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剡溪九曲剡水长——溪口母亲河边的思绪
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之水,源于浙江奉化西部的四明山,主流出于新昌剡界岭,流入奉化,由西向东流过溪口全镇,在古镇东端因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故有了这一千年古镇的名字。
在溪口,因了这条悠悠千载的母亲河,是最能让人探古访幽,思怀千秋的。知道溪口,也许更多的是因了中国民国历史上那对著名父子的缘故,而知道剡溪,也许更多的是在唐诗宋词里总能找到它的华章。
我向来对水是十分愿意亲近的,因了这些,让我对剡溪更多了几分向往。来到溪口,走在如被印在民国风情画卷的三里长街,沿着太白笔下“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清清剡流寻踪探幽。剡溪并不如唐宋诗词里的优雅语句那般撩人。它只是一位质朴的江南女子,没有想象的惊艳。但春天的剡溪的确是清净浅冽,柔软绵长。隔着一江溪水,三里长街粉墙黛瓦,茶楼酒肆饼店烟摊连绵不断,在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的喧闹中,让人感受着今日溪口的热闹,又仿佛透出古镇往昔的繁华。目光注及溪中,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和武岭门等最主要的溪口景观和连同三里长街的所有景致,移步换景,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又很容易让人产生古镇今日与历史的虚妄。
一艘艘轻舟从剡溪溯流而上……
李太白梦游天姥,循着梦境“自爱名山入剡中”。
现实的杜甫也会浪漫,倾倒于“越女天下白”,沉醉于剡溪之清秀。
崔颢高声吟唱“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度让人带进悠远的遐想……
诗下留高彩,唐风何处存?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三百多位唐诗才人的背影早已远去,我走在剡溪故道,立于文昌阁顶,只能梦回晋唐……
剡溪悠悠,流过千古的恩怨,淘尽千古的风流。在它奔流而过的古镇溪口,有一天,迎来了一位顽皮无赖的少年,一位在历史上显赫的人物蒋介石,又为这流淌着千年文学华章的溪流渗进了丰富的政治内涵,触进了一段民国历史的谲诡云烟。
只有河中洗衣妇人棒槌的敲打声才能让人拉回现实。沿着剡溪一路行走,临街而建的老宅里还在做着制香蜡、作画框的传统手艺,保存尚为完好的一些带有“蒋”味的老门旧楼,却总能找见“毛”时代的划痕,不禁使人感慨于现实与历史的相互嘲弄。三里长街迎头相撞的是四方游客,而溪中的柔水清波里却是古镇人悠然生活的身影。人们在溪中洗衣涤菜,捉鱼淘虾,仿佛这千年溪口的历史与他们从不相关。不过,我想,真正生活的味道应该就是质朴的,有没有什么文人骚客的诗词颂赋和随风云人物而来的喧嚣都无关紧要。我也相信,千年溪口人从古至今也都是这么生活的,风云多变的历史只能带走对岁月的嗟叹,唯有不变的是这方乡人对一条溪流千年不变的眷恋。
古镇幽幽,溪水悠悠。我伫立在这溪山剡口之间,抬头见山景朦胧,俯首见水色浅清,侧耳听潺潺水流,仿佛似远古传来一位江南女子琴弦的拨动余声……那美妙的余音缠缠绕绕,穿过千年的时光,诉说历史的传承。那美妙的音符演奏这片剡川之地的“人杰地灵”,伴随着溪口古镇的今日,流向明天,流向远方……
多少楼台烟雨中——蒋氏故里的历史碎片
溪口很小,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在中国的地图上应该很难找到它的位置。然而,溪口又很大,一个从溪口走出来的民国历史风云人物蒋介石,曾经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把握着中国数千个城镇的归去来兮,掌控着几万万民众的幸福和痛苦。因此成为民国第一镇的溪口一度是中国近代史的风暴眼,见证了多少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
