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通常我们称之为品德课。品德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品德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
那么,怎样使品德课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结合实际,提问要巧妙
教学是一门艺术,品德课教学中的提问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特别是导入新课的提问,其巧妙与否往往对这堂课的成功或失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其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巧妙设计提问。例如:教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巧设问题,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同学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像运动健儿那样为国争光。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谁亲手升起来的?是在什么地方升起来的?”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神情激动,这样的提问无疑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激情。
二、引导思维,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指设计提问时要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不要以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不一定具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维、探索。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设计提问,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为什么、怎么办。教师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去动脑思考。
三、难易适中,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有针对性的关键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思维水平,对什么样的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问题的难易必须适中。问题过难,学生“跳起来”也回答不了,等于没问,只能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反之,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无须动脑,顺口就答,甚至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无须回答,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从而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四、注意实践,提问要有导向性
学生年龄小,往往存在着认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问题他们在课堂上认识到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会出现行为与认识的脱节。而品德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热情和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使问题设计体现导向性。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把握课程特征,科学设计问题,避免机械性地一问一答,使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启发性、导向性和艺术性。
(责 编晓月)
那么,怎样使品德课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结合实际,提问要巧妙
教学是一门艺术,品德课教学中的提问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特别是导入新课的提问,其巧妙与否往往对这堂课的成功或失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其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巧妙设计提问。例如:教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巧设问题,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同学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像运动健儿那样为国争光。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谁亲手升起来的?是在什么地方升起来的?”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神情激动,这样的提问无疑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激情。
二、引导思维,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指设计提问时要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不要以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不一定具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维、探索。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设计提问,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为什么、怎么办。教师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去动脑思考。
三、难易适中,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有针对性的关键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思维水平,对什么样的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问题的难易必须适中。问题过难,学生“跳起来”也回答不了,等于没问,只能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反之,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无须动脑,顺口就答,甚至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无须回答,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从而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四、注意实践,提问要有导向性
学生年龄小,往往存在着认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问题他们在课堂上认识到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会出现行为与认识的脱节。而品德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热情和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使问题设计体现导向性。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把握课程特征,科学设计问题,避免机械性地一问一答,使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启发性、导向性和艺术性。
(责 编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