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开始写教学反思,总觉得很麻烦,不知道写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记录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记录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对教学的帮助也越来越大。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没有对每节课教学的思考,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就会是一种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每个環节的重新认识和深层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教学反思是教师思考和探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最佳通道和最佳切入点。教后记正是这一过程的外化形式和外在表现。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教师应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并总结每节课的心得和体会,记录教学的得与失,写好教后记。教后记的特点是随手记录,不流于形式,有感而发。写好教后记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写好教后记,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有利于查漏补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学反思中,记录最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学反思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考试中的失分点等记录下来,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可为再教时确定学生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如本学期我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时,翻看了三年前教这一节时的反思,记录了当时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死背公式,少数学生展开时漏掉中间的乘积项。因此,本学期再教时应重点强调中间的乘积项,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较好。
教师还应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立即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研究。例如,我在教“幂的性质”时,学生逆用公式解决问题很困难。我查阅了三年前这一节的教后记,当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并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前提,并适当地延伸问题的深度,效果就好多了。
学生课后发问以及课后辅导中出现困惑,有些是因为课上没有听懂,有些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记录下这些内容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偏差,少走弯路。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时常会遇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更简单,学生更易理解,这时教师不仅要对提出这种见解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二、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灵感
教师应将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设计出教学的全部,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偶得”对课堂教学往往非常有益。但是,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悄然而至、转瞬即逝的偶发灵感,若不及时去捕捉,便会消失。
例如,上学期在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对“三线合一”的性质会叙述,但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却很死板,喜欢将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一大段的推理不严密,所以让学生通过剪了三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做了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规律,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再如,这学期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查看了三年前的教案,部分学生不善于运用图像解决问题。因此,这次教学时,我尽量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要思考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还要对所思考的问题作及时客观的分析和必要的取舍,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记录教师的心理状态
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参与的过程,教师上课的仪表、声音、神态,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的授课效果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经常分析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教师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反思看似给教学工作增添了负担,但长期坚持,教师受益匪浅,会使自身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经验丰富多彩,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教师应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并总结每节课的心得和体会,记录教学的得与失,写好教后记。教后记的特点是随手记录,不流于形式,有感而发。写好教后记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写好教后记,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有利于查漏补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学反思中,记录最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学反思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考试中的失分点等记录下来,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可为再教时确定学生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如本学期我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时,翻看了三年前教这一节时的反思,记录了当时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死背公式,少数学生展开时漏掉中间的乘积项。因此,本学期再教时应重点强调中间的乘积项,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较好。
教师还应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立即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研究。例如,我在教“幂的性质”时,学生逆用公式解决问题很困难。我查阅了三年前这一节的教后记,当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并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前提,并适当地延伸问题的深度,效果就好多了。
学生课后发问以及课后辅导中出现困惑,有些是因为课上没有听懂,有些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记录下这些内容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偏差,少走弯路。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时常会遇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更简单,学生更易理解,这时教师不仅要对提出这种见解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二、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灵感
教师应将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设计出教学的全部,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偶得”对课堂教学往往非常有益。但是,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悄然而至、转瞬即逝的偶发灵感,若不及时去捕捉,便会消失。
例如,上学期在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对“三线合一”的性质会叙述,但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却很死板,喜欢将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一大段的推理不严密,所以让学生通过剪了三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做了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规律,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再如,这学期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查看了三年前的教案,部分学生不善于运用图像解决问题。因此,这次教学时,我尽量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要思考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还要对所思考的问题作及时客观的分析和必要的取舍,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记录教师的心理状态
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参与的过程,教师上课的仪表、声音、神态,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的授课效果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经常分析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教师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反思看似给教学工作增添了负担,但长期坚持,教师受益匪浅,会使自身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经验丰富多彩,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快乐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