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风云录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向喜欢以财富论英雄的美国顶尖财经期刊《福布斯》一改“初衷”,4月底在其网站上新鲜出炉了一份“全球十大通缉犯”的榜单,一时间再次成功地吸引了各国媒体的眼球。
   先说这份榜单推出的原因。用《福布斯》自己的话说,全球化在“推动国际商贸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借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真正跨国界的犯罪浪潮”。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烧杀抢掠、走私洗钱、无恶不作,最重要的是,“国际化的犯罪活动同恐怖主义日渐融合”,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严重威胁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样看来,由专攻全球富豪排行榜的《福布斯》评选全球十大通缉犯,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十大通缉犯”名单,用以重拳打击本国的犯罪活动。《福布斯》的评选则重点突出了犯罪国际化的特点。在正式出炉这份“全球十大通缉犯”的榜单前,《福布斯》曾咨询过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执法机构。“基地”头目本·拉登无可争议地排在了榜首。相比之下,其他九位的“名气”显然逊色得多,上榜时很难得到一致认可。不过他们人人都有很长的犯罪史,各“代表一种犯罪类型”,被视作全球的威胁,名列本国或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令上。
  榜单上,除恐怖分子本·拉登外,有专长从哥伦比亚进口可卡因走私到美国的墨西哥毒枭乔奎恩·古兹曼;俄罗斯黑帮老大阿里姆坚·托克塔霍诺夫;印度的达乌德·易卜拉希姆,从贩毒、造假、军火走私到谋杀他无恶不作,人称“印度拉登”;具有“魔鬼”之称的意大利黑手党头目马蒂奥·麦斯纳·蒂纳罗,他曾以爆炸袭击强迫政府停止对黑手党的制裁;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幕后黑手菲利希安·卡布贾;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头目佩德罗·安托尼奥·马林,他被美国指控提供全球半数以上的可卡因毒品;乌干达武装组织“圣主反抗军”首领约瑟夫·可尼,他前后诱拐了3万儿童,强迫他们为该组织卖命;爱尔兰裔美国家族犯罪组织“冬天小山帮”的首领詹姆斯·伯杰,他掌控着波士顿南部的非法毒品贸易以及勒索网络;加拿大波斯帮黑老大奥米德·塔维利,据称他与欧洲以及中东的犯罪组织都有联系(依次见左图)。
   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罗纳德·诺贝尔看完名单后说:“无论他们的罪行发生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这十大通缉犯都因罪大恶极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通缉追捕。”粗略一看,这份名单也确实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单就国籍而言,这十大通缉犯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如果稍加研读就不难发现,上榜人物半数以上已被美国法院起诉,美国政府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悬赏通缉。本·拉登自不必说,其余九人中只有意大利黑手党头目马蒂奥·麦斯纳·蒂纳罗、卢旺达的菲利希安·卡布贾和乌干达的约瑟夫·可尼三人不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悬赏通缉令上。虽然《福布斯》表示,今后会定期对这一榜单进行评估更新,但它自己也承认,榜单自身难免带有(美国的)“主观色彩”。
   事实上,排行榜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报大刊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报刊本身。一般的排行榜借助排名将权力、财富和地位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制造排行热点。同时,作为营销手段,它不仅宣传了报刊本身,带动其全球发行量,更在全球设置议程,掀起另一片风云。这次的恶人排行榜也不例外。曾任国际刑警组织副主席的印度中央调查局前局长米斯拉就认为,这个榜单会对“涉嫌基于政治理由窝藏这类罪犯的国家”施压,“产生影响”。
   “全球十大通缉犯”推出不到一周,美国《时代》周刊连续第五年推出了“年度百名影响力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本·拉登曾在2004年和2007年两度上榜。六年多来,布什政府竭尽全力追捕拉登,并把针对“基地”组织的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拉克和阿富汗,其引发的地区动荡和力量重组也必将对未来地区政治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榜单内外,皆见风云。
其他文献
去年7月,澳大利亚与日本在南太平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的宣传机器鼓噪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中国”,引起亚太国家强烈关注。但是,实际上澳大利亚比任何国家都清楚,日本才是威胁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最危险国家。  自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组建以来,它最担心的国家正是日本。近代以来,日本的历次对外战争几乎都始于不宣而战的“偷袭”;历次战争的对手几乎都是日本曾经高调宣称的“盟友”,战争的目的也都是
