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粉丝经济热潮下,诞生了一批专业的追星平台,以期在风口下挖掘经济利益。在粉丝经济本身固有特点下,确实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本文在研究了粉丝经济内涵、特点基础下,了解当下主流的追星平台发展情况,总结出该类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粉丝经济下追星应援类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正确指引。
一、引言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极大地缩短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粉丝能更快获取明星的动态,甚至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专业应援平台与明星进行交流。在移动社交时代,粉丝们热衷于将对明星、偶像的热爱进行金钱化表达、高调宣扬,能催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发展。同时,明星利用其带动效应,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青少年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多出现盲目的追星、崇拜现象,偶像的行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影响至关重要。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粉丝对明星的崇拜,生产一些劣质、假冒的产品,极大地影响的粉丝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粉丝经济的定义、特点、内涵,总结出随着互联网发展粉丝经济出现的三个变化,并通过案例研究,了解当下主流的追星平台发展情况;最后,通过案例的研究结果,针对以明星偶像为核心的粉丝经济的追星平台发展进行问题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现状
(一)粉丝经济起源、定义
粉丝经济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日本主要开创了偶像养成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偶像养成类节目,粉丝们见证偶像的成長,并通过会员制的方式,购买偶像的正版产品以此来获利。韩国则是通过偶像组合来催生影院的发展,通过有组织的粉丝行为,通过院线支持偶像的发展。到2005年,我国的超级女声节目,借鉴了日韩成功的经验,在当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浪潮。粉丝通过短信投票、电话、参加演唱会的方式来支持喜欢的偶像。2016年后,我国的直播和网红慢慢进入大众视野,且成为消费者娱乐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红们通过带货、直销、广告等方式,产生了更多更直接的盈利方式。“粉丝经济”一时间受到企业的热捧。
关于“粉丝经济”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Cornel Sandvoss认为粉丝现象是指对本身对象所产生的亚文化相关的媒介文本受众进行的一类固定的、非理性的消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信息、消费行为则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张嫱指出,粉丝经济是当下媒介汇流下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以情绪资本为核心,通过粉丝社群的运营,将情绪资本进行增值,是企业向多元创意转变的渠道。刘莎认为,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的经营,借助粉丝忠诚度提高和口碑效应以谋取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刘小娇认为,粉丝经济是指传播者利用等进行传播,充分调动粉丝的情绪资本,从而产生情绪化模仿行为的经济行为。
文章认为粉丝经济的定义是:粉丝基于对某事物的热爱,一方面,将自身的情绪转化为一定的商业行为;同时利用聚集效应和不断发展的媒介,将同类事物的粉丝们的共同点进行商业化改造,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行为。
(二)粉丝经济特点、变化
刘莎认为粉丝经济具备三个特征:第一、粉丝并非简单的消费者或者品牌追随者,他们与被关注者有着很强的情感纽带,所以可以看成是共同成长、发展的角色;第二、粉丝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有着共同追崇对象的粉丝汇聚在一起,形成大的商业环境;第三、粉丝经济不仅存在于粉丝与明星之间,也存在于粉丝与粉丝之间,粉丝也可以是利益创造者。
杨玲认为粉丝经济具有三重面相:第一:情感经济,粉丝自愿将对明星、偶像的情感进行商业化,投身于商业逻辑中;第二:礼物经济,粉丝在社群内共享资源和创造内容;第三:耽美社群内的非正式流动及价值创造的非正式经济。
蔡骐认为粉丝经济的产业链条包括三个方面:以明星或偶像为核心的明星经济方式;以内容生态为核心的IP运营模式;整合各种资源以求合作和共享的社群模式。
