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学中的核心议题。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本文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的三点策略性建议,即灵活运用两种基本实验教学程序;探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学中的核心议题。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谈几点策略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灵活运用两种基本实验教学程序
是先讲理论再做实验,还是先做实验再讲理论,这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特别是高一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两种基本的实验教学程序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应当基于具体实验的特点灵活选择,避免教條化和形式主义。概括地说,先讲理论再讲实验的模式比较适合于验证性的实验,例如在学习细胞器时,笔者所采用的是“识图——学习新知——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即首先基于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认知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然后讨论各种细胞器怎样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等重要问题。而对于那些探究类的实验,则通常宜采取先实验后理论的程序,原因很好理解,因为通过实验探究就是为了得出理论上的结果,假使先讲了理论,那实验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例如在学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时,笔者采用的即为“实验观察——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在引导学生切实经历探究过程的基础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基于实验结果就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科思维。
二、探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课改后的新人教版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这就使得探究实验的作用更加突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物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按照课标中的叙述,“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由这样的基本定义来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必须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过程,从而产生深刻的探究体会和感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然而尽管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仍有不少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在探究实验教学中也仍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模式,或者“老师做,学生看”,这无疑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些教师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升学率上,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多是以对照思想和单一变量思想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两种基本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探究方案。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在确定探究实验方案后,以下表将其基本思路明确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其对两种基本思想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
三、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倾向之一。从近几年的试题特点来看,这一倾向有更加明显的趋势。因此这也就随之而成为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在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教材上的实验,并在找出其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设计。从哲学角度看,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教材上的实验虽然都很经典,但不代表说就没有优化和完善的空间。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候甚至于很难做成功。特别是,对于教材上的同一个实验,若是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季节操作,则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优化和创新不仅颇有必要,而且更是锻炼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教材中该实验的材料为藓菜和菠菜,但其取材均受季节限制,不甚方便。实践证明韭菜是相对更为理想的进行该实验的材料,不仅取材较易,实验中观察到的叶绿体亦多而清晰,这就是一种对原实验的一种简单优化,不仅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上,本文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的三点策略性建议,即灵活运用两种基本实验教学程序;探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英. 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 科学教育,2011(4):68-70.
[2]马丽.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下),2016(11):26-2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学中的核心议题。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谈几点策略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灵活运用两种基本实验教学程序
是先讲理论再做实验,还是先做实验再讲理论,这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特别是高一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笔者认为,这两种基本的实验教学程序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应当基于具体实验的特点灵活选择,避免教條化和形式主义。概括地说,先讲理论再讲实验的模式比较适合于验证性的实验,例如在学习细胞器时,笔者所采用的是“识图——学习新知——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即首先基于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认知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然后讨论各种细胞器怎样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等重要问题。而对于那些探究类的实验,则通常宜采取先实验后理论的程序,原因很好理解,因为通过实验探究就是为了得出理论上的结果,假使先讲了理论,那实验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例如在学习“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时,笔者采用的即为“实验观察——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在引导学生切实经历探究过程的基础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基于实验结果就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科思维。
二、探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课改后的新人教版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这就使得探究实验的作用更加突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物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按照课标中的叙述,“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由这样的基本定义来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必须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过程,从而产生深刻的探究体会和感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然而尽管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仍有不少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在探究实验教学中也仍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模式,或者“老师做,学生看”,这无疑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些教师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升学率上,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多是以对照思想和单一变量思想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两种基本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探究方案。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在确定探究实验方案后,以下表将其基本思路明确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其对两种基本思想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
三、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倾向之一。从近几年的试题特点来看,这一倾向有更加明显的趋势。因此这也就随之而成为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在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教材上的实验,并在找出其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设计。从哲学角度看,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教材上的实验虽然都很经典,但不代表说就没有优化和完善的空间。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有时候甚至于很难做成功。特别是,对于教材上的同一个实验,若是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季节操作,则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优化和创新不仅颇有必要,而且更是锻炼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教材中该实验的材料为藓菜和菠菜,但其取材均受季节限制,不甚方便。实践证明韭菜是相对更为理想的进行该实验的材料,不仅取材较易,实验中观察到的叶绿体亦多而清晰,这就是一种对原实验的一种简单优化,不仅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上,本文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的三点策略性建议,即灵活运用两种基本实验教学程序;探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注重学生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英. 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 科学教育,2011(4):68-70.
[2]马丽.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下),2016(11):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