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PV替代寄主筛选及利用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方法]利用DCPV感染斜纹夜蛾筛选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并用人工饲料开展规模饲养。[结果]斜纹夜蛾对DCPV敏感且Pl-DCPV产量高,DCPV对斜纹夜蛾的LC50为3.39×105 PIB/mL,利用斜纹夜蛾增殖的Pl-DCPV平均增殖量为2.01×108 PIB/头,Pl-DCPV对松毛虫的LC50为1.45×106 PIB/mL,略低于DCPV对松毛虫的LC50(3.86×105 PIB/mL)。[结论]综合分析,斜纹夜蛾可作为增殖DCPV的合适寄主。
  关键词DCPV;斜纹夜蛾;替代寄主;筛选
  中图分类号S76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1-0143-03
  Study on Screening on Alternate Hosts of DCPV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WU Huaqing1,ZHAO Zhiping2,LIU Weihong1,LIU Fuyueqing1* et al
  (1.Maoming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Maoming,Guangdong 525000; 2.Forestry Protection Station of Jianghua Forestry Bureau,Jianghua,Hunan 4255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alternate hosts for DCPV proliferation. [Method] We infected Prodenia litur by DCPV to screen alternate hosts for DCPV proliferation,and carried out scale breeding by using artificial feed.[Result] Prodenia litur was sensitive to DCPV,and had high yield of PlDCPV.The LC50 of DCPV to Prodenia litur was 3.39×105 PIB/mL,and the average proliferation yield of PlDCPV by using Prodenia litur was 2.01×108 PIB per insect.The LC50 of PlDCPV to Dendrolimus was 1.45×106 PIB/mL,which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DCPV to Dendrolimus (3.86×105 PIB/mL).[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Prodenia litur could be used as suitable alternate hosts for DCPV proliferation.
  Key wordsDCPV;Prodenia litur;Alternate hosts;Screening
  利用马尾松毛虫生产、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以下简称DCPV)易受季节及虫源的限制,林间复制出来的DCPV,杂质偏多,影响质量和产量[1],而采用人工饲料在室内饲养马尾松毛虫鲜见成功报道。可以认为,利用替代寄主昆虫来生产DCPV是目前获得大量DCPV的主要途径。1990年陈昌洁等[2]、1993年周小毛等[3]、1996年曾陈湘等[4]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都未能应用于生产。笔者利用DCPV可以感染原宿主以外昆虫的特点,筛选了对DCPV敏感、虫体适中、易饲养、周期短、病毒增殖量高的斜纹夜蛾作为目前合适的替代寄主,并用人工饲料开展了规模饲养,旨在为实现DCPV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病毒材料。
  病毒材料DCPV 50%甘油悬浮剂,含量为3×109 PIB/mL(PIB是多角体Po-lyhedral inclusion body的简写),由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间采集后,经室内分离提纯获得,在-40 ℃低温冰箱中保存。
  1.1.2供试虫源。樟蚕(Eriogyna pyretorus)、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鳳凰木夜蛾(Pericyma crulgeni)采自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菜粉蝶(Pieris rapae)、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采自菜地;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外购。
  1.2方法
  1.2.1DCPV替代寄主筛选。
  挑选试验的鳞翅目幼虫均用所取食寄主作饲料喂养,在室内喂养至4龄。将DCPV稀释为1×106 PIB/mL浸润天然饲料表面,晾干后喂饲幼虫,喂饲病毒后,前3 d清除死伤的幼虫,第4天开始至第19天,每天检查1次,并逐条解剖死虫的中肠,第20天全部解剖死、活虫的中肠,统计感染病毒死亡率。
  1.2.2DCPV对斜纹夜蛾的感染试验。
  挑选4龄斜纹夜蛾200头,将DCPV按梯度稀释成不同浓度,使DCPV含量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 PIB/mL,浸润块状人工饲料后,饲养至第4天开始检查,至第20天结束,逐条解剖死虫中肠,并最后解剖残存活虫中肠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感染病毒。   1.2.3斜纹夜蛾人工饲养及Pl-DCPV产量测定。
  斜纹夜蛾人工饲料配方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程中心提供,室内继代扩繁技术参照涂叶苟等[5]的方法,感染DCPV后,提纯、测定Pl-DCPV(从感染DCPV的斜纹夜蛾中肠分离提取出来)的平均产量。
  1.2.4Pl-DCPV感染试验。
  1.2.4.1Pl-DCPV对斜纹夜蛾的回接感染试验。
  用2×106 PIB/mL Pl-DCPV对4龄斜纹夜蛾进行感染,每天保持清理虫粪,第4天开始检查、解剖死虫中肠,至第20天全部解剖残存活虫中肠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感染病毒并计算感染率,安排3批次试验。
  1.2.4.2Pl-DCPV对松毛虫的感染试验。
  在林间挑选个体均匀的4龄期健康松毛虫200头,放到健康、濃密的松枝上,用80目尼龙网袋套紧,每笼20头,共10笼,待用。将稀释好的1×104、1×105、1×106、1×107 PIB/mL溶液Pl-DCPV,分别喷洒2笼(2个重复),要求均匀喷洒到笼内松针,保证松针湿透滴水,另外设置2笼喷洒清水作对照。每天保持清理虫粪,第4天开始检查、解剖死虫中肠,至第20天全部解剖残存活虫中肠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感染病毒并计算感染死亡率。
  2结果与分析
  2.1DCPV感染8种鳞翅目幼虫的结果
  DCPV对这8种鳞翅目昆虫的感染可分为2类:一类是不受感染,如菜粉蝶、绿翅绢野螟、凤凰木夜蛾、粘虫和樟蚕;另一类是受感染,如银纹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
  由表1可知,斜纹夜蛾对DCPV最敏感,感染达到77.6%,感染病毒致死的死亡率高达70.1%。斜纹夜蛾感染后虫体变色,解剖病虫观察,中肠发病明显,呈皱褶状,黄白色。
  2.2DCPV对斜纹夜蛾的感染情况
  2.2.1DCPV不同浓度对斜纹夜蛾的感染死亡率。用不同浓度的DCPV感染4龄斜纹夜蛾,显示不同程度的致病感染,感染死亡率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表2)。由表2可知,DCPV对斜纹夜蛾的感染死亡率最低为44.0%,最高为82.0%,说明DCPV对斜纹夜蛾感染致死毒力较强。