因蒋介石而声名延续至今的溪口有17处蒋氏遗迹,其中有8个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沧桑而卓然遗世的蒋氏史迹,对于民国名镇溪口而言,是历史文化的支撑点;对于今日溪口发展而言,是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的切入点。走进溪口,我们可以遗忘这里流逝千载的剡川文化,却不能绕开那蒋踪遗迹里的烟雨楼台。
江南春早,三月的古镇已是树绿草青,柔如春梦。沿着三里长街,走在剡溪古道,在那民国历史的余韵遗风里,慢慢撩起溪口的神秘面纱,一路品读蒋氏的乡情真味。
以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文昌阁等为代表的溪口蒋氏遗迹是蒋氏父子出生、启蒙、生活、结婚、祭祖的地方,保存了蒋介石从乡村顽童到民国总统的历史环境。
沿着剡溪,穿过古韵悠长的街道,便能一一来到蒋介石在溪口的祖屋故居。蒋介石出生之地玉泰盐铺、蒋家祖屋丰镐房、蒋宋别墅文昌阁、经国居处小洋房沿清清剡溪在三里长街上一路排开。使人感叹蒋家的确曾是一个王朝的皇者,占尽故里的风水宝地。
蒋氏故居丰镐房,位于溪口下街。房名“丰镐”来源于历史典故,因蒋的大伯房名为“夏”,二伯房名为“商”,蒋父排行老三,房号为“周”,按着历史朝代的更迭而命。因西、东周分别在“丰邑”、“镐京”建都,文治武功很显赫,于是借了这个吉利,取房名“丰镐”。丰镐房宅名“素居”,这素居并不素,经1928年发迹后的蒋介石进行扩建后,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蒋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所住。中堂系蒋家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据说“报本堂”前原种有两棵桂花树,一棵为金桂,一棵为银桂,为宋美龄手植。两棵桂花树一直长势茂盛,丰姿绰约。然而2003年,东厢房一侧的银桂却突然日渐枯萎,终其寿命。时隔不久,远在异乡他国的宋美龄走完106岁的人生之路,西行而去,令人感慨。
走过丰镐房的一个个庭院,感受着这高门大院里的幽深莫测,抛开那个政治强人的面具,在这里,我们还是对蒋氏尊崇先祖、遵守孝道、重视乡情的传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介石一生刚愎自用,但素来对其母百依百顺,孝心至深。丰镐房的西厢房西边有一独立的两层小楼,是蒋介石在其母去世后的第二年所建。老母虽已过世,但蒋介石还是在这里为其建了住处。并且,因母亲为小脚女子,行动不便,蒋介石就把楼梯设计成一人之宽,便于其母借助两边栏杆上下自如,其孝心细心可见一斑。直至今日溪口人也如此印象,不管历史以什么来评论老蒋,在这方乡人眼中,蒋介石的孝义乡情才是他人生旅程里永远的根。
丰镐房里有着一个母亲的荣耀,但却也有着一个妻子的悲凄,那就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这位可怜的中国女性,被逼离婚不离家,成了这座深宅大院里的留守者,独居西厢房,最后却死在日军1939年底对溪口的狂轰滥炸,倒在后门短墙下,成了一个时代的可叹牺牲者。因了蒋氏孝义的传承,她的亲生骨肉蒋经国也是对母亲一往情深,得知母亲遇难的消息后从江西匆匆赶回,并手书“以血洗血”四字,算是安慰了她的在天之灵,享受了又一个母亲的最后幸福。
行至玉泰盐铺,方知这里不仅是蒋家人的经商之所,更是蒋介石的出生之地。蒋家人在这里弃农从商,主营盐业,开始财富积累,为蒋介石出门学师,进行人生的闯荡提供了基础,作好了铺垫。一个盐商的儿子自此开启了一段统治中国22年,执政台湾20多年的历史大幕。
在溪口武岭头尽头高处的文昌阁本是清代所建的文人聚会之所,后经蒋介石修缮,拿来当了自己的别墅,成了他屡次回乡与宋美龄的居处。现在的文昌阁为解放后重建的仿古建筑,成了溪口最为别致的风景。
今日的风景,昔日的归宿。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蒋介石从溪口走出,到掌权民国,便使这里不可阻挡地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焦点。因为,从来没有哪一个帝王将相,像蒋氏父子那样对自己的家乡那般眷恋,将自己的家乡作为施展权谋的政场。溪口,永远是蒋介石家国情怀的归宿之地。中国的历史随着蒋氏父子在此的流连驻足,也留下了许多难以抹去的沉重痕迹……
拂开历史的烟云——妙高台上谁是客?
