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习”。“我要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
(一)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例如:21世纪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第二单元“分类”一节课中,有一道练习题。图中有一个小男孩儿,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由于本课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动手操作的都是些水果、玩具汽车、动物模型等,分类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当出示此图后学生们更奇特的分类方法出现了。他们一致认同图中画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所以他们有的说:爸爸和妈妈分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有的说: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他们是男人,妈妈是女人;还有的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在一起,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同学们一听都笑了,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孩子和妈妈的脸上都有红色,爸爸没有,所以,孩子和妈妈分一类,爸爸分一类。”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我异常兴奋,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由此,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都专注地在寻找着新的分类标准。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孩子和爸爸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又有一個学生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一类,因为爸爸上班走了,家里就剩下孩子和妈妈了。”“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妈妈手中拿着铲子,爸爸和孩子没拿。”
经过学生观察讨论,我课后归纳了学生的分类标准竞达16种之多。虽然他们刚入学不久,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有兴趣,又有这样一个最熟悉的生活源泉,才会出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分类标准来。
(二)学习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的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退位减法”时,经过讨论研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此时,一个叫徐晨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呢,这种方法算得更快!”“什么好方法,说说大家听听。”他指着练习题说:“比如那道题43-8,3跟8相差5,十位上的数少1,得数就是35。要是差6,就得几十六,把十位上的数少1就行了。”听到这儿,我高兴地说:“你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的方法对不对,需要验证。如果对了,我们就把你的方法叫‘徐晨法’,徐晨,行不行?”徐晨嘴唇一抿说:“行!”“谁来出一道题验证他的方法?”“52-7”,先用徐晨的方法口算,再用学过的方法检验,结果正确。徐晨高兴的笑了。“老师,我再来出一个道题!34-6”学生计算后发现结果不一样,又有一位学生出了一道:73-5,经检验还不对。此时,徐晨皱着眉头,其他同学的脸上也没有了兴奋之意。我及时引导说:“他的方法为什么有的题不对,有的题不对,是哪出问题了呢?这个问题徐晨需要仔细思考,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老师也帮助你们找找原因,好不好?”徐晨点点头就坐下了。此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巡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用徐晨方法试着口算,思考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看来,学生们并没有把这件事看作是徐晨一个人的事,而是看作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自己的责任。此时,徐晨兴奋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出来了!”于是他把原来的方法改进了,他说:“42-5,2跟5差3,不是得几十三,要从十位借来一个10,10-3=7,十位上借走1,还剩3,得37。”“那刚才两道题43-8和52-7,用原来的方法为什么就对了呢?”“因为差的都是5,10-5还得5,所以就对了。”我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棒!”此时,我已抑制不住我的兴奋,调动大家再出题,再检查,终于,出一道对一道。“徐晨法诞生了!”同学们叹服了,有的鼓起掌来,有的竖起大拇指,还有的说:“老师,咱们就叫他‘徐晨小博士’吧!”
“徐晨法”诞生后,再让学生说算法时,他们干脆就说:“我是用‘徐晨法’算的。”“徐晨法”成为学生们的快乐话题,也成为我们班数学课上的“专有名词”。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并经历了“徐晨法”的诞生过程,并且都体会到了这与自己分不开,只有大家都努力,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得到验证和运用,所以,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这种学习责任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探究学习
余文森认为: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看来,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并能合作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习”。“我要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
(一)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例如:21世纪数学教材第一册中第二单元“分类”一节课中,有一道练习题。图中有一个小男孩儿,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由于本课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动手操作的都是些水果、玩具汽车、动物模型等,分类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当出示此图后学生们更奇特的分类方法出现了。他们一致认同图中画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所以他们有的说:爸爸和妈妈分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有的说: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他们是男人,妈妈是女人;还有的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在一起,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同学们一听都笑了,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孩子和妈妈的脸上都有红色,爸爸没有,所以,孩子和妈妈分一类,爸爸分一类。”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我异常兴奋,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由此,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都专注地在寻找着新的分类标准。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孩子和爸爸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又有一個学生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一类,因为爸爸上班走了,家里就剩下孩子和妈妈了。”“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妈妈手中拿着铲子,爸爸和孩子没拿。”
经过学生观察讨论,我课后归纳了学生的分类标准竞达16种之多。虽然他们刚入学不久,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有兴趣,又有这样一个最熟悉的生活源泉,才会出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分类标准来。
(二)学习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的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一百以内退位减法”时,经过讨论研究,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此时,一个叫徐晨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呢,这种方法算得更快!”“什么好方法,说说大家听听。”他指着练习题说:“比如那道题43-8,3跟8相差5,十位上的数少1,得数就是35。要是差6,就得几十六,把十位上的数少1就行了。”听到这儿,我高兴地说:“你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的方法对不对,需要验证。如果对了,我们就把你的方法叫‘徐晨法’,徐晨,行不行?”徐晨嘴唇一抿说:“行!”“谁来出一道题验证他的方法?”“52-7”,先用徐晨的方法口算,再用学过的方法检验,结果正确。徐晨高兴的笑了。“老师,我再来出一个道题!34-6”学生计算后发现结果不一样,又有一位学生出了一道:73-5,经检验还不对。此时,徐晨皱着眉头,其他同学的脸上也没有了兴奋之意。我及时引导说:“他的方法为什么有的题不对,有的题不对,是哪出问题了呢?这个问题徐晨需要仔细思考,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老师也帮助你们找找原因,好不好?”徐晨点点头就坐下了。此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几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巡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用徐晨方法试着口算,思考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看来,学生们并没有把这件事看作是徐晨一个人的事,而是看作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自己的责任。此时,徐晨兴奋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出来了!”于是他把原来的方法改进了,他说:“42-5,2跟5差3,不是得几十三,要从十位借来一个10,10-3=7,十位上借走1,还剩3,得37。”“那刚才两道题43-8和52-7,用原来的方法为什么就对了呢?”“因为差的都是5,10-5还得5,所以就对了。”我摸着他的头说:“你真棒!”此时,我已抑制不住我的兴奋,调动大家再出题,再检查,终于,出一道对一道。“徐晨法诞生了!”同学们叹服了,有的鼓起掌来,有的竖起大拇指,还有的说:“老师,咱们就叫他‘徐晨小博士’吧!”
“徐晨法”诞生后,再让学生说算法时,他们干脆就说:“我是用‘徐晨法’算的。”“徐晨法”成为学生们的快乐话题,也成为我们班数学课上的“专有名词”。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并经历了“徐晨法”的诞生过程,并且都体会到了这与自己分不开,只有大家都努力,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得到验证和运用,所以,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这种学习责任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探究学习
余文森认为:探究学习也称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看来,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并能合作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