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会计核算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决定着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实效性,科学的选择核算方法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因为核算方法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程,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结果都要以核算为基础,如果在方法选择上有欠得当,那么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将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分别如何正确选择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会计核算 方法 选择
1.确认方法的选择
确认是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的第一道关口,它会同时用数字和文字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取得和发生进行动态记录,因此在确认的过程中要以一定的标准对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衡量,从而保证所选核算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
1.1 数据筛选标准的选择
筛选是为了保证所有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是在真实、有效的。所以数据筛选标准要具备如下特征: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定性标准的选择
会计核算要对数据从时间和“身份”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其中时间确认是指确定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是否发生在本期。数据的“身份”关系着其以哪种要素形式进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即对数据进行界定和归类。
2.计量方法中的选择
最为财务会计运行的核心部分,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环节。该环节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2.1计量属性的选择
对计量属性的选择有以下五种情况,企业可视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2.1.1 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就是企业交易的实际
历史成本就是企业交易发生的实际成本,客观、可靠且便于查核,所以应当作为会计要素计量的基础。虽然历史成本是对原始交易价格的反映,比较可靠,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和商品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历史成本就会失去与现实成本的可比性,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在逻辑上就会失去统一性,持有收益和经营业绩就很难界定,对负债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就会出现失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将无法反映。因此,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这同时也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补充。
2.1.2 选择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以有效避免价格变动导致收益虚增。可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但是重置资本的确定很困难,既不能与原有资本保持吻合,也不能消除货币购买能力增加对成本造成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本实现资本保值。
2.1.3 选择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属性
以现行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属性,既可以满足决策的要求,也可以让费用分摊的更加客观,是对企业财务应变能力的反映。但是该计量属性着重于现有价值的反映,对预期使用的资产价值和一些不可变现的资产价值无法给出明确的反映,这种使企业随时处于清算状态的假设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有悖于会计核算的基础。
2.1.4 选择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
可变现净值是对企业资产预期变现能力的反映,体现了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虽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资产都适用的,例如无形资产,其可变现能力很那确定。
2.1.5 选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计量属性
以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计量属性的好处是对货币的时间价值作出了充分考慮,最能体现政策相关性的要求,但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无法满足决策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处理中对很多参数的预测和估计中存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预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将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计量标准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固定货币单位,二是名义货币单位。前者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却是会计核算的过程复杂化,在无形中给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增加了人为因素。后者可以是会计核算过程简单明了,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如果市场发生波动,名义货币贬值,那么会计信息就会失真。所以说,两个标准,有利有弊,选择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侧重点是什么。
3.记录方法的选择
3.1 记录方法的选择
在记录过程中,可以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设计使用获得一些特殊信息。以企业购进存货对销货方的现金折扣为例,利用总价法记录,按折扣前的总价确定购进存货的成本,折扣作为入库成本减项或是理财收益。如果处理过程中出现意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无法取得折扣,就不需要在账面上做任何反映。而采用净价法进行记录,就以折扣后的价格确认采购成本,无需将折扣体现在账面上,如果不能取得折扣,就要将丧失的折扣额计入到“现金折扣损失”科目中,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失力。实务工作中我们更提倡使用净值法。
3.2 记录手段的选择
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会计领域,电算化将成为会计记账的发展方向。现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开发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人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利用电脑代替人脑,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反馈、整理和搜集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有助于会计人员分析能力的提高,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有利影响。
4. 报告方法的选择
作为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财务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以报表的形式形成书面文件。会计报告的作用是将分散与账本中的各类会计信息归类、整合,并以简要的形式将企业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出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这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该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4.1 会计信息列报方法的选择
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 ,但是受形式限制,报表中只能对各个主要项目进行概括式的总结,项目内部和背后的相关情况则不会出现在报表上,如且要资产负债中的应收账款,在每年的财务报告中之一年末账面价值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关于账龄的描述。而事实上,这部分缺失的信息,恰恰是企业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是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会计需要利用报表附注完善上账龄方面的信息。可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
4.2 会计报表附注说明的内容选择
附注是对报表中某个项目作出的具体解释。为了方便报表使用者更好的理解报表内容,附注中要对项目选择的核算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并对表内无法涵盖的重要信息加以补充说明。
结论
会计核算是目前会计工作中的基础问题,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所以说在核算的各个环节中,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广大财务人员还要对此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合理。
参考文献:
[1]阮梓坪,陈学进.基于新制度环境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5):38-40.
[2]季学风.发展民问融资渠道服务中小企业融资[J].财会研究.2009(7):64-66.
[3]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内生成长机制与政府规制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09(3):47-51.