妙高台本是溪口雪窦山妙高峰上的一处奇景。之所以称之为台,乃是因为此为妙高峰顶的一块平台。在漫山树木之中,此台三面峭壁,下临深渊。登雪窦山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又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一绝。此为妙高台之景奇。而让妙高台真正热闹的还是因为这里建有蒋介石的别墅,留下了蒋介石不少的历史踪迹。
妙高台是蒋介石心之留恋的一个地方。据史料记载,蒋介石8岁“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所以,蒋介石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第一次下野归里时,便遂了儿时的心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并自题门额“妙高台”。“妙高台”别墅是一座三间两层楼的建筑,粉墙黛瓦,砖混结构。别墅三面绿树相围,仅偏向东南一方留有平坦开阔场地。站在这里,面临悬崖绝壁,眼望一片青山,近掬一汪湖水,看几多山中云烟。一段迷雾般的历史,在此抒写了老蒋三起三落的得意与失意人生。
老蒋自小有志得此山水,不想他却得到天下。当老蒋为天下所耀,这里是他阔谈论道的场所,当老蒋为天下所累,这里便成了他休憩身心的乐园,当老蒋为天下所弃,这里又成了他抚慰创伤的港湾。然而,无论身处时代何种境遇的蒋介石,却至死从来没有真正退出过政治的秀场,走下历史的舞台。自然,妙高台上,在老蒋的那个时代,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历史斗争的喧嚣。据资料记载,1949年1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失利,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被迫最后一次下野,蛰居家乡。但实际上他仍操控着国民党的军政大权,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妙高台成为他的幕后指挥中心。别墅的机要室里,装备电话机、发报机,墙上是作战地图。当年蒋介石遥控指挥,左右着中国的政局。他在妙高台上频繁接待孙科、张群、阎锡山、张治中等几十名国民党高级官员,通过专用电台,向各地党政军机关发出过无数道指令、信件。小小妙高台,一时成为国民党中枢首脑机关。然而,历史没有给蒋介石再一次机会,妙高台上,老蒋也未能迎来心之所想的美妙。也许,妙高台前的那片空地,那块蒋总统常坐静思的青石冷板早已为他指明了去处。在风雨如晦、凄惶不已之中,他无心贪恋妙高台上的美景,随着解放大军的剑指江南,黯然退居于东南沿海的一个岛上。
历史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蒋介石是失败的。妙高台,也只能顿然永远地停留在美好的回忆,但笼罩在妙高台上的那一片历史云烟终会随风消散。
江山不管兴亡事,明日斜阳伴客愁。蒋介石携子蒋经国从风光秀美的妙高台上走出我们历史的视野,成为一对永远的过客。如今,妙高台风光依旧,布置依旧,喧闹依旧。在蒋氏父子的落寞中,却走来了像我这样的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应梦名山瀑布山——追寻禅踪,雪窦山与佛相遇
晓行剡江诗路,夜闻雪窦禅声。多情江山带雨,半部史书一梦。
如果把我看到的溪口比作一部书,那这部书便一半是溪口的历史,一半是溪口的风景。而溪口的历史,有一半写的是蒋氏;那溪口的风景,有一半看的是雪窦。虽说溪口今日以蒋氏而闻名,但溪口自古是以雪窦而蜚声。
被汉代文人孙绰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词赞誉过的雪窦山,是今日溪口山水风光旅游的命脉。
雪窦山地处四明山东缘,海拔600多米。因山上乳峰呈窦,水如乳从窦出,故名雪窦。
雪窦,实在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名字。雪如水,是色;窦为山,是形。雪窦山山峦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如雪。因此,可以说,这雪窦山一半是山,一半是水,山水相依,形色俱全。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也难怪自古就有皇帝老子的惦记。
当年,北宋仁宗皇帝曾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深为梦中美景所陶醉,速派人到全国各地画尽天下名山进呈。当他看到雪窦山“双流效奇,珠林挺秀”的景观时,惊叹这雪窦山就是他之所梦。直到200多年后,大宋帝国退居江南、偏居临安,南宋赵氏的皇孙们仍“不梦中原梦此山”,理宗赵昀沉浸在祖先的梦境中,承先帝厚爱,追书“应梦名山”四字赐于雪窦山。这“应梦名山”的名号也便揭开了雪窦山成为灵验圣地被后人一路景仰和追寻的一层机缘。
