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陕滇四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宏观尺度传统村落差异化保护为切入点,选取浙江、安徽、陕西、云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四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省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四省传统村落均呈凝聚性分布,安徽的分布最不均衡但集中度最高,浙江和陕西次之,云南集中度最低.②四省传统村落多集中在丘陵与山地地区,其中陕西以丘陵为主,浙江以山地为主;同时,各省传统村落在整体上有较明显的沿河、沿湖分布趋向.③四省传统村落存在较明显的城镇中心聚集现象,绝大多数村落分布在中心城镇30km范围之内;而在交通方面,安徽省传统村落的交通通达性最高,云南省最差.④陕西、云南两省的部分城市,传统村落密度与经济发展指标存在正相关,其余城市两者多为负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方式存在区域差异性.在分析不同区域传统村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化保护和开发对策.
其他文献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①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②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②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②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在我国与RCEP的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从贸易规模、出口结构、进口结构还是从外商直接投资、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RCEP成员国都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RCEP也给长三角地区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依此,长三角地区应充分利用RCEP协定中的关税优惠、原产地累积原则以及投资便利化等政策,进一步促进其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