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是减少和防止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系统化地分析了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原因,并给出了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的相应建议,这对保障中药饮片调剂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药饮片调剂;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作为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调剂主要是药剂人员根据处方要求把不同种类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调配操作,组成一剂能够缓解和治疗患者病痛的药品。我国现有的中药饮片调剂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表现在调剂方式传统和监管体系不健全,这必然导致中药临床质量效率低下。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进中药饮片调剂方式和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已成为国家相关卫生职能部门备受关注的话题。
  1 中药饮片调剂现状
  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中药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药剂师在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调剂差错,尤其是调剂差错在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的情形下频繁发生。
  1.1 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审核粗略 药剂人员在中药饮片调剂前判别医师处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判定处方由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医师开具,严格检查处方和确认相关标记。中药名称的规范性、中药剂数、计量和用法等方面都是药剂人员必须审核,还有可能包括一些不符合标准药物的药效、药量和药力作用等方面的审核。然而,不少医师在给患者开具处方的时候不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更有甚者不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仅根据个人经验做出诊断判定,开具的处方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由于药剂师自身中药理论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责任心缺乏,不注意中药相互作用的收集,这导致药剂师在接到医师的处方后审核的能力不高和习惯性的“照方抓药”,直接进行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治疗风险。
  1.2 中药饮片调剂差错 漏配、错配和多配是中药饮片常见的调剂差错。漏配是众多调剂差错中最为常见,主要是一些体积膨松类和另包及贵重饮片的漏配,药剂人员考虑到如果现将其称量会影响其他中药饮片的核对,通常情况下放在最后调配。但是由于处方的药物种类众多,这就很容易造成漏配。错配是一种极度危害性的调剂差错,就其原因主要有:①药剂人员很难辨识书写潦草的处方,在审方、调剂和核对过程中不认真审查处方中的药剂名称、药剂数和计量和用法的话容易出现差错;②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医师和调剂人员对处方不同炮制品不能达成共识,加之有些药剂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少,就直接按医嘱把中药饮片调剂;③由于工作马虎将切片相似的中药饮片上错药斗,造成处方配伍错误,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1.3 缺失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 中药临床疗效的后续跟踪是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缺少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这导致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后续跟踪工作没有进行。部分医院建立的关于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的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后续跟踪表面为形式主义。②从事中药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中医治疗,而从事中药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没有增加,这导致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有的医院为了保持收入,聘用一些临时工和未取得专业技术认证资格的人员从事中药临床医疗活动。③患者的地理位置局限性。很多患者不远千里拜访有名的中医专家看病,拿药后又迫于经济原因不得不及时返回原住地。农村患者的情况更为突出,经济条件拮据和交通通信不发达制约着后续疗效的跟踪工作。
  2 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
  处方审核粗略、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缺乏医患的有效沟通和缺失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等是中药临床治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患者对中药临床治疗的信任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各大医院缺少一个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医护人员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笔者就如何改进中药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制定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审方机制 通过制定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审方机制严格把关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第一道程序。处方审方机制中应明确要求规范医生处方书写,加强药师审方作用。通过审方机制的监管作用,让每位医师充分认识到处方质量的重要性和自觉遵照药典规范用名书写。处方审方机制中还应建立制约机制,这有利于杜绝中药饮片调剂浪费和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工作。合理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审方机制为中药临床效果提供有力保障,能够保证中药调剂质量与给药安全,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发生。
  2.2 加强中药饮片调剂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各大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中药饮片调剂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的信息流通性。中药饮片纳入信息数据库管理,医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整理中药饮片的品种和规格,以国家权威机构和权威医学载体收集的中药饮片主流品种为依据,对不同产地或不同炮制品的饮片建立完整的信息。中药饮片的药理和病理信息纳入信息化系统中,药剂师在调剂过程中可将处方的中药配伍信息与系统中的处方资料进行核查,能够及时纠错处方信息,便于药剂与中医师间的业务沟通。信息化管理能够使药剂人员养成处方审查的习惯,避免照单抓药的不良后果发生。
  2.3 完善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 为每位患者建立病历档案,设置专人从事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工作,主要跟踪病人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患者的主治医师,以便医师对患者复查结果的精准判断。通过完善重要临床疗效后续跟踪工作,可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审方机制、中药饮片调剂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医患沟通机制和中药临床疗效后续跟踪机制是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调剂给药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形成健康的中药临床治疗工作氛围,有利于推进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宪.中药免煎颗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03,44(4):315-316.
  [2] 王圣泉,洪利琴.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差错原因浅析[J].中国药事,2005,19(9):545.
  [3] 乔德兰,李玉芬.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4):61.
  [4] 崔敬,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测,2007,4(5):60-61.
  [5] 刘治军,傅得兴,孙春华.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志,2006,8(1):33.
  [6] 王燕,王倩,彭俊芬,刘建文.中药调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110-1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手术留有瘢痕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康宁克通和普鲁卡因对
目的探讨土霉素、冰片、珍珠末混合外敷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疗程(平均治愈时间)及费用。方法随机选择Ⅲ、Ⅳ期压疮病人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土霉
在面向高档汽车压缩机涡旋盘零件的加工需求背景下,对其加工装备做了基础设计,并根据课题组基础设定了装备部件的材料。对装备的相关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到了课题5
目的研究采用经阴道超声介入引导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治疗的32例CSP患者,采用阴道超声
目的观察探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