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楚巫文化影响的萍乡军傩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萍乡傩是赣傩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军傩则是萍乡傩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来源和发展都受楚巫文化的影响。此文从受楚巫文化影响的萍乡、萍乡军傩的源头、受楚巫文化影响的萍乡军傩三方面,对萍乡军傩的面具、节目、仪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萍乡军傩受楚巫文化的影响流传至今,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关键词:楚巫文化;萍乡军傩;影响
  1 受楚巫文化影响的萍乡
  1.1 楚巫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烽火四起,诸侯问鼎,民不安生,众民求生,祈求鬼神庇护,纳吉降祥,免除灾难。《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公元前515年,8岁国君楚昭王得大夫观射父的辅佐。据《国语·楚语》曰:“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由此可见,聪明能干、颇有威信的观射父是楚昭王的重臣,更是楚国第一国宝。观射父不仅是一位大夫,同时也是一位大巫师,地位显赫,更是楚国的宗教思想家。《国语·楚语下》记载着观射父对巫术的见解,概述了巫觋产生的背景,说巫男者称觋,女者称巫。[1]由此可知,一是楚人好巫传统的影响;二是楚昭王必然会受到观射父宗教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楚昭王信巫是必然的。
  1.2 萍乡与楚巫文化渊源
  萍乡地处赣西,东靠宜春市,西接湖南醴陵市,南邻湖南攸县北连湖南浏阳。萍乡,又名萍实里。在宋代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二百卷》中萍乡又被称昭萍或楚萍。[2]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萍乡就有了三苗族的生产劳动和繁衍生息活动。[3]三苗属于江汉民族,即苗蛮集团,江汉民族从事稻作农业,信奉巫术,崇拜鬼神。萍乡市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属楚,素有“吴楚咽喉”之称。[3]在战国时期萍乡和大部分湖南省地区都为楚国领地,二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受楚文化的影响大。萍乡新石器时代则是三苗族的活动地区,战国时期又属楚国领地,由此可以推断,春秋战国时期楚巫大兴,受大夫观射父思想的影响,楚君楚昭王信巫,萍乡亦应是楚巫盛行,为后期萍乡傩的兴起奠定了巫傩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一种地域性的巫傩活动氛围。
  2 萍乡军傩的源头
  2.1 萍乡傩
  萍乡傩起源于何时,暂无文字记载,从萍乡的历史沿革、地理文化来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巫风盛行,萍乡傩已成为“驱疫逐鬼”的活动。萍乡傩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老百姓推崇的面具叫傩神,雕刻傩面具的匠人叫“处士”,戴面具跳的舞叫傩舞,耍傩用的兵器叫傩兵器,祭神驱鬼跳傩的程式叫傩仪,供奉傩神的庙宇叫傩庙,凡此种种,可统称为傩文化。[4]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萍乡县志》中县令胥绳武留下的叙述:“先春三日,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详细阐述了二百多年前萍乡傩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普及程度。据民间艺人所说,新中国成立前萍乡有48支傩班队伍,每支傩队伍的傩面具数量不等,分别为12个、36个……但每支傩队伍都供奉着“唐、葛、周”三大将军。更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流传于民间,[5]由此可以看出萍乡傩活动的普及范围广泛。傩庙、傩舞、傩面具更是被学者称为萍乡傩“三宝”,是萍乡傩文化的特色。
  2.2 萍乡军傩
  《周礼·夏官·方相氏》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由此可知,周代信奉方相氏。据宋代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所说:“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与此同时,傩仪式中的方相氏和十二兽神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将军”“判官”“钟馗”等人物。[1]宋代傩仪式中信奉的傩神发生了改变,傩神变为武将,而萍乡傩正是受其影响,所信奉的主傩神为“周、葛、唐”三大将军,说明萍乡傩跟“武”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受楚巫文化影响的萍乡军傩
  3.1 萍乡军傩面具
  萍乡位于江西西部,一直受楚巫文化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等地,实属“蚩尤部落”的发源地,不难看出,包括萍乡在内的整个楚地,也是巫文化的发源地。萍乡军傩面具中“开山”的出现,使人感到是具有远古蚩尤文化特征的巫俗傩舞和牛角人面的神话传说的呈现,也正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属于牛图腾的牛角人身蚩尤氏族部落集团的文化现象再现,传说中的尤为牛角人面,也就是图腾保护神傩面“开山”。[4]