不同研究剖析了粉丝经济的定义和内涵,也描述了粉丝经济中不断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的是随着媒介变化,粉丝的参与度、能动力、作用、角色发生的改变。首先,粉丝已经由消费者转变为兼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生产型消费者;其次,粉丝经济中的产品由原来的“明星”、“内容”转变为包含明星、内容、粉丝的社群,社群一方面可以不断衍生出各种产品产生经济价值,同时也能提升声誉、影响力而具备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第三,粉丝经济逐渐由以明星为中心转变为去中心化的社区关系。粉丝们基于与明星的关系,逐渐形成自我联结、相互协作、各取所需的点对点关系。
(三)明星粉丝经济
郑丽莉基于对粉丝崇拜对象不同,将粉丝经济分为:以明星偶像为中心的粉丝经济、以网络名人为主的网红经济和以企业品牌为中心的社群经济三种。文章主要讨论以明星偶像为中心的粉丝经济。
当下,人们对于购物的初衷渐渐由功能需求转变为心理情感需求。近年来各类明星养成类节目的火热,也表明了粉丝经济的发展。追星已经慢慢开始具备商业色彩,各类商家也更加重视粉丝的力量,希望从中获取商业利益。乔海涛等认为,偶像具备消费导向功能、消费促进功能,同时还能向公众灌输新的物质观。在大众媒体和娱乐界的共同作用下,与“粉丝”的情感消费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明星为核心的经济产业链。
三、主流追星平台研究
超级星饭团是一款专门为粉丝打造的追星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粉丝能轻松即时地了解爱豆的社交动态信息,随时随地守护自己的超级明星。平台开通了明星动态、明星行程、明星陪伴、明星语音、福利活动、超级星周刊、超级私房照等功能板块。平台能实时推送报导明星在微博、INS、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动态信息,这一特色功能让超级星饭团在众多追星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越来越多粉丝的刚需。另外,超级星饭团还利用自身影响力服务公益活动,帮助粉丝对接公益组织,定制专属粉丝的公益活动,架起粉丝与公益之间的桥梁,引导粉丝积极投身于正能量的公益事业。文章基于商业画布理论,分析了超级星饭团的商业模式。2018年,超级星饭团掀起了偶像电商的风口。首先,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粉丝对产品的认知和产品的销售引导和转化形成一个立体的闭环。其次,平台有强大的粉丝流量以及集合APP硬广、福利等方式的各种推广手段,帮助品牌方实现品牌曝光;第三,平台凭借对粉丝用户的数据积累,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全案营销策略。平台合作品牌包括:京东、苹果、腾讯、网易、唯品会、天猫等。2018年10月,超级星饭团携手蓓昂斯卸妆水,开展了“偶像电商”全案营销合作。平台从粉丝舆论角度判断并选择了季肖冰为宣传大使,并在微博、豆瓣等平台打造过亿量级的话题,还联手品牌方打造一场线下生日会,挑选50位粉丝参加,专车接送,为粉丝准备精致点心、识别身份的手环,让粉丝有机会和偶像近距离接触,了解偶像不一样的一面。该品牌在双十一当天销量高达40万支,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突破历次双十一最高纪录。喜人的数据体现的是粉丝作为消费者产生的对产品超出功能的需求,将对偶像的狂热的喜爱转化为购买行为,从而带动产品在短期内有一个高的销售额。但是这种高的销售额的持续能力让人担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当下的主流追星平台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追星平台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明星活动持续转化能力弱
追星平台热衷偶像电商,通过明星推荐、代言等行为,能帮助企业获得一个激增的销售表现,但是如何将粉丝的狂热转变成为持续购买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牌价值还需进一步努力。产品作为粉丝经济的核心,首先,必须质量过硬,否则不仅影响产品品牌还会损耗粉丝对偶像的好感度,影响明星、偶像的形象。其次,注重粉丝的口碑传播。粉丝基于对偶像的喜爱,在社群中容易自發地进行产品的宣传,形成口碑传播。这种口碑传播是基于粉丝内心情感的自发的行为,不是基于金钱和利益,容易让被传播者感受到诚意而进行一定的思考,当口碑传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将产生经济行为。
(二)粉丝易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追星平台的出现将粉丝追星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粉丝在追星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精力、金钱,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粉丝在追星平台的消费,如购买明星周边产品、打赏等行为,实则是在进行符号消费,消费的实质则是自我情感的满足,表达的是对明星、偶像的喜爱。因此,平台应该对此类消费进行适当干预,而不是单纯以获取利益,进而培育粉丝正确的消费观。
(三)粉丝易形成畸形的价值观
