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对于增强初中生的阅读技能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群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综合阅读素养的重视,引领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章,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快读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对文章的具体情节或内容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思考,从而活化初中生的阅读思维。因此,笔者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14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总是盲目地选用教材中提供的文章,并没有对每一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认真地研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把握群文材料的核心主题,降低了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阻碍了初中生自身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篇文本,合理地选择群文议题,引领学生通过初步阅读能够快速地掌握群文的主题,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根据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后续探究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
一、群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量变引起质变,群文阅读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群文”,学生读得多了、思考自然也就多了,他们在适时地引导之下对文本中语言运用的特色展开思考,逐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可以准确地体会语言的具体特点,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巩固。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推动学生在大量的文本中对丰富的语言进行梳理和积累,最终强化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群文阅读与以往碎片化阅读的形式不一样,它更强调的是将多篇文本整合到一起,引领学生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来进行深入阅读,在此过程中有利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文中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发现事物之间隐藏的联系,从而产生多元化的认知,这种不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阅读能使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发散。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让学生在多个文本之间自由驰骋思维,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科中的审美主要是经典作品,而选入部编版教材的文章绝大部分都堪称经典,具有一定的美育价值,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发现不同文本的美,从而获得多种角度的审美教育。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在文本中的不同表达,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本语言的独特韵味,让学生融入其中,尽情欣赏不同文本的美,并尝试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来创造美,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审美鉴赏品位与创造能力。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往的单篇阅读虽然也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但是也只能零星散落在一个又一个的文本之中,很难形成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积累总是碎片化的,无法让学生对文化传承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这一方面做专题式的教学,以此来拓宽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形成清晰的、具体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有利于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二、初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合理选择群文议题,初步把握群文主题
为了能够让初中生准确地把握多个文本的主题,教师一定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各篇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筛选并确定本节课群文阅读的议题,尽可能地围绕阅读目标来进行选文,同时选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议题,这样才能在上课初始部分就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从而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因此,为了促进群文阅读的高效进行,教师一定要综合性地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议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议题来就能初步掌握多文本的相似主题,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群文展开深入探究,有利于学生对这一主题产生独特的感悟。
例如,教师立足于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对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从中选取了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这四首诗词,并确定了本节课的群文议题“一条分水岭,两段人生”。首先,教师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对其进行提问,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哪些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吗?学生甲:《望岳》。师:这首诗词有何风格或特点呢?学生甲:这首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远大抱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三个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乙:这三个诗词都是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这时作者的经历和生活异常艰苦,所以诗词的风格偏于沉悶。最后,教师选取了杜甫不同阶段所作的诗歌作为阅读对象,使学生初步把握本节课的议题“一条分水岭,两段人生”。
2.有序列地呈现文本,提高群文阅读效率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上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教师要努力摆脱以往毫无章法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生随意地、没有目标地去进行阅读,这不仅会使群文阅读只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减轻阅读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所选的文本,比如:以一带多、以多带一、整组阅读等,不同的呈现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只有按照特定的逻辑进行有机排列,在课堂上有计划、有顺序地向学生呈现文本才能使学生掌握群文的大致结构,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多文本一起阅读,从而锻炼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多个阅读文本的能力,逐步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例如,教师从教材中选择了一组散文《荷塘月色》《春》《背影》,并循序渐进地地向学生呈现。首先,教师联系初中生以往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朱自清的了解询问学生这三篇散文有何魅力,美在什么地方,学生甲说:这三篇文章中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读起来会让人觉得更加生动。师:那你们说一说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哪里有体现?学生乙: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就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其次,教师自然引入下一个文本,师:谁能找一找在《春》这篇散文中哪里有修辞呀?学生丙:这篇文章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最后,教师再引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背影》中是怎么描写父亲的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一呈现文本,并要求学生根据这组文本写一篇作文,要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群文阅读的整体效果。 3.注重展开对比阅读,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为了能够推动初中生更深入地感悟所选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对比阅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文本进行分类和对比,通过赏析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重要价值,有利于丰富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个有效的群文阅读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对比,逐步寻找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之下更清晰地把握每一篇文本的主题和深层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丰富初中生群文阅读的技巧。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这三篇文章,分析其中“小人物”身上不同的品性和独特的品质。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三篇文章中的“爱”有何不同,学生甲:阿长——对没血缘但是身边亲近的人的爱;老王——对没血缘关系的人的关心与感恩;信客——對职业的爱、对工作的奉献。其次,引导学生对比感悟主人公的“小”在哪里,学生乙:阿长……老王——身体残疾,没有子女,住所破落;信客……最后,通过对比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群文阅读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充分依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思维水平,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多个文章来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并引领学生对多个文本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把握群文的主题,要有序列地向学生呈现所选文本,避免出现混乱、无秩序的阅读,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入阅读,找到文本之间的共通点,从而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注重开展对比式的群文阅读,使学生更加鲜明地感悟所学文本的内涵,进而丰富他们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蒲峻《让群文阅读贴着初中教材起飞——初中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年第12期。