到了近代,这雪窦山下的溪口古镇出了个蒋介石。蒋介石自小屡上雪窦,志在得此山水。不想还真应验,他终以民国总统的身份统治了一朝江山。也难怪这老蒋也要学学皇帝老儿的样子,一朝得势,便急匆匆地为这皇之所梦的名山题写了“四明第一山”以昭天下了。
如今,千年已过,江山亦改,唯有这雪窦山水不变,风景依旧,长留人间。
雪窦,美在山,名在瀑,自古就有“瀑布山”之称。如果说山是雪窦之躯,那瀑则为雪窦之魂。雪窦之胜首推其瀑。千丈岩飞雪千丈岩上来,三隐潭一流三瀑三段韵,徐凫岩岩壁凫飞似溅雪。“雪窦三瀑”之胜的百般妙韵自古有很多佳诗名篇作证,而要亲身一去,自是另有近闻其声的新鲜感受。
自古深山藏古寺,天下名山僧占多。
这以山水胜景而成“应梦名山”美名的雪窦山也不例外。早在晋代,就有比丘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后有北宋真宗赵恒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于此,从而揭开了雪窦寺成为千年“禅宗名刹”的序幕。
如果说“应梦名山”的山水胜景是雪窦的根,那么这深山古寺“禅宗名刹”的千年传统则是那雪窦的魂。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这说的是雪窦寺之胜。在青峰环列、泉瀑争鸣的雪窦山中,在一路奇山异水的陪伴下,我们终于寻到了这雪窦山的主角——雪窦寺。
雪窦寺的发展史,可概括为“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据清《雪窦寺志》载;晋时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年)移建今址,改名瀑布观音院。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始称“雪窦寺”并延用至今。
宋朝的皇帝们好像对于雪窦寺过分偏爱。据资料记载,宋代皇帝曾对雪窦山颁发41道敕谕,其中最闻名的是北宋仁宗赵祯于1037年颁发的《宋仁宗皇帝敕谕》。敕谕记述仁宗梦游雪窦,对雪窦寺赠送厚礼封山育林,雪窦山因此得名“应梦道场”,名声大振,这为后来南宋理宗皇帝追书“应梦名山”作好了铺垫。宋太宗赵曾赐雪窦寺石刻经书两部;宋真宗赵恒赐雪窦资圣寺额,赐千丈岩瀑布为“东浙瀑布”;宋孝宗为雪窦寺“敕铸大钟,以警晨昏”。
因此,这千年雪窦寺有了太多的皇家之气,也成就了它作为“禅宗名刹”的地位。
南宋宁宗时制定禅院等级,雪窦寺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香火愈加鼎盛。雪窦寺又称弥勒道场,相传弥勒佛的化身长在奉化的布袋和尚曾在此挂单。著名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故事据说就是从这里的千丈岩流传。两只老虎在妙高台为宋代高僧知和禅师感化,又传下了佛教史上“双虎听经”的经典故事。
因此,这雪窦山、雪窦寺又有了太多的佛光禅意。
我并不是一心向佛的信徒,走进雪窦,更多的兴趣只在那佛之风景,寺之禅意。
雪窦寺规模宏大,是典雅的江南寺庙风格。寺内古树参天,梵宫深邃,好一派深山幽寺的感觉。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走过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等众多寺内建筑,感受着这里游人不多的清静,不期而遇来来往往往的僧侣。
雪窦寺凝聚千年的时光,在此,当慢行细品。
行在这雪窦寺里,聆听佛音,咏经诵宗,春风低语;行在这雪窦寺里,追寻禅踪,与佛相遇,古树无影;在一片悠然中,把目光洒满这深山古寺,留下一路的情思……
TIPS
公共交通:航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已开通50多条国内、国际民用航线,机场距溪口景区20公里,驱车二十分钟即可到达。
铁路:溪口景区至宁波火车站32公里,可通过萧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通过中转可直达全国各地。
公路:溪口景区与宁波相距30公里,而宁波通往南部临线(省道)、同三高速与溪口景区毗邻,浙江省东部通往西部以及江南、中原地区的江拔线(省道)、金(宁波金华)高速公路(在建中)穿境而过。
景区交通:坐人力三轮车是旅游古镇溪口三里老街的特色交通方式,一般为10元/人(溪口镇上的景点全程陪同),听溪口本地的车夫讲述一些蒋介石的野史,别具风味。机动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
游客也可以在溪口客运站、武岭广场、集散中心乘坐绿色旅游公交车到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票价2元。 游客如需游完雪山景区,需要统一乘到雪山游人中心统一换乘雪山绿色观光巴土。30元交通费,游客可在雪山景区任意上下车。