粉丝的追星行为一般具有狂热性、非理性的特点,而追星平台作为粉丝追星的常用阵地,粉丝在此类情感支配下,易产生过激行为,进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追星平台作为粉丝聚集的阵地,在对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价值观形成中应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平台应多传播健康、积极的内容,对粉丝三观形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另外,平台在粉丝间互动区域应多关注粉丝思想动态。由于明星粉丝群体是以身份认同为驱动力,以符号互动为武器不断聚集在追星平台上,在平台上他们会交流情感、分享经验,同时更容易认同平台上的观点。因此,追星平台在了解粉丝动态后,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引导粉丝产生积极的观点。第三,追星平台可利用明星、偶像的号召力,从事公益事业,在粉丝群体中产生更多的正能量,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星行为。
五、结语
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不断涌现的追星平台一方面解决了粉丝追星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同时也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了粉丝追星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符合多方的利益需求。但是,追星平台在满足需求,挖掘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生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使粉丝经济可持续、可发展。(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引言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极大地缩短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粉丝能更快获取明星的动态,甚至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专业应援平台与明星进行交流。在移动社交时代,粉丝们热衷于将对明星、偶像的热爱进行金钱化表达、高调宣扬,能催生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发展。同时,明星利用其带动效应,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青少年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多出现盲目的追星、崇拜现象,偶像的行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影响至关重要。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粉丝对明星的崇拜,生产一些劣质、假冒的产品,极大地影响的粉丝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粉丝经济的定义、特点、内涵,总结出随着互联网发展粉丝经济出现的三个变化,并通过案例研究,了解当下主流的追星平台发展情况;最后,通过案例的研究结果,针对以明星偶像为核心的粉丝经济的追星平台发展进行问题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现状
(一)粉丝经济起源、定义
粉丝经济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日本主要开创了偶像养成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偶像养成类节目,粉丝们见证偶像的成長,并通过会员制的方式,购买偶像的正版产品以此来获利。韩国则是通过偶像组合来催生影院的发展,通过有组织的粉丝行为,通过院线支持偶像的发展。到2005年,我国的超级女声节目,借鉴了日韩成功的经验,在当时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浪潮。粉丝通过短信投票、电话、参加演唱会的方式来支持喜欢的偶像。2016年后,我国的直播和网红慢慢进入大众视野,且成为消费者娱乐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红们通过带货、直销、广告等方式,产生了更多更直接的盈利方式。“粉丝经济”一时间受到企业的热捧。
关于“粉丝经济”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众多概念。Cornel Sandvoss认为粉丝现象是指对本身对象所产生的亚文化相关的媒介文本受众进行的一类固定的、非理性的消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信息、消费行为则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张嫱指出,粉丝经济是当下媒介汇流下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以情绪资本为核心,通过粉丝社群的运营,将情绪资本进行增值,是企业向多元创意转变的渠道。刘莎认为,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的经营,借助粉丝忠诚度提高和口碑效应以谋取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刘小娇认为,粉丝经济是指传播者利用等进行传播,充分调动粉丝的情绪资本,从而产生情绪化模仿行为的经济行为。
