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能行为的建筑碳排放计算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dups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高校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以西安理工大学一栋典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模拟计算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计算了该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研究了学生在办公室内用能行为对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为39098.7t,年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为58.6kg/(m2·a),其中暖通空调、照明和插座产生的碳排放分别占建筑总碳排放的32.5%、31.0%、33.2%。对该建筑使用者的用能行为进行约束后,碳排放总量减少16%,其中暖通空调、照明和插座的碳排放分别减少了18%、17%、14%。碳排放与学生在校活动行为有关,使用者不良的用能习惯会造成能源的许多浪费,建议建立可视化的校园能耗与碳排放监管平台,同时积极开展低碳宣传教育,提升师生的低碳理念,推动低碳校园建设。
其他文献
基于纳米光栅近场泰伯自成像效应,提出一种双层光栅透射检测式的单片集成三轴微加速度计的设计方案,利用双层光栅的面内运动和离面运动分别对x,y,z轴加速度分别进行检测。通过对加速度计结构和双层纳米光栅结构尺寸分别进行仿真设计,并计算结构灵敏度和光学效应灵敏度的大小,完成了器件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单片三轴微加速度计的面内检测灵敏度为1.67μm/gn,离面检测灵敏度为1.41μm/gn,
本文基于当前公司生产组织面临的主要新形势,分析了生产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思路与方法,以期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思路与方法,能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更好的保障企业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一系列改革新政的陆续出台,以及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轮岗又再次被提及。事业单位通过财务轮岗提升了财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为单位发现并储备了优秀的人才,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计划地安排财务人员按层次分批次进行岗位轮换,并对事业单位工资薪金制度进行优化,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轮岗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背景下,不同的项目组织实施流程和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有一定的差异。结合现阶段管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现阶段EPC工程项目推进落实时,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推进力度、提升管理工作针对性,加强施工核心环节的力度,提升设计与施工环节的沟通力度达到优化EPC工程管理模式和应用成效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结合术中超声在复杂肝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综合外科收治的21例复杂肝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术前进行虚拟肝切除,结合术中超声导航进行手术,对比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的差别,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中无重要的血管及
半球动压马达的球形偶件(即半球和球碗)由于精度高,其加工过程中的球径和球度检测必须依靠高精度三坐标仪和圆度仪,检测过程繁琐、复杂、耗时、低效,成为长期以来半球动压马达制造过程中最大的效率瓶颈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的干涉原理研制而成的球径检测装置。工程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和结果直观等优点,并可实现零件加工时的在位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对提高半球动压马达乃至所有球形零件的制造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国家政策指引和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明晰企业发展目标,揭示建设境外财务共享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所要面对的挑战,提出实施“横向延伸,纵向发展,分步实施,逐步融合”的境外财务共享体系建设思路,最终实现全集团“一张网、一个库、一朵云”的数据共享机制。
河口是流域与海洋的枢纽,受到陆海强相互耦合作用,其生态环境复杂且脆弱。本文以珠江口典型城市东莞市为例,分析了流域—入海河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莞市陆域和河口以生活源排放的含氮类污染物为主,目前的陆源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制约了入海污染削减。近年来,东莞市虽然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并且通过快速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保障了全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提标改造成效显著,污水集
本文在梳理日本海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价值增值机制以及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如政策法律的支持保护、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管理上缺乏统一标准、各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建设落后等,为我国海产品加工运输企业提出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联合产业链供给端的各个组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