  2.2.2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的直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依据表2的数据,将浓度转化为Log值,表述为x;将感染死亡率转化为机率值,表述为y,直线回归方程为y=3.346 8+0.364 9x,浓度对数与感染死亡率机率值相关系数rxy=0999,大于r0.05=0.950,表明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根据直线回归方程求得LC50=3.39×105 PIB/mL。
  2.3斜纹夜蛾人工饲养及Pl-DCPV产量测定结果
  利用人工饲料对斜纹夜蛾连续饲养了2年,每年饲养9~10代,每代平均历期32~38 d。Pl-DCPV的产量最低为1.57×108 PIB/头,最高为3.16×108 PIB/头,平均为2.01×108 PIB/头(表3)。按DCPV防治马尾松毛虫用量7.5×1010 PIB/hm2
  计算,约375头斜纹夜蛾幼虫增殖产生的多角体就可防治1 hm2林地的松毛虫。
  2.4Pl-DCPV的感染试验结果
  2.4.1Pl-DCPV对斜纹夜蛾的回接感染试验结果。
  Pl-DCPV对4龄斜纹夜蛾的回接感染率最低为14.5%,最高为30.6%,平均为25.1%,其中因感染PlDCPV而致死的分别有3、8和8头,感染死亡率分别为6.3%、16.3%和8.5%,平均9.9%(表4)。
  2.4.2Pl-DCPV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测定结果。
  感染试验结果表明,Pl-DCPV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表5)。依据表5的数据,将浓度转化为Log值,表述为x;将感染死亡率转化为机率值,表述为y,直线回归方程为y=3.450 9+0.300 1x,浓度对数与感染死亡率机率值相关系数rxy=0.992,大于r0.05=0.950,表明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根据直线回归方程求得LC50=1.45×106 PIB/mL,略低于刘清浪等[6]研究得出的DCPV对松毛虫的毒力(LC50=3.86×105 PIB/mL)。
  3结论与讨论
  从DCPV对斜纹夜蛾的感染死亡率、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来看,斜纹夜蛾对DCPV比较敏感;且斜纹夜蛾虫体适中,病毒增殖量大,可作为生产、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寄主。
  P1-DCPV平均产量为2.01×108 PIB/头,与林间宿主马尾松毛虫增殖的多角体病毒回收量接近。Pl-DCPV对4龄松毛虫的LC50为1.45×106 PIB/mL,毒力稍低于DCPV对松毛虫的毒力,但感染死亡率高。同时发现P1-DCPV对斜纹夜蛾的回接感染效果差,说明DCPV经过斜纹夜蛾体内增殖后,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已发生改变,具体致病机理需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陈湘,吴若光,何雪香.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寄主筛选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6,12(2):22-27.
  [2] 陈昌洁,王志贤,陶粮,等.利用棉铃虫为宿主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J].林业科学研究,1990,3(3):263-265.
  [3] 周小毛,戴冠群.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宿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114-121.
  [4] 曾陈湘,吴若光,何雪香.用棉铃虫生产的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J].广东林业科技,1996,12(1):27-29.
  [5] 涂业苟,曾吉华.斜纹夜蛾的人工饲养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7-88.
  [6] 刘清浪,吴若光,曾陈湘.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的研究[J].病毒学杂志,1986,1(4):65-72.
  45卷21期吴华青等DCPV替代寄主筛选及利用技术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微动漫创作技艺的飞跃,研究其相关课题,对于提升微动漫的整体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微动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特点,研究了微动漫在文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微动漫 创作 技艺  【中图分类号】J954;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小儿腹泻中医治疗近况史春合李斌安田友好韩福谦河北省唐县医院(唐县072350)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其治疗,国内外报道甚多,现代医学对非细菌性腹泻目前没有特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模式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辅导员一定要认识到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我國社会输送更多的现代化、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机械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研究如何解决当前机械原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和改进,另外还要培养在机械设计中融入现代的设计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进行相关机械设计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机械原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
创业基础课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强、互动性高的应用型课程,而且还是一门能够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知识收纳课程。为了实现课程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学生
采用陈玉琦教授研制的电热药物熏Teng法,以32例经病理诊断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为受试对象,进行了临床疗效研究和治疗前后局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对比观察。结果:临床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组
本文对紫癜性肾炎按辩证分为风热夹瘀、肾虚血热、脾肾两虚等3型,分别用自拟紫肾Ⅰ、Ⅱ、Ⅲ号方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8例占91.9%,总有效率为98.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在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病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学习衔接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理念与教师素质等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大学数学 学习衔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7CX07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27-02  大学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