在三隐潭景区内的观光列车轨道全程乘坐时间七至八分钟。游客可从下隐潭下侧的雪山单轨观光列车西站,乘坐列车直抵千丈岩瀑布底下,仰望完“浙东第一瀑”千丈岩后,乘坐索道扶摇直上妙高台景点。但要注意索道、观光列车门票可在旅游集散中心和观光列车站售票窗口购买,集散中心窗口14:00以后不再出售索道、观光列车票。
美食:溪口物产丰富,餐饮文化也特别精彩。溪口水蜜桃号称“瑶池珍品”,味道可想而知;溪口千层饼闻名中外,是馈赠国宾的佳品;“罗汉圣果”头可称山中珍品,不可不尝。羊尾笋是用雷竹嫩笋尖加工而成,但溪口的羊尾笋做的非常的咸,所以可以存放一年左右的时间。千层饼是奉化溪口的土特产品,它与奉化芋头、水蜜桃统称为奉化特产三宝。
住宿:溪口古镇新建了不少各种档次的酒店、旅馆。一般旅游者可选择住在武岭路附近,邻近主要景区,是美食、购物、娱乐和交通中心,出行方便。溪口中兴东路王浦桥边的南苑E家快捷酒店,干净卫生,装修精美,费用合理,作者亲身住宿过值得推荐。
旅游景点、季节和门票:溪口景区包含两大景区,通票门票价格为230元,有效时间为二日。根据当地风光特点,四季皆宜旅游。蒋氏故居景区:统一门票120元;雪山景区:门票150元,(含30元交通费。)
注意:现在,雪山上的景点不设立售票点,只在雪山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统一发售,并同时发售雪寺弥勒大佛景区(单独游玩雪寺弥勒大佛景区门票价为90元,含30元交通费)及商量岗景区的门票。
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之水,源于浙江奉化西部的四明山,主流出于新昌剡界岭,流入奉化,由西向东流过溪口全镇,在古镇东端因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故有了这一千年古镇的名字。
在溪口,因了这条悠悠千载的母亲河,是最能让人探古访幽,思怀千秋的。知道溪口,也许更多的是因了中国民国历史上那对著名父子的缘故,而知道剡溪,也许更多的是在唐诗宋词里总能找到它的华章。
我向来对水是十分愿意亲近的,因了这些,让我对剡溪更多了几分向往。来到溪口,走在如被印在民国风情画卷的三里长街,沿着太白笔下“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清清剡流寻踪探幽。剡溪并不如唐宋诗词里的优雅语句那般撩人。它只是一位质朴的江南女子,没有想象的惊艳。但春天的剡溪的确是清净浅冽,柔软绵长。隔着一江溪水,三里长街粉墙黛瓦,茶楼酒肆饼店烟摊连绵不断,在游人如织、人声鼎沸的喧闹中,让人感受着今日溪口的热闹,又仿佛透出古镇往昔的繁华。目光注及溪中,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和武岭门等最主要的溪口景观和连同三里长街的所有景致,移步换景,倒映水中,随波荡漾,又很容易让人产生古镇今日与历史的虚妄。
一艘艘轻舟从剡溪溯流而上……
李太白梦游天姥,循着梦境“自爱名山入剡中”。
现实的杜甫也会浪漫,倾倒于“越女天下白”,沉醉于剡溪之清秀。
崔颢高声吟唱“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度让人带进悠远的遐想……
诗下留高彩,唐风何处存?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三百多位唐诗才人的背影早已远去,我走在剡溪故道,立于文昌阁顶,只能梦回晋唐……
剡溪悠悠,流过千古的恩怨,淘尽千古的风流。在它奔流而过的古镇溪口,有一天,迎来了一位顽皮无赖的少年,一位在历史上显赫的人物蒋介石,又为这流淌着千年文学华章的溪流渗进了丰富的政治内涵,触进了一段民国历史的谲诡云烟。
只有河中洗衣妇人棒槌的敲打声才能让人拉回现实。沿着剡溪一路行走,临街而建的老宅里还在做着制香蜡、作画框的传统手艺,保存尚为完好的一些带有“蒋”味的老门旧楼,却总能找见“毛”时代的划痕,不禁使人感慨于现实与历史的相互嘲弄。三里长街迎头相撞的是四方游客,而溪中的柔水清波里却是古镇人悠然生活的身影。人们在溪中洗衣涤菜,捉鱼淘虾,仿佛这千年溪口的历史与他们从不相关。不过,我想,真正生活的味道应该就是质朴的,有没有什么文人骚客的诗词颂赋和随风云人物而来的喧嚣都无关紧要。我也相信,千年溪口人从古至今也都是这么生活的,风云多变的历史只能带走对岁月的嗟叹,唯有不变的是这方乡人对一条溪流千年不变的眷恋。
古镇幽幽,溪水悠悠。我伫立在这溪山剡口之间,抬头见山景朦胧,俯首见水色浅清,侧耳听潺潺水流,仿佛似远古传来一位江南女子琴弦的拨动余声……那美妙的余音缠缠绕绕,穿过千年的时光,诉说历史的传承。那美妙的音符演奏这片剡川之地的“人杰地灵”,伴随着溪口古镇的今日,流向明天,流向远方……
多少楼台烟雨中——蒋氏故里的历史碎片