[2] 李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辛弃疾两首词教学简案》,《语文建设》2017年第34期。
[3] 高涵《初中语文现代诗群文阅读教学新探——以潘庆玉老师〈月是故乡明〉群文教学为例》,《农家参谋》2017年第21期。
[4] 李妍伶《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14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总是盲目地选用教材中提供的文章,并没有对每一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认真地研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把握群文材料的核心主题,降低了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阻碍了初中生自身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篇文本,合理地选择群文议题,引领学生通过初步阅读能够快速地掌握群文的主题,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根据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后续探究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
一、群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量变引起质变,群文阅读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群文”,学生读得多了、思考自然也就多了,他们在适时地引导之下对文本中语言运用的特色展开思考,逐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可以准确地体会语言的具体特点,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得到巩固。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推动学生在大量的文本中对丰富的语言进行梳理和积累,最终强化他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群文阅读与以往碎片化阅读的形式不一样,它更强调的是将多篇文本整合到一起,引领学生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来进行深入阅读,在此过程中有利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文中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发现事物之间隐藏的联系,从而产生多元化的认知,这种不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阅读能使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发散。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让学生在多个文本之间自由驰骋思维,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科中的审美主要是经典作品,而选入部编版教材的文章绝大部分都堪称经典,具有一定的美育价值,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发现不同文本的美,从而获得多种角度的审美教育。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在文本中的不同表达,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本语言的独特韵味,让学生融入其中,尽情欣赏不同文本的美,并尝试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来创造美,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审美鉴赏品位与创造能力。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往的单篇阅读虽然也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但是也只能零星散落在一个又一个的文本之中,很难形成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积累总是碎片化的,无法让学生对文化传承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这一方面做专题式的教学,以此来拓宽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形成清晰的、具体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有利于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二、初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合理选择群文议题,初步把握群文主题
为了能够让初中生准确地把握多个文本的主题,教师一定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各篇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筛选并确定本节课群文阅读的议题,尽可能地围绕阅读目标来进行选文,同时选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议题,这样才能在上课初始部分就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从而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因此,为了促进群文阅读的高效进行,教师一定要综合性地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议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议题来就能初步掌握多文本的相似主题,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群文展开深入探究,有利于学生对这一主题产生独特的感悟。
例如,教师立足于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对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从中选取了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这四首诗词,并确定了本节课的群文议题“一条分水岭,两段人生”。首先,教师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对其进行提问,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哪些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吗?学生甲:《望岳》。师:这首诗词有何风格或特点呢?学生甲:这首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远大抱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三个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乙:这三个诗词都是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这时作者的经历和生活异常艰苦,所以诗词的风格偏于沉悶。最后,教师选取了杜甫不同阶段所作的诗歌作为阅读对象,使学生初步把握本节课的议题“一条分水岭,两段人生”。
2.有序列地呈现文本,提高群文阅读效率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上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教师要努力摆脱以往毫无章法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生随意地、没有目标地去进行阅读,这不仅会使群文阅读只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减轻阅读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所选的文本,比如:以一带多、以多带一、整组阅读等,不同的呈现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只有按照特定的逻辑进行有机排列,在课堂上有计划、有顺序地向学生呈现文本才能使学生掌握群文的大致结构,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多文本一起阅读,从而锻炼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多个阅读文本的能力,逐步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例如,教师从教材中选择了一组散文《荷塘月色》《春》《背影》,并循序渐进地地向学生呈现。首先,教师联系初中生以往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朱自清的了解询问学生这三篇散文有何魅力,美在什么地方,学生甲说:这三篇文章中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读起来会让人觉得更加生动。师:那你们说一说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哪里有体现?学生乙: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就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其次,教师自然引入下一个文本,师:谁能找一找在《春》这篇散文中哪里有修辞呀?学生丙:这篇文章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最后,教师再引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背影》中是怎么描写父亲的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一呈现文本,并要求学生根据这组文本写一篇作文,要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群文阅读的整体效果。 3.注重展开对比阅读,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为了能够推动初中生更深入地感悟所选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对比阅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文本进行分类和对比,通过赏析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重要价值,有利于丰富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个有效的群文阅读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对比,逐步寻找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之下更清晰地把握每一篇文本的主题和深层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丰富初中生群文阅读的技巧。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这三篇文章,分析其中“小人物”身上不同的品性和独特的品质。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三篇文章中的“爱”有何不同,学生甲:阿长——对没血缘但是身边亲近的人的爱;老王——对没血缘关系的人的关心与感恩;信客——對职业的爱、对工作的奉献。其次,引导学生对比感悟主人公的“小”在哪里,学生乙:阿长……老王——身体残疾,没有子女,住所破落;信客……最后,通过对比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群文阅读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充分依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思维水平,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多个文章来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并引领学生对多个文本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把握群文的主题,要有序列地向学生呈现所选文本,避免出现混乱、无秩序的阅读,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入阅读,找到文本之间的共通点,从而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整体效率,注重开展对比式的群文阅读,使学生更加鲜明地感悟所学文本的内涵,进而丰富他们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蒲峻《让群文阅读贴着初中教材起飞——初中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年第12期。
[2] 李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辛弃疾两首词教学简案》,《语文建设》2017年第34期。
[3] 高涵《初中语文现代诗群文阅读教学新探——以潘庆玉老师〈月是故乡明〉群文教学为例》,《农家参谋》2017年第21期。
[4] 李妍伶《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