  3.2 萍乡军傩节目
  萍乡傩舞节目中的《头阵》《太子》《关公》《三将军》《钟馗捉小鬼》《欧阳与白马二将军》等武将节目,更是一一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军傩,古代军队中的驱傩仪式,其内容是表现军队生活。[6]萍乡军傩排兵布阵的形式和所用的兵器,都在明清时期受到了闽粤军傩的影响,其中以《头阵》为例,舞蹈主要表现了“头阵”手持军旗,发兵点将,威风凛凛地驱鬼。[7]
  3.3 萍乡军傩仪式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无法看到上古时期楚地的祭祀仪式。《楚辞》是一部极具文化底蕴的著作,并可从中观赏到楚人的歌曲、舞蹈、祭祀仪式、服饰以及巫师、神灵等形象。其中流传于江南楚地民间的祭祀歌舞乐,后经屈原加工润色,成为诗篇《九歌》。《九歌》共11篇,闻一多认为,中间9篇为娱神曲,首《东皇太一》为迎神曲,尾《礼魂》为送神曲。《九歌》是一个祭祀仪式的完整过程,从结构上来看,分为“迎神—娱神—送神”,与原生态的萍乡军傩仪式相似,并流传至今。春节时期萍乡村庄组织的傩仪式“启师—请神—点将—发兵—歌舞—归庙”,与《九歌》的结构相似。虽受到道、佛教等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不断的演变,由娱神转为娱神、人,但一直保持《九歌》中所描写的结构形式,[1]由此可见,萍乡军傩受楚巫文化的影响颇深。
  4 结语
  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江西萍乡军傩能够延续至今,与楚巫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萍乡军傩的“开山”面具有着蚩尤形象特征;萍乡军傩仪式与楚国大巫屈原改编的《楚辞》中的《九歌》有着相似的结构仪式,由此可见,受楚巫文化的影响萍乡军傩有着极强的包容性,适应着人们的发展与需求,进一步透露出二者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肖树美.萍乡傩文化寻踪[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8:126,19.
  [2] 李科友.东周时期江西地区的楚文化及其有关问题[J].江西历史文物,1981(01):3.
  [3] 萍乡市志编纂委员会.萍乡市志[M].方志出版社,2007:1.
  [4] 袁支亮.傩·萍乡傩[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增刊),1995(2):55-56,46.
  [5] 鄧斌.萍乡傩概况[A].简木根.中国·萍乡傩[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 杨兰.军队与傩巫文化的传播——兼及军傩的流变[J].中华戏曲,1996(02):82.
  [7] 张维,柯黎.萍乡傩舞艺术特征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2):115.
  [8] 杨兰.军队与傩巫文化的传播——兼及军傩的流变[J].中华戏曲,1996(02):82.
  [9]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10] 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1] 闻一多.《九歌》的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80(4):165-171.
  作者简介:谢旖旎(1996—),女,江西宜春人,研究生在读,从事舞蹈表演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万道明
其他文献
以前,一听完收音机播放的许巍的《时光漫步》。那音乐就让我感动,心中很温暖,就像冬日的阳光,有点灰调,却让人舒服。于是对于旧时光的怀想,就不免定下了过于抒情的调子。回忆
期刊
江南的雪,总有几分文气,细渺渺的,一年里难得碰上一两回,而且总是刚一覆地便倏地逝去了。每逢此刻,那积攒了一年的期待所涌起的激情,便有了荡漾的时候,在这绵绵细细的小雪花
摘 要:将“创意写作”的基本理论运用于艺术类专业编剧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在讲授内容上,重点将编劇课程的培养重心从文学素养上转换到创作技能层面;在讲授方式上,以项目驱动模式(明星档期、IP改编、文化宣传项目)代替传统的文学反映论模式;在学生参与方式上,以“写作工坊”模式整合不同特点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评环节中,以模拟剧本推介会的形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考查,充分体现着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
期刊
期刊
画画乃性情所致,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可画着画着问题就来了,首先是自己开始不满意了,越来越觉得哪都不对劲儿,越来越觉得不像那么回事儿。之后,时常看着画案发愣,慢慢产生了一
期刊
“2007水墨新锐年展”已经是第三届了。较之于前两届,这一届又有了不少新的变化,首先是人员的变动。第一届参展艺术家17人,第二届是23人,其中保留上一届10人,新增13人,本届参
主办:由上海美术馆、中国民生银行和上海大家文化艺术基金rn时间:2007年11月18日——2007年11月29日rn地点:在上海美术馆举行rn方力钧,这位中国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黄庆的工作室在钱塘江的南岸,有空闲的时候再碰上天气好,我会去他的工作室看看。这个行程是惬意的,如果说一路的青山翠林给我仅是感官上的愉悦,那么看到黄庆的画时的感觉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