溪口很小,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在中国的地图上应该很难找到它的位置。然而,溪口又很大,一个从溪口走出来的民国历史风云人物蒋介石,曾经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把握着中国数千个城镇的归去来兮,掌控着几万万民众的幸福和痛苦。因此成为民国第一镇的溪口一度是中国近代史的风暴眼,见证了多少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
因蒋介石而声名延续至今的溪口有17处蒋氏遗迹,其中有8个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沧桑而卓然遗世的蒋氏史迹,对于民国名镇溪口而言,是历史文化的支撑点;对于今日溪口发展而言,是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的切入点。走进溪口,我们可以遗忘这里流逝千载的剡川文化,却不能绕开那蒋踪遗迹里的烟雨楼台。
江南春早,三月的古镇已是树绿草青,柔如春梦。沿着三里长街,走在剡溪古道,在那民国历史的余韵遗风里,慢慢撩起溪口的神秘面纱,一路品读蒋氏的乡情真味。
以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文昌阁等为代表的溪口蒋氏遗迹是蒋氏父子出生、启蒙、生活、结婚、祭祖的地方,保存了蒋介石从乡村顽童到民国总统的历史环境。
沿着剡溪,穿过古韵悠长的街道,便能一一来到蒋介石在溪口的祖屋故居。蒋介石出生之地玉泰盐铺、蒋家祖屋丰镐房、蒋宋别墅文昌阁、经国居处小洋房沿清清剡溪在三里长街上一路排开。使人感叹蒋家的确曾是一个王朝的皇者,占尽故里的风水宝地。
蒋氏故居丰镐房,位于溪口下街。房名“丰镐”来源于历史典故,因蒋的大伯房名为“夏”,二伯房名为“商”,蒋父排行老三,房号为“周”,按着历史朝代的更迭而命。因西、东周分别在“丰邑”、“镐京”建都,文治武功很显赫,于是借了这个吉利,取房名“丰镐”。丰镐房宅名“素居”,这素居并不素,经1928年发迹后的蒋介石进行扩建后,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蒋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所住。中堂系蒋家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据说“报本堂”前原种有两棵桂花树,一棵为金桂,一棵为银桂,为宋美龄手植。两棵桂花树一直长势茂盛,丰姿绰约。然而2003年,东厢房一侧的银桂却突然日渐枯萎,终其寿命。时隔不久,远在异乡他国的宋美龄走完106岁的人生之路,西行而去,令人感慨。
走过丰镐房的一个个庭院,感受着这高门大院里的幽深莫测,抛开那个政治强人的面具,在这里,我们还是对蒋氏尊崇先祖、遵守孝道、重视乡情的传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介石一生刚愎自用,但素来对其母百依百顺,孝心至深。丰镐房的西厢房西边有一独立的两层小楼,是蒋介石在其母去世后的第二年所建。老母虽已过世,但蒋介石还是在这里为其建了住处。并且,因母亲为小脚女子,行动不便,蒋介石就把楼梯设计成一人之宽,便于其母借助两边栏杆上下自如,其孝心细心可见一斑。直至今日溪口人也如此印象,不管历史以什么来评论老蒋,在这方乡人眼中,蒋介石的孝义乡情才是他人生旅程里永远的根。
丰镐房里有着一个母亲的荣耀,但却也有着一个妻子的悲凄,那就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这位可怜的中国女性,被逼离婚不离家,成了这座深宅大院里的留守者,独居西厢房,最后却死在日军1939年底对溪口的狂轰滥炸,倒在后门短墙下,成了一个时代的可叹牺牲者。因了蒋氏孝义的传承,她的亲生骨肉蒋经国也是对母亲一往情深,得知母亲遇难的消息后从江西匆匆赶回,并手书“以血洗血”四字,算是安慰了她的在天之灵,享受了又一个母亲的最后幸福。
行至玉泰盐铺,方知这里不仅是蒋家人的经商之所,更是蒋介石的出生之地。蒋家人在这里弃农从商,主营盐业,开始财富积累,为蒋介石出门学师,进行人生的闯荡提供了基础,作好了铺垫。一个盐商的儿子自此开启了一段统治中国22年,执政台湾20多年的历史大幕。
在溪口武岭头尽头高处的文昌阁本是清代所建的文人聚会之所,后经蒋介石修缮,拿来当了自己的别墅,成了他屡次回乡与宋美龄的居处。现在的文昌阁为解放后重建的仿古建筑,成了溪口最为别致的风景。
今日的风景,昔日的归宿。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蒋介石从溪口走出,到掌权民国,便使这里不可阻挡地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焦点。因为,从来没有哪一个帝王将相,像蒋氏父子那样对自己的家乡那般眷恋,将自己的家乡作为施展权谋的政场。溪口,永远是蒋介石家国情怀的归宿之地。中国的历史随着蒋氏父子在此的流连驻足,也留下了许多难以抹去的沉重痕迹……
拂开历史的烟云——妙高台上谁是客?