在传统的中东社会中,女性基本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地位。尽管伊斯兰教通过一系列宗教法规赋予了广大穆斯林女性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古兰经》在另一方面又规定了男性对女性拥有绝对的权威。如男子可以娶四妻,女性出门必须戴面纱等等。因此,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社会,真正的男女平等实践显得举步维艰。  二战之后几十年间,随着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
自2011年以来,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受到“中东波”的冲击,部分国家(如叙利亚)至今仍是前途未卜。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和土耳其,尽管自身政体没有遭受严重危机,但阿拉伯大变局引发的地区力量重组,使两国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种种迹象表明,土耳其似乎正成为这场中东剧变的最大赢家。中东剧变后,土耳其“伊斯兰 民主”的模式受到正在探寻政治体制新路的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追捧;同时,中东地区动荡也使土耳
个人的作用  朋友来家里吃饭,厨房帮忙时随手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我提醒他旁边还有个专门分类的塑料垃圾袋集中处,但他却教训我说:既然大家都这样“造”,那就一起“造”吧,也不差我这一个。我听后默然无语,也没有当其面将塑料袋从垃圾桶中捡回。毕竟他一针见血,以我一己之力确实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人们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时候你不得不随波逐流。  我的前任、上世纪90年代中信集团常驻纽约总代表柏先生,来我们公司前是
伊朗核问题从出现至今已经历将近十年。7月3日,伊朗核问题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专家级会谈。据称,此次会议是在此前的莫斯科伊核会谈上敲定的,主要讨论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六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建议,同时对伊朗的回应进行研究。在此前一天,欧盟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石油禁运令正式生效。英国外交大臣黑格称,这是欧盟迄今对伊朗实施的最严厉制裁。  伊朗核问题自出现以
回眸7月,朝鲜以“一下”、“一上”、“一喜”、“一悲”四件事,再次占据了国际各大媒体的显著版面。  “一上”是指金正恩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在过去七个月内,金正恩已身兼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等数职。“一下”是指李英浩被朝鲜党中央政治局解除一切职务。在金正日执政后期,李英浩在短短三年内获得
还是奥巴马  2012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是一次在美国的“困难时期”举行的“困难选举”,奥巴马大胜罗姆尼赢得连任。这个结果并不太令人惊讶,粗线条的解释是:此次选举,美国选民高度聚焦于谁能领导美国走出金融经济危机,真正实现复苏。相当一部分人对奥巴马首任表现感到失望,但并不反感他的为人,同时对“高富帅”、“变色龙”、“愤怒的保守派”罗姆尼缺少信心,倾向于给奥巴马再干四年的机会。  这个结果意味着,奥
2013年的朝鲜半岛局势,给人“高开低走”的感觉。  年初,朝鲜试射卫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地区和国际社会强烈震荡;年中,南北间角力和主导权之争激烈,开城工业园区几经周折,终于恢复,但“天安”号事件依然是横亘在朝韩之间的“雷区”;年末已至,外界曾多次预测的朝韩首脑互动、金正恩访华等,却是只听雷声响未见雨点下,最终以平淡收官。  朝鲜半岛的平淡是必然的。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东亚有很多比半岛问题更加
“台独”问题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上台,“法理台独”危险消除,但不等于未来不会再有“法理独立”。而更需注意的是“实质台独”仍在不断得到强化,“台独”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台独”概念种种与变异    理论上,“台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与内涵。现实中,“台独”更是复杂异常,与所谓的民主(公投)、人权(“住民自决”)等联系在一起。  
专家支持  周 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已经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划定了陆上边界。但是,仍然与一些国家的陆地和海洋边界没有划定。8月7日~8日,中印特别代表在新德里举行会晤,讨论边界问题。8月12日中越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在河内会晤,重点就海上划界问题进行了磋商。本期我们以“共和国边界”为题、以中印、中越、中俄划界谈判为例向读者展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划界行动。    8月7日~8日,中印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