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的朗读,指的是用清晰标准的声音将课文内容读出来,并且将书面中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不但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课文中的内涵。笔者针对初中语文的朗读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 优化 策略
一、初中语文朗读的问题和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朗读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讲课,不注重朗读。即便是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其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其次,每一种朗读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明确课文的含义,有的是为了体会文中的优美词句。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仅仅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朗读,没有进行指导,也没有帮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没有目标的阅读不能起到效果。而且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教师也仅仅只是进行了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没有兴趣
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本身没有兴趣,甚至感觉乏味和枯燥,因此也不想进行朗读。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不进行朗读,就会缺乏语感。即便是教师要求朗读,很多学生也仅仅只是抱着敷衍和应付的心态,根本不重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更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三)朗读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当中,大部分是采用的齐读的方法,如果在齐读的时候,学生没有跟上拍子,那么教师便会停下来批评他。这样的方式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同时也显得过于单调。课文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分角色读、男女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很少有教师真正的运用了这些朗读的方法。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仅仅指定成绩好的学生来朗读,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失去了朗读的机会。
(四)朗读评价很单一
朗读不会被列入语文考试成绩当中,所以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毕以后,教师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说几个概括的词语,“很好,不错。”或者是“声音有点小”等等,这使得朗读评价过于单一。
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的探究
(一)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
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朗读的方式和内容,在上课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朗读。上面已经提过,朗读课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分角色读、男女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接力读、配音读、小组读。必须根据课文的不同形式来选择合理的朗读方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的《茶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不同的角色来朗读,A同学朗读王立发的台词,B同学朗读松二爷的台词,C同学朗读常四爷的台词。在朗读完毕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各个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通过朗读一些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王立发懂得讨人欢心,深谙生存之道,常四爷则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悲剧缩影。
(二)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在朗读之前要确定朗读的基调,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并且要求学生吐字清楚、发音准确。一部分课文的节奏感非常强,所以读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节奏上的美感。如果吐字清楚、停顿合理,但是缺乏节奏感,也同样会使朗读缺乏韵味。此外,还要读出画面的美感,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画面中,充分体验文字中的意境美。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这一课时,要充分抓住文中的景物特点,文中有这样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面的意象有“大漠、孤烟、落日”,朗读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这样读出来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因此只有融入了真实情感,才能使朗读更加有韵味。
(三)教师要带头领读
教师的领读起着示范的作用,好的领读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教师不能借助录音机或者多媒体设备播放语音,从而代替自己朗读,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课文中情感的表达同样离不开朗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加强对教师朗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的能力和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甚至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并且不定期举办一些交流会或者语文朗读活动,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能力,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朗读之后,教师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但这里的评价并非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通过评价充分的激励学生、找出错误。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开放性原则,在新课堂的背景下,对朗读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第二,指导性原则,教师要明白评价朗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所以在评价当中应该有具体的朗读指导,并且对本次朗读的缺点和优点进行总结。第三是激励性原则,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指责学生,而应该先肯定学生的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第四是个性原则,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状况都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否定学生,因为这样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三、总结与体会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的设计关于朗读的训练课程,细心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通过朗读,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才敏.论初中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中旬),2013(9):5-5.
[2]姚雪莲.高歌低吟皆有情——浅谈初中语文朗读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3(6):168-168.
[3]郑丹.此时有声胜无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创意朗读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19-2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 优化 策略
一、初中语文朗读的问题和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朗读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讲课,不注重朗读。即便是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其起不到应该有的效果。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其次,每一种朗读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明确课文的含义,有的是为了体会文中的优美词句。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仅仅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朗读,没有进行指导,也没有帮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没有目标的阅读不能起到效果。而且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教师也仅仅只是进行了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没有兴趣
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本身没有兴趣,甚至感觉乏味和枯燥,因此也不想进行朗读。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不进行朗读,就会缺乏语感。即便是教师要求朗读,很多学生也仅仅只是抱着敷衍和应付的心态,根本不重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更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三)朗读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当中,大部分是采用的齐读的方法,如果在齐读的时候,学生没有跟上拍子,那么教师便会停下来批评他。这样的方式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同时也显得过于单调。课文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分角色读、男女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很少有教师真正的运用了这些朗读的方法。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仅仅指定成绩好的学生来朗读,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失去了朗读的机会。
(四)朗读评价很单一
朗读不会被列入语文考试成绩当中,所以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毕以后,教师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说几个概括的词语,“很好,不错。”或者是“声音有点小”等等,这使得朗读评价过于单一。
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的探究
(一)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
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朗读的方式和内容,在上课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朗读。上面已经提过,朗读课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分角色读、男女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接力读、配音读、小组读。必须根据课文的不同形式来选择合理的朗读方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的《茶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不同的角色来朗读,A同学朗读王立发的台词,B同学朗读松二爷的台词,C同学朗读常四爷的台词。在朗读完毕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各个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通过朗读一些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王立发懂得讨人欢心,深谙生存之道,常四爷则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悲剧缩影。
(二)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在朗读之前要确定朗读的基调,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并且要求学生吐字清楚、发音准确。一部分课文的节奏感非常强,所以读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节奏上的美感。如果吐字清楚、停顿合理,但是缺乏节奏感,也同样会使朗读缺乏韵味。此外,还要读出画面的美感,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画面中,充分体验文字中的意境美。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这一课时,要充分抓住文中的景物特点,文中有这样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面的意象有“大漠、孤烟、落日”,朗读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这样读出来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因此只有融入了真实情感,才能使朗读更加有韵味。
(三)教师要带头领读
教师的领读起着示范的作用,好的领读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教师不能借助录音机或者多媒体设备播放语音,从而代替自己朗读,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课文中情感的表达同样离不开朗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这样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加强对教师朗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的能力和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甚至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并且不定期举办一些交流会或者语文朗读活动,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能力,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朗读之后,教师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但这里的评价并非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通过评价充分的激励学生、找出错误。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开放性原则,在新课堂的背景下,对朗读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第二,指导性原则,教师要明白评价朗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所以在评价当中应该有具体的朗读指导,并且对本次朗读的缺点和优点进行总结。第三是激励性原则,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指责学生,而应该先肯定学生的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第四是个性原则,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状况都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否定学生,因为这样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三、总结与体会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的设计关于朗读的训练课程,细心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通过朗读,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才敏.论初中语文朗读式阅读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中旬),2013(9):5-5.
[2]姚雪莲.高歌低吟皆有情——浅谈初中语文朗读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3(6):168-168.
[3]郑丹.此时有声胜无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创意朗读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