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2015—2020年深圳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对深圳O3浓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深圳O3的月均浓度变化规律与其他主要污染物不同,O3月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0月,恰好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季节.(2)从地面气象要素来看,深圳O3的浓度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气温大于29℃的时候,开始出现O3浓度超标的情况,当气温大于32℃时O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07505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类)(No.2019B121201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5—2020年深圳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对深圳O3浓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深圳O3的月均浓度变化规律与其他主要污染物不同,O3月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0月,恰好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季节.(2)从地面气象要素来看,深圳O3的浓度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气温大于29℃的时候,开始出现O3浓度超标的情况,当气温大于32℃时O3的浓度和超标率均大幅增加.当相对湿度为40%~55%时,O3浓度超标率以及O3浓度均值达到最高.(3)后向轨迹统计分析表明,易导致深圳出现O3污染的气流路径主要有3条,分别是东北福建路径、东北江西路径和西北粤西北路径,全部来自偏北的内陆地区.而对深圳O3污染存在影响的潜在源区多位于深圳的东北部和北部.(4)气流的垂直运动对深圳O3污染有着显著影响.污染日整个深圳上空都存在下沉气流;而非污染日深圳的边界层以上为上升气流.
其他文献
目的 旨在探讨新型炎症复合指标对术前鉴别肝内胆管癌(ICC)及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及肿瘤科就诊的2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ICC组(121例)和HCC组(12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经非参数检验ICC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
利用2015—2021年广州地区近地面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及同期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分析了广州地区近地面O3浓度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州地区O3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增速为1.9μg·m-3·a-1,2015和2019年O3浓度超标天数最多;O3平均浓度季节变化明显:秋季>冬季>夏季>春季;O3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城郊地区高于中心城区;峰值中心位于城郊
在道家看来,“仁”本身是不带功利目的、自然生发的亲爱之情,是人内在情感的流露,因此,对于作为自然情感之仁,老庄持赞赏的态度,但是当道德丧失的世俗社会企图将“仁”作为客观的社会责任感与治国的方略之时,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老庄看来,大仁者超越了世俗等差之爱,如天地一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并不以私心干预其中,因此,在体道的过程中,老庄提出了“忘仁”的主张,要世人从社会之“仁”的规范中超越出来,回归
利用2019年11月1日—2020年4月30日广州主城区和广州塔121 m、454 m O3浓度同步监测数据,分析了广州市O3垂直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近地面O3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而高空O3浓度主要取决于天气过程,如辐射造成光学反应加剧和区域传输.(2)地面的O3浓度高于垂直观测站点,其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表现为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O3浓度升高,
为探究广东省春季环境空气臭氧(O3)污染成因,选取2022年4月6—10日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结合后向气流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本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传输对O3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范围涉及全省10个城市,污染前期江门市和中山市O3小时峰值浓度分别高达264μg·m-3和272μg·m-3,后期东莞市每日O3小时峰值均高于260μg·m-3.以清远市为代表性城
利用2015—2020年广东省102个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站臭氧(O3)监测数据、广东省21个地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全球气候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广东O3污染特征、污染天气分型及局地气象要素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广东O3污染较严重,4—5月O3浓度逐步上升,6月出现一定下降后7月开始持续上升,
<正>寿光市羊口镇以实施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突破提升镇区学校幼儿园教育质量为重点,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推动了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学区统筹引领效能,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学区内学校资源均衡配备,推进共建共享;完善校园环境和设施设备,不断提升薄弱校的办学条件。
利用2018年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0 m气象塔上涡动协方差系统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近地面层相干结构的统计特征及其对湍流通量相似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无量纲风速标准差(稳定、不稳定)和气温标准差(不稳定)遵循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2)湍流速度(u、v、w)谱、温度(T)谱、CO2和H2O浓度谱在惯性副区均满足-2/3定律.w-
基于2016—201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中低层天气形势图,分析了广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典型环流形势特征,揭示了不同环流形势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年来广州市随着细颗粒物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基本维持在80%及以上,但光化学污染问题逐渐凸显,O3已成为广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2)广州市大气污染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秋、冬季更易出现大气污染,且多为持
利用广州市2015—2021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统计了臭氧和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两者同时出现高值(“双高”过程)的气象成因,并进一步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高浓度臭氧和PM2.5(浓度大于年第85分位数)对应的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州市臭氧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PM2.5浓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臭氧逐渐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双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