开展研究,科学地规划和构建学生工作新体系,使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引导、服务职能真正地、长远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积极、持续的影响,通过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守学校特定的教育管理规律,坚持高校学生工作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方面的统一。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学生工作要尊重和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仅要传授前沿知识,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关注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上来,并以此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学生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高校学生工作也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校学生工作应转变育人理念,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管理制度是刚性的,但在学生管理实际中应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试敢闯的个体主动性。学生工作者应该在管理和服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把严格管理与良好的引导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与服务之中,改变以前道德约束的方式,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性,在服务中赢得学生,体现学生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价值。
  (二)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生,都需要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学生工作队伍可以发挥组织优势,在全体教师和学生中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健全激励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物质条件和环境,健全激发创新意识、保障创新环境、鼓励创新思想和行为的制度体系。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应通过装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强化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中的整合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建立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组建各种学生力所能力及的创新兴趣小组。通过以上各种平台设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学生工作应结合学生特点,创新优良学风建设载体,拓展第二课堂,完善各种激励机制,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主组织、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兴趣小组、课题小组、学术沙龙、俱乐部、社团等,有各种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名家论坛等,还需要适时开展各类科技竞赛、辩论大赛、演讲比赛以及各类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在这样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体验创新,接受熏陶,沐浴科学气息,从而激活思维,迸发灵感。
  (三)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创新人才评价制度
  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大胆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功能上更多地体现对创造型学生的关注,发现创造型学生的优秀品质,加以鼓励和引导。在评价标准上突出创造性学生个性标准和个体内差异性标准。在评价主体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内容上,将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纳入其中。通过改变不适宜的学生评价,有效地调动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发展信心,激励学生实现更好发展。无论是对学生的业绩考核评定,还是对教师、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的考核评估,都要突出创新因素,把勇于开拓创新获得较好的创新教育教学成果作为重要的考评标准,以此激励学生、教师和理干部积极投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一要充分体现教师“教”的能力与效果;二要充体现学生“学”的能力与效果;三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充分重视考试改革。
  三、高校学生工作要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学生工作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长,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使创新型人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为他们的发展构建载体、搭建舞台,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得以发挥优势,相对充分自由、有所选择地发展自己。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品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生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在学生工作中营造高度自由的育人环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接纳异见和另类的声音。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争论中不断扬弃旧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建立和发展创新型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二)创新学生工作内容,鼓励学生民主参与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学生工作应淡化日常管理,更加注重引导与服务,通过创新学生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是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提供多渠道的学习平台,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与自由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创造,优化创新型人才的知能结构。二是努力为创新型人才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质疑与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创造成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行导师制、校企合作制、研究团队制等多种培养模式,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创新基金、科研奖学金,设立科研学分、能力学分、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等,激发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四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倾向性、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创造性人格。五是发挥学生的个体主动性,鼓励学生树立民主参与意识,在学生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实践,尤其在处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务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提升自我管理与自我能力。
  (三)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提升学工队伍创新素质
  学生工作队伍必须具有创新的素质,首先要善于发现创造性人才,善于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善于总结创造性学生工作经验,把学生工作的目标定位在学生核心创新素质的培养上,把学生工作内容的实现定位在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再次,学工队伍自身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在实践中把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质,促进学生工作创新。学校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教育与管理,又懂业务,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学工队伍,调动一切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因素,调动广大教师热情支持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是高校完成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任务的重要保证。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不仅加速人才培养,更有利于实现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互相促进和互相受益的过程。
  学生工作参与学科建设,可以发挥与学生联系紧密了解学生的优势,连接学生与学科建设上的断层,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学科建设上,从而推动学科建设。学生参与学科建设,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后,能够清晰的把握自身发展方向,产生向上的动力,甚至激发起科研兴趣,为本学科发展建功立业。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实施学生班导师制度、教育教学计划的修订征求学生意见、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的教育等等。实践证明,学科建设吸纳学生参与,深受学生欢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也是学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要求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人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发挥学生工作力量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也在逐步得到重视和实施,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能够快速的推动学生工作机制的深刻变革,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应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
  [2]陈文远.论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偏离与统一[J].江苏高教,2012(3).
  [3]孟庆元,吕治国.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3(2).
  [4]陶晓艳.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 硕士论文库.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候在武汉召开的,五大没有能够肩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而对中共五大的评价以负面为多,而100多天以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研究中发现,五大的召开完全受制于共产国际,中共没有任何自主权,但是没有中共五大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就不会得到及时转变和落实。理清两次会议的联系,重新认识中共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铁凝作品主题分析入手,对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剖析,以求在人性思考、作品立意、创作思路等精神层面赋予作品更加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 人性 精神家园 作品研究  挖掘人性的本质,从历史情境和时代环境中,探求人性的真实,从而更加理智、更加自觉地关爱人性,并重建真善美的人类精神的家园,这是铁凝文学创作始终贯穿的一个主题。她关注着人生最简单的要求——生存,感激着人性中最
期刊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卷面满分为120分,其中材料解析题和选择题各占百分之五十,因此,有的老师说“得材料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材料解析题的得分高低。从近几年我校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来分析,材料解析题失分较多,如何提高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笔者认为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外,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重
期刊
摘 要 张震南先生是一位博通文史的大家,他的《师范国文述教》一书主要是讲述对师范国文教学的见解和体会,涉及文学、阅读、语法、作文、范文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作者、主要内容、成书背景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对该书进行论述,以此纪念这位辛勤执鞭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当代价值 解读  当代的语文教育研究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语文教育的大家,如于漪、魏书生、倪文锦、叶澜、陈玉琨、阎立钦
期刊
摘 要 在目前南昌市高校足球运动呈现出日益失去传统优势的背景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足球运动自身特点的原因及施教对象现阶段身心特点的原因,并针对目前的高校足球运动的特点提出对策,通过采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模式和评分模式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促进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 南昌高校 足球运动 现状 原因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一项重要的、影响力极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它
期刊
摘 要 就业是当今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中发现师范院校中非师范类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根据可能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给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非师范类毕业生 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因素 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发展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一直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完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备课僵化、以教师为中心、对有效教学认识不足等误区,笔者以课堂教学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浅谈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 学生 主体 新课改 创新能力  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
期刊
摘 要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尝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主要论述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社会生产 途径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 说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说课内容和评价标准基本形成,说课,尤其是结合相关具体课程说课的研究和探讨在进一步深化,“两课”课程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正是本文探讨的着力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两课” 说课  说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
期刊
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导入行业元素、根植行业文化,以其激励和渗透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让校园文化在选择和吸收行业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对行业文化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