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50-01
大凡语文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语文课聚精会神,读文章身临其境,讨论问题思维敏捷,举手发言旁征博引,写出的文章词句优美。你如果和他们交谈就会发现,他们思想单纯,性格沉稳;他们做事目标明确而不散乱,思考问题全面而不单一。你如果深入了解他们,还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读课外书籍,他们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无形中就将阅读中遇到的人物言行,道德素质作为评价是非的尺度。由此,我知道了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我们语文老师就更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指导了。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智力发展的广阔背景。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只依靠这课堂一途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作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到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而是要将它作为各学科新知识新内容的有力的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二、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如何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以课文为点,课本为线,收集资料,构建课内外的知识面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知识体系。让学生查阅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比如我在指导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就先要求学生去查找有关登月的历史和科学资料,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在大量查阅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就非常容易了,哪怕是一些专业术语,他们都能脱口而出。课文结束后,我又启发他们,说对这次登月,还存在很多争议。他们又有兴趣了,又先后翻阅大量课外书籍,了解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并相互间兴致勃勃地讨论。紧接着的几篇文章,我又继续给他们布置新任务,让他们在相关的几个知识学科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一个个知识面体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课外阅读还包括一切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知识。当前格外活跃的图书时常鱼龙混杂,更有一些低级下流的读物或明或暗地流传于阅读领域。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如果盲目选择,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人格的侵蚀和毁损,这已被生活中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必须严格而慎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取得巩固课堂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激励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3、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与学习知识一样,不是简单的读书认字。他是要在认字的基础上的领会、贯穿、融合、提炼、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不同的学生又有着差异。但一般来讲,还是有一些共通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做摘抄笔记和剪贴本。这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文章收集起来。我嘱咐学生,一定要将自己在课内外阅读中优美的语句、文章摘抄下来,收集成册。对于不方便摘抄的,就可以制作剪贴本,将相关的一页剪裁下来,粘贴到剪贴本上。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拥有了自己的资料库了。
(2)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顺读:读书从头至尾,这是常规阅读方式。它适合于读那些故事性强的文章。选读:按照一定的要求,又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一些书篇、章节阅读。略读:大致性的阅读,即通篇浏览,迅速得到大概的轮廓印象。或是简化省略性的阅读,就是翻阅时只注意需要的内容。略读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采用,其日积月累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精读: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是完全性阅读。通过细读、推敲、琢磨文句,力求知识的深度。
除了以上几种读书方法外,还有复读、诵读、默读、抄读,交叉阅读等等方法。我们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做灵活调整。
总之,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达州市达川区金檀中心学校)
大凡语文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语文课聚精会神,读文章身临其境,讨论问题思维敏捷,举手发言旁征博引,写出的文章词句优美。你如果和他们交谈就会发现,他们思想单纯,性格沉稳;他们做事目标明确而不散乱,思考问题全面而不单一。你如果深入了解他们,还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读课外书籍,他们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和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无形中就将阅读中遇到的人物言行,道德素质作为评价是非的尺度。由此,我知道了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我们语文老师就更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指导了。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智力发展的广阔背景。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只依靠这课堂一途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作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到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而是要将它作为各学科新知识新内容的有力的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二、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如何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以课文为点,课本为线,收集资料,构建课内外的知识面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知识体系。让学生查阅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比如我在指导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就先要求学生去查找有关登月的历史和科学资料,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有关月球的知识。学生在大量查阅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就非常容易了,哪怕是一些专业术语,他们都能脱口而出。课文结束后,我又启发他们,说对这次登月,还存在很多争议。他们又有兴趣了,又先后翻阅大量课外书籍,了解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并相互间兴致勃勃地讨论。紧接着的几篇文章,我又继续给他们布置新任务,让他们在相关的几个知识学科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一个个知识面体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课外阅读还包括一切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知识。当前格外活跃的图书时常鱼龙混杂,更有一些低级下流的读物或明或暗地流传于阅读领域。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如果盲目选择,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人格的侵蚀和毁损,这已被生活中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必须严格而慎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取得巩固课堂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激励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3、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与学习知识一样,不是简单的读书认字。他是要在认字的基础上的领会、贯穿、融合、提炼、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不同的学生又有着差异。但一般来讲,还是有一些共通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做摘抄笔记和剪贴本。这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文章收集起来。我嘱咐学生,一定要将自己在课内外阅读中优美的语句、文章摘抄下来,收集成册。对于不方便摘抄的,就可以制作剪贴本,将相关的一页剪裁下来,粘贴到剪贴本上。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拥有了自己的资料库了。
(2)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顺读:读书从头至尾,这是常规阅读方式。它适合于读那些故事性强的文章。选读:按照一定的要求,又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一些书篇、章节阅读。略读:大致性的阅读,即通篇浏览,迅速得到大概的轮廓印象。或是简化省略性的阅读,就是翻阅时只注意需要的内容。略读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采用,其日积月累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精读: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是完全性阅读。通过细读、推敲、琢磨文句,力求知识的深度。
除了以上几种读书方法外,还有复读、诵读、默读、抄读,交叉阅读等等方法。我们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做灵活调整。
总之,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达州市达川区金檀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