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从角色到教学行为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进行转变。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深入挖掘可利用的习作资源,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作资源;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提起作文,学生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一些学生的习作令人哭笑不得,甚至文理不通;也有一些“好”作文,看似如诗如画,如行云流水,可全是大话、假话、空话、不着边际的话。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发现素材,缺少真实体验,表达苍白。而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都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转变,这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尤其重要。
一、习作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内在动力,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写作。
其实,在语文课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对写话有兴趣”、中年级的“乐于书面表达”,还是高年级的“自我表达”,都贯穿着“兴趣”和“快乐”的原则。让学生想说就说,就如想唱就唱一样,像做游戏一样,不必怕“笑话”,不必有顾虑,以写作为快乐的事,这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
二、习作教学要扎实打牢学生写作能力的根基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是思想内容丰富;二是题材内容广泛;三是表达方式多样。它们是习作极好的范文,教师一定要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中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同时学习表达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改变阅读课上不动笔的现状。”阅读教学最大的功夫应该是把课文读进去,并读出来,达到教师、学生、作者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为了提高阅读质量,笔者在阅读教学每一课时,总会教学生分门别类地把优美词语装进“词语花篮”里,把优美句子摘抄到“我的采集本”上,把优美片段背诵贮存,并随时运用到习作中去。
实践证明,阅读讲授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教师应把作文训练有机地渗入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范例的阅读分析鉴赏,体味作品的立意之新、构思之妙、结构之巧、语言之美、情感之真,领会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悟以及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让学生运用这类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作,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促进读写迁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作文水平。
三、习作教学要真正教给学生赏评作文的钥匙
赏识评讲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主观感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改作文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心理,接受每一篇写得具有童真童趣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生硬的说教,应该是涓涓细语、娓娓交谈。教师几句赞美、真挚、鼓励的话,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
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钥匙”,授之以“改”法,可以自斟自改,可以你评我改,还可以众议众改、反复推敲。讲评是评改的延伸,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最宝贵、最难得的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诱导,展开讨论,不搞“一言堂”,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所思所悟,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
教师在学生多次修改后,要抓大放小,多从选材的新颖、表达的创意、感受的独特、想象的丰富等“人无我有”的方面给予肯定,并给些“优惠政策”,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抒发自己独有的体验。不要告诉你的学生,他的习作需要动“大手术”或已经“无药可救”;也不要指責你的学生,他的习作字数过少或病句太多。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创新的写作自由,教给他们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还给学生一条应有的、充满人文性和审美性的习作之路。
总之,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深入挖掘可利用的习作资源,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教学实效。作文教学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开展探究性体验,让学生通过文字抚摸自己情感最充沛、触角最敏锐的心灵区域,使作文情感炽热而真诚、文字温暖而有质感。每一位作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为回归心灵、回味人生美好体验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彭玉华.语文教案创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19).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作资源;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提起作文,学生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一些学生的习作令人哭笑不得,甚至文理不通;也有一些“好”作文,看似如诗如画,如行云流水,可全是大话、假话、空话、不着边际的话。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发现素材,缺少真实体验,表达苍白。而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都进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转变,这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尤其重要。
一、习作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内在动力,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写作。
其实,在语文课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对写话有兴趣”、中年级的“乐于书面表达”,还是高年级的“自我表达”,都贯穿着“兴趣”和“快乐”的原则。让学生想说就说,就如想唱就唱一样,像做游戏一样,不必怕“笑话”,不必有顾虑,以写作为快乐的事,这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
二、习作教学要扎实打牢学生写作能力的根基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是思想内容丰富;二是题材内容广泛;三是表达方式多样。它们是习作极好的范文,教师一定要上好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中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同时学习表达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改变阅读课上不动笔的现状。”阅读教学最大的功夫应该是把课文读进去,并读出来,达到教师、学生、作者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为了提高阅读质量,笔者在阅读教学每一课时,总会教学生分门别类地把优美词语装进“词语花篮”里,把优美句子摘抄到“我的采集本”上,把优美片段背诵贮存,并随时运用到习作中去。
实践证明,阅读讲授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教师应把作文训练有机地渗入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范例的阅读分析鉴赏,体味作品的立意之新、构思之妙、结构之巧、语言之美、情感之真,领会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悟以及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让学生运用这类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作,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促进读写迁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作文水平。
三、习作教学要真正教给学生赏评作文的钥匙
赏识评讲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主观感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批改作文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心理,接受每一篇写得具有童真童趣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生硬的说教,应该是涓涓细语、娓娓交谈。教师几句赞美、真挚、鼓励的话,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
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钥匙”,授之以“改”法,可以自斟自改,可以你评我改,还可以众议众改、反复推敲。讲评是评改的延伸,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最宝贵、最难得的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诱导,展开讨论,不搞“一言堂”,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所思所悟,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
教师在学生多次修改后,要抓大放小,多从选材的新颖、表达的创意、感受的独特、想象的丰富等“人无我有”的方面给予肯定,并给些“优惠政策”,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抒发自己独有的体验。不要告诉你的学生,他的习作需要动“大手术”或已经“无药可救”;也不要指責你的学生,他的习作字数过少或病句太多。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创新的写作自由,教给他们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习作条件,还给学生一条应有的、充满人文性和审美性的习作之路。
总之,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深入挖掘可利用的习作资源,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教学实效。作文教学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开展探究性体验,让学生通过文字抚摸自己情感最充沛、触角最敏锐的心灵区域,使作文情感炽热而真诚、文字温暖而有质感。每一位作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为回归心灵、回味人生美好体验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彭玉华.语文教案创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19).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