妙高台本是溪口雪窦山妙高峰上的一处奇景。之所以称之为台,乃是因为此为妙高峰顶的一块平台。在漫山树木之中,此台三面峭壁,下临深渊。登雪窦山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又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一绝。此为妙高台之景奇。而让妙高台真正热闹的还是因为这里建有蒋介石的别墅,留下了蒋介石不少的历史踪迹。
妙高台是蒋介石心之留恋的一个地方。据史料记载,蒋介石8岁“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所以,蒋介石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第一次下野归里时,便遂了儿时的心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并自题门额“妙高台”。“妙高台”别墅是一座三间两层楼的建筑,粉墙黛瓦,砖混结构。别墅三面绿树相围,仅偏向东南一方留有平坦开阔场地。站在这里,面临悬崖绝壁,眼望一片青山,近掬一汪湖水,看几多山中云烟。一段迷雾般的历史,在此抒写了老蒋三起三落的得意与失意人生。
老蒋自小有志得此山水,不想他却得到天下。当老蒋为天下所耀,这里是他阔谈论道的场所,当老蒋为天下所累,这里便成了他休憩身心的乐园,当老蒋为天下所弃,这里又成了他抚慰创伤的港湾。然而,无论身处时代何种境遇的蒋介石,却至死从来没有真正退出过政治的秀场,走下历史的舞台。自然,妙高台上,在老蒋的那个时代,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历史斗争的喧嚣。据资料记载,1949年1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失利,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被迫最后一次下野,蛰居家乡。但实际上他仍操控着国民党的军政大权,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妙高台成为他的幕后指挥中心。别墅的机要室里,装备电话机、发报机,墙上是作战地图。当年蒋介石遥控指挥,左右着中国的政局。他在妙高台上频繁接待孙科、张群、阎锡山、张治中等几十名国民党高级官员,通过专用电台,向各地党政军机关发出过无数道指令、信件。小小妙高台,一时成为国民党中枢首脑机关。然而,历史没有给蒋介石再一次机会,妙高台上,老蒋也未能迎来心之所想的美妙。也许,妙高台前的那片空地,那块蒋总统常坐静思的青石冷板早已为他指明了去处。在风雨如晦、凄惶不已之中,他无心贪恋妙高台上的美景,随着解放大军的剑指江南,黯然退居于东南沿海的一个岛上。
历史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蒋介石是失败的。妙高台,也只能顿然永远地停留在美好的回忆,但笼罩在妙高台上的那一片历史云烟终会随风消散。
江山不管兴亡事,明日斜阳伴客愁。蒋介石携子蒋经国从风光秀美的妙高台上走出我们历史的视野,成为一对永远的过客。如今,妙高台风光依旧,布置依旧,喧闹依旧。在蒋氏父子的落寞中,却走来了像我这样的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应梦名山瀑布山——追寻禅踪,雪窦山与佛相遇
晓行剡江诗路,夜闻雪窦禅声。多情江山带雨,半部史书一梦。
如果把我看到的溪口比作一部书,那这部书便一半是溪口的历史,一半是溪口的风景。而溪口的历史,有一半写的是蒋氏;那溪口的风景,有一半看的是雪窦。虽说溪口今日以蒋氏而闻名,但溪口自古是以雪窦而蜚声。
被汉代文人孙绰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词赞誉过的雪窦山,是今日溪口山水风光旅游的命脉。
雪窦山地处四明山东缘,海拔600多米。因山上乳峰呈窦,水如乳从窦出,故名雪窦。
雪窦,实在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名字。雪如水,是色;窦为山,是形。雪窦山山峦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如雪。因此,可以说,这雪窦山一半是山,一半是水,山水相依,形色俱全。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也难怪自古就有皇帝老子的惦记。
当年,北宋仁宗皇帝曾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深为梦中美景所陶醉,速派人到全国各地画尽天下名山进呈。当他看到雪窦山“双流效奇,珠林挺秀”的景观时,惊叹这雪窦山就是他之所梦。直到200多年后,大宋帝国退居江南、偏居临安,南宋赵氏的皇孙们仍“不梦中原梦此山”,理宗赵昀沉浸在祖先的梦境中,承先帝厚爱,追书“应梦名山”四字赐于雪窦山。这“应梦名山”的名号也便揭开了雪窦山成为灵验圣地被后人一路景仰和追寻的一层机缘。
到了近代,这雪窦山下的溪口古镇出了个蒋介石。蒋介石自小屡上雪窦,志在得此山水。不想还真应验,他终以民国总统的身份统治了一朝江山。也难怪这老蒋也要学学皇帝老儿的样子,一朝得势,便急匆匆地为这皇之所梦的名山题写了“四明第一山”以昭天下了。
如今,千年已过,江山亦改,唯有这雪窦山水不变,风景依旧,长留人间。
雪窦,美在山,名在瀑,自古就有“瀑布山”之称。如果说山是雪窦之躯,那瀑则为雪窦之魂。雪窦之胜首推其瀑。千丈岩飞雪千丈岩上来,三隐潭一流三瀑三段韵,徐凫岩岩壁凫飞似溅雪。“雪窦三瀑”之胜的百般妙韵自古有很多佳诗名篇作证,而要亲身一去,自是另有近闻其声的新鲜感受。
自古深山藏古寺,天下名山僧占多。