[4] 庄明来,蒋楠.论我国会计系统标准化流程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5).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华美家居广场有限公司)
【关键词】 会计核算 方法 选择
1.确认方法的选择
确认是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的第一道关口,它会同时用数字和文字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取得和发生进行动态记录,因此在确认的过程中要以一定的标准对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衡量,从而保证所选核算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
1.1 数据筛选标准的选择
筛选是为了保证所有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是在真实、有效的。所以数据筛选标准要具备如下特征: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定性标准的选择
会计核算要对数据从时间和“身份”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其中时间确认是指确定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是否发生在本期。数据的“身份”关系着其以哪种要素形式进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即对数据进行界定和归类。
2.计量方法中的选择
最为财务会计运行的核心部分,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关键环节。该环节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2.1计量属性的选择
对计量属性的选择有以下五种情况,企业可视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2.1.1 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就是企业交易的实际
历史成本就是企业交易发生的实际成本,客观、可靠且便于查核,所以应当作为会计要素计量的基础。虽然历史成本是对原始交易价格的反映,比较可靠,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和商品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历史成本就会失去与现实成本的可比性,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在逻辑上就会失去统一性,持有收益和经营业绩就很难界定,对负债和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就会出现失误,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将无法反映。因此,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这同时也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补充。
2.1.2 选择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
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以有效避免价格变动导致收益虚增。可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但是重置资本的确定很困难,既不能与原有资本保持吻合,也不能消除货币购买能力增加对成本造成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本实现资本保值。
2.1.3 选择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属性
以现行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属性,既可以满足决策的要求,也可以让费用分摊的更加客观,是对企业财务应变能力的反映。但是该计量属性着重于现有价值的反映,对预期使用的资产价值和一些不可变现的资产价值无法给出明确的反映,这种使企业随时处于清算状态的假设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有悖于会计核算的基础。
2.1.4 选择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
可变现净值是对企业资产预期变现能力的反映,体现了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虽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但并不是所有资产都适用的,例如无形资产,其可变现能力很那确定。
2.1.5 选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计量属性
以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计量属性的好处是对货币的时间价值作出了充分考慮,最能体现政策相关性的要求,但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无法满足决策可靠性的要求。
会计处理中对很多参数的预测和估计中存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预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将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计量标准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固定货币单位,二是名义货币单位。前者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却是会计核算的过程复杂化,在无形中给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增加了人为因素。后者可以是会计核算过程简单明了,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如果市场发生波动,名义货币贬值,那么会计信息就会失真。所以说,两个标准,有利有弊,选择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侧重点是什么。
3.记录方法的选择
3.1 记录方法的选择
在记录过程中,可以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设计使用获得一些特殊信息。以企业购进存货对销货方的现金折扣为例,利用总价法记录,按折扣前的总价确定购进存货的成本,折扣作为入库成本减项或是理财收益。如果处理过程中出现意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无法取得折扣,就不需要在账面上做任何反映。而采用净价法进行记录,就以折扣后的价格确认采购成本,无需将折扣体现在账面上,如果不能取得折扣,就要将丧失的折扣额计入到“现金折扣损失”科目中,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失力。实务工作中我们更提倡使用净值法。
3.2 记录手段的选择
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会计领域,电算化将成为会计记账的发展方向。现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开发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人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利用电脑代替人脑,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反馈、整理和搜集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有助于会计人员分析能力的提高,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有利影响。
4. 报告方法的选择
作为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财务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以报表的形式形成书面文件。会计报告的作用是将分散与账本中的各类会计信息归类、整合,并以简要的形式将企业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出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这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该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4.1 会计信息列报方法的选择
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 ,但是受形式限制,报表中只能对各个主要项目进行概括式的总结,项目内部和背后的相关情况则不会出现在报表上,如且要资产负债中的应收账款,在每年的财务报告中之一年末账面价值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关于账龄的描述。而事实上,这部分缺失的信息,恰恰是企业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是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的基础数据,所以会计需要利用报表附注完善上账龄方面的信息。可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
4.2 会计报表附注说明的内容选择
附注是对报表中某个项目作出的具体解释。为了方便报表使用者更好的理解报表内容,附注中要对项目选择的核算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并对表内无法涵盖的重要信息加以补充说明。
结论
会计核算是目前会计工作中的基础问题,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所以说在核算的各个环节中,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广大财务人员还要对此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合理。
参考文献:
[1]阮梓坪,陈学进.基于新制度环境的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5):38-40.
[2]季学风.发展民问融资渠道服务中小企业融资[J].财会研究.2009(7):64-66.
[3]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内生成长机制与政府规制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09(3):47-51.
[4] 庄明来,蒋楠.论我国会计系统标准化流程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5).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华美家居广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