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沟通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在目前高中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宁要民主,不要“专制”
记得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一个同学平时学习属于中等,但在班里“人气”却比较旺,所以,在评选班干部时,获得了最高票,按规定应当选为班长。但看其成绩和平时表现却不很如意,大家都很忐忑。但是,班主任却毫不犹豫地把班长这个位置交给了那位同学。当时他很疑惑,问班主任为什么,班主任给他的回答是,要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也给那位同学一次机会。到了期末,他好奇地查了该同学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人性中有个“弱点”,就是经不起尊重。你越尊重他,他就越会以饱满的热情把全身的劲儿都使出来。即使是最差的、最调皮的学生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所打动、所折服。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
二、宁做凡人,不做“超人”
有一次,我所教班上的同学问我说:“老师,您觉得我们班主任怎么样?”我说:“他做事严谨,人也不错啊。”他们又问我:“那隔壁班的呢?”我说:“那位老师也不错啊,待人和善。”而他们却告诉我:“我们班班主任让我们感觉总是高高在上,不敢跟他说任何事情,而隔壁班的班主任和蔼可亲,让我们觉得很好,很亲切!”其实,隔壁班的班主任平时总是爱闹出点“失误”来,比如,他总是爱把诸如钢笔等东西忘到某个地方,然后翻箱倒柜地找。而这些失误在小心翼翼的本班班主任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隔壁班班主任故意这样做,他确有这点小毛病。但其结果却是让大家知道他也有“缺点”,反而增强了他的亲和力。
许多老师都想要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十全十美。结果,弄巧成拙,学生敬而远之。就心理学上的“仰八脚效应”来看,人们更愿意亲近那种既有超凡才能,又偶尔会犯点“错误”的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当我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当学生真正接受了这个老师,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折射出美丽的光环。
三、以心交心,平等待人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问,竟遇到一个女生说,“我不回答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那个女生依然拒绝回答。这下子,课堂秩序被搅得一团乱。我被气懵了,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脸红,心跳。我知道,这时,我既不能回避、迁就,也不能凶狠地批评,搞得情绪更加对立。怎么办?控制情绪,心平气和。于是,我利用课堂这个场合和大多数同学都通情达理的有利条件,先通过我问众答,明确了我提的问题并不难答这个基本事实,使紧张的空气缓和了下来。接着,我便以平等待人、尊重对方的态度争取主动。“同学,你声明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有你的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我等了一下,没有得到对方的回答,又说“既然你不肯说明,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老师,没有,没有的事。”女生终于开口了。我又说:“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会有意出我的丑。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认为,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不很妥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不,不是。”女生语调低沉,两只手扭在一起,不停地扭。“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我……我不……”女生低下了头。“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不会回答的事实,一时糊涂,想以这种态度搪塞过去。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老师,您,您别说了……请您告诉我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该同学哽咽着认错了。“好的。”于是,我请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让她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我再给予肯定。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同学们心悦诚服。
所以,我坚信做为一名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既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要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架起师生间互相悦纳的稳固的桥梁,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宁要民主,不要“专制”
记得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一个同学平时学习属于中等,但在班里“人气”却比较旺,所以,在评选班干部时,获得了最高票,按规定应当选为班长。但看其成绩和平时表现却不很如意,大家都很忐忑。但是,班主任却毫不犹豫地把班长这个位置交给了那位同学。当时他很疑惑,问班主任为什么,班主任给他的回答是,要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也给那位同学一次机会。到了期末,他好奇地查了该同学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人性中有个“弱点”,就是经不起尊重。你越尊重他,他就越会以饱满的热情把全身的劲儿都使出来。即使是最差的、最调皮的学生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所打动、所折服。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
二、宁做凡人,不做“超人”
有一次,我所教班上的同学问我说:“老师,您觉得我们班主任怎么样?”我说:“他做事严谨,人也不错啊。”他们又问我:“那隔壁班的呢?”我说:“那位老师也不错啊,待人和善。”而他们却告诉我:“我们班班主任让我们感觉总是高高在上,不敢跟他说任何事情,而隔壁班的班主任和蔼可亲,让我们觉得很好,很亲切!”其实,隔壁班的班主任平时总是爱闹出点“失误”来,比如,他总是爱把诸如钢笔等东西忘到某个地方,然后翻箱倒柜地找。而这些失误在小心翼翼的本班班主任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隔壁班班主任故意这样做,他确有这点小毛病。但其结果却是让大家知道他也有“缺点”,反而增强了他的亲和力。
许多老师都想要在学生面前显示自己十全十美。结果,弄巧成拙,学生敬而远之。就心理学上的“仰八脚效应”来看,人们更愿意亲近那种既有超凡才能,又偶尔会犯点“错误”的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当我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当学生真正接受了这个老师,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折射出美丽的光环。
三、以心交心,平等待人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问,竟遇到一个女生说,“我不回答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那个女生依然拒绝回答。这下子,课堂秩序被搅得一团乱。我被气懵了,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脸红,心跳。我知道,这时,我既不能回避、迁就,也不能凶狠地批评,搞得情绪更加对立。怎么办?控制情绪,心平气和。于是,我利用课堂这个场合和大多数同学都通情达理的有利条件,先通过我问众答,明确了我提的问题并不难答这个基本事实,使紧张的空气缓和了下来。接着,我便以平等待人、尊重对方的态度争取主动。“同学,你声明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有你的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我等了一下,没有得到对方的回答,又说“既然你不肯说明,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老师,没有,没有的事。”女生终于开口了。我又说:“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会有意出我的丑。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认为,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不很妥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不,不是。”女生语调低沉,两只手扭在一起,不停地扭。“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我……我不……”女生低下了头。“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不会回答的事实,一时糊涂,想以这种态度搪塞过去。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老师,您,您别说了……请您告诉我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该同学哽咽着认错了。“好的。”于是,我请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让她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我再给予肯定。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同学们心悦诚服。
所以,我坚信做为一名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既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要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架起师生间互相悦纳的稳固的桥梁,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