这以山水胜景而成“应梦名山”美名的雪窦山也不例外。早在晋代,就有比丘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后有北宋真宗赵恒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于此,从而揭开了雪窦寺成为千年“禅宗名刹”的序幕。
如果说“应梦名山”的山水胜景是雪窦的根,那么这深山古寺“禅宗名刹”的千年传统则是那雪窦的魂。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这说的是雪窦寺之胜。在青峰环列、泉瀑争鸣的雪窦山中,在一路奇山异水的陪伴下,我们终于寻到了这雪窦山的主角——雪窦寺。
雪窦寺的发展史,可概括为“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据清《雪窦寺志》载;晋时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年)移建今址,改名瀑布观音院。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始称“雪窦寺”并延用至今。
宋朝的皇帝们好像对于雪窦寺过分偏爱。据资料记载,宋代皇帝曾对雪窦山颁发41道敕谕,其中最闻名的是北宋仁宗赵祯于1037年颁发的《宋仁宗皇帝敕谕》。敕谕记述仁宗梦游雪窦,对雪窦寺赠送厚礼封山育林,雪窦山因此得名“应梦道场”,名声大振,这为后来南宋理宗皇帝追书“应梦名山”作好了铺垫。宋太宗赵曾赐雪窦寺石刻经书两部;宋真宗赵恒赐雪窦资圣寺额,赐千丈岩瀑布为“东浙瀑布”;宋孝宗为雪窦寺“敕铸大钟,以警晨昏”。
因此,这千年雪窦寺有了太多的皇家之气,也成就了它作为“禅宗名刹”的地位。
南宋宁宗时制定禅院等级,雪窦寺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香火愈加鼎盛。雪窦寺又称弥勒道场,相传弥勒佛的化身长在奉化的布袋和尚曾在此挂单。著名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故事据说就是从这里的千丈岩流传。两只老虎在妙高台为宋代高僧知和禅师感化,又传下了佛教史上“双虎听经”的经典故事。
因此,这雪窦山、雪窦寺又有了太多的佛光禅意。
我并不是一心向佛的信徒,走进雪窦,更多的兴趣只在那佛之风景,寺之禅意。
雪窦寺规模宏大,是典雅的江南寺庙风格。寺内古树参天,梵宫深邃,好一派深山幽寺的感觉。依中轴线自外而进,依次走过山门、放生池、照壁、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乳峰泉、法堂等众多寺内建筑,感受着这里游人不多的清静,不期而遇来来往往往的僧侣。
雪窦寺凝聚千年的时光,在此,当慢行细品。
行在这雪窦寺里,聆听佛音,咏经诵宗,春风低语;行在这雪窦寺里,追寻禅踪,与佛相遇,古树无影;在一片悠然中,把目光洒满这深山古寺,留下一路的情思……
TIPS
公共交通:航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已开通50多条国内、国际民用航线,机场距溪口景区20公里,驱车二十分钟即可到达。
铁路:溪口景区至宁波火车站32公里,可通过萧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通过中转可直达全国各地。
公路:溪口景区与宁波相距30公里,而宁波通往南部临线(省道)、同三高速与溪口景区毗邻,浙江省东部通往西部以及江南、中原地区的江拔线(省道)、金(宁波金华)高速公路(在建中)穿境而过。
景区交通:坐人力三轮车是旅游古镇溪口三里老街的特色交通方式,一般为10元/人(溪口镇上的景点全程陪同),听溪口本地的车夫讲述一些蒋介石的野史,别具风味。机动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
游客也可以在溪口客运站、武岭广场、集散中心乘坐绿色旅游公交车到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票价2元。 游客如需游完雪山景区,需要统一乘到雪山游人中心统一换乘雪山绿色观光巴土。30元交通费,游客可在雪山景区任意上下车。
在三隐潭景区内的观光列车轨道全程乘坐时间七至八分钟。游客可从下隐潭下侧的雪山单轨观光列车西站,乘坐列车直抵千丈岩瀑布底下,仰望完“浙东第一瀑”千丈岩后,乘坐索道扶摇直上妙高台景点。但要注意索道、观光列车门票可在旅游集散中心和观光列车站售票窗口购买,集散中心窗口14:00以后不再出售索道、观光列车票。
美食:溪口物产丰富,餐饮文化也特别精彩。溪口水蜜桃号称“瑶池珍品”,味道可想而知;溪口千层饼闻名中外,是馈赠国宾的佳品;“罗汉圣果”头可称山中珍品,不可不尝。羊尾笋是用雷竹嫩笋尖加工而成,但溪口的羊尾笋做的非常的咸,所以可以存放一年左右的时间。千层饼是奉化溪口的土特产品,它与奉化芋头、水蜜桃统称为奉化特产三宝。
住宿:溪口古镇新建了不少各种档次的酒店、旅馆。一般旅游者可选择住在武岭路附近,邻近主要景区,是美食、购物、娱乐和交通中心,出行方便。溪口中兴东路王浦桥边的南苑E家快捷酒店,干净卫生,装修精美,费用合理,作者亲身住宿过值得推荐。
旅游景点、季节和门票:溪口景区包含两大景区,通票门票价格为230元,有效时间为二日。根据当地风光特点,四季皆宜旅游。蒋氏故居景区:统一门票120元;雪山景区:门票150元,(含30元交通费。)
注意:现在,雪山上的景点不设立售票点,只在雪山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统一发售,并同时发售雪寺弥勒大佛景区(单独游玩雪寺弥勒大佛景区门票价为90元,含30元交通费)及商量岗景区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