文章认为粉丝经济的定义是:粉丝基于对某事物的热爱,一方面,将自身的情绪转化为一定的商业行为;同时利用聚集效应和不断发展的媒介,将同类事物的粉丝们的共同点进行商业化改造,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行为。
(二)粉丝经济特点、变化
刘莎认为粉丝经济具备三个特征:第一、粉丝并非简单的消费者或者品牌追随者,他们与被关注者有着很强的情感纽带,所以可以看成是共同成长、发展的角色;第二、粉丝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有着共同追崇对象的粉丝汇聚在一起,形成大的商业环境;第三、粉丝经济不仅存在于粉丝与明星之间,也存在于粉丝与粉丝之间,粉丝也可以是利益创造者。
杨玲认为粉丝经济具有三重面相:第一:情感经济,粉丝自愿将对明星、偶像的情感进行商业化,投身于商业逻辑中;第二:礼物经济,粉丝在社群内共享资源和创造内容;第三:耽美社群内的非正式流动及价值创造的非正式经济。
蔡骐认为粉丝经济的产业链条包括三个方面:以明星或偶像为核心的明星经济方式;以内容生态为核心的IP运营模式;整合各种资源以求合作和共享的社群模式。
不同研究剖析了粉丝经济的定义和内涵,也描述了粉丝经济中不断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的是随着媒介变化,粉丝的参与度、能动力、作用、角色发生的改变。首先,粉丝已经由消费者转变为兼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生产型消费者;其次,粉丝经济中的产品由原来的“明星”、“内容”转变为包含明星、内容、粉丝的社群,社群一方面可以不断衍生出各种产品产生经济价值,同时也能提升声誉、影响力而具备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第三,粉丝经济逐渐由以明星为中心转变为去中心化的社区关系。粉丝们基于与明星的关系,逐渐形成自我联结、相互协作、各取所需的点对点关系。
(三)明星粉丝经济
郑丽莉基于对粉丝崇拜对象不同,将粉丝经济分为:以明星偶像为中心的粉丝经济、以网络名人为主的网红经济和以企业品牌为中心的社群经济三种。文章主要讨论以明星偶像为中心的粉丝经济。
当下,人们对于购物的初衷渐渐由功能需求转变为心理情感需求。近年来各类明星养成类节目的火热,也表明了粉丝经济的发展。追星已经慢慢开始具备商业色彩,各类商家也更加重视粉丝的力量,希望从中获取商业利益。乔海涛等认为,偶像具备消费导向功能、消费促进功能,同时还能向公众灌输新的物质观。在大众媒体和娱乐界的共同作用下,与“粉丝”的情感消费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明星为核心的经济产业链。
三、主流追星平台研究
超级星饭团是一款专门为粉丝打造的追星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粉丝能轻松即时地了解爱豆的社交动态信息,随时随地守护自己的超级明星。平台开通了明星动态、明星行程、明星陪伴、明星语音、福利活动、超级星周刊、超级私房照等功能板块。平台能实时推送报导明星在微博、INS、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动态信息,这一特色功能让超级星饭团在众多追星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越来越多粉丝的刚需。另外,超级星饭团还利用自身影响力服务公益活动,帮助粉丝对接公益组织,定制专属粉丝的公益活动,架起粉丝与公益之间的桥梁,引导粉丝积极投身于正能量的公益事业。文章基于商业画布理论,分析了超级星饭团的商业模式。2018年,超级星饭团掀起了偶像电商的风口。首先,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粉丝对产品的认知和产品的销售引导和转化形成一个立体的闭环。其次,平台有强大的粉丝流量以及集合APP硬广、福利等方式的各种推广手段,帮助品牌方实现品牌曝光;第三,平台凭借对粉丝用户的数据积累,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全案营销策略。平台合作品牌包括:京东、苹果、腾讯、网易、唯品会、天猫等。2018年10月,超级星饭团携手蓓昂斯卸妆水,开展了“偶像电商”全案营销合作。平台从粉丝舆论角度判断并选择了季肖冰为宣传大使,并在微博、豆瓣等平台打造过亿量级的话题,还联手品牌方打造一场线下生日会,挑选50位粉丝参加,专车接送,为粉丝准备精致点心、识别身份的手环,让粉丝有机会和偶像近距离接触,了解偶像不一样的一面。该品牌在双十一当天销量高达40万支,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突破历次双十一最高纪录。喜人的数据体现的是粉丝作为消费者产生的对产品超出功能的需求,将对偶像的狂热的喜爱转化为购买行为,从而带动产品在短期内有一个高的销售额。但是这种高的销售额的持续能力让人担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当下的主流追星平台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追星平台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明星活动持续转化能力弱
追星平台热衷偶像电商,通过明星推荐、代言等行为,能帮助企业获得一个激增的销售表现,但是如何将粉丝的狂热转变成为持续购买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牌价值还需进一步努力。产品作为粉丝经济的核心,首先,必须质量过硬,否则不仅影响产品品牌还会损耗粉丝对偶像的好感度,影响明星、偶像的形象。其次,注重粉丝的口碑传播。粉丝基于对偶像的喜爱,在社群中容易自發地进行产品的宣传,形成口碑传播。这种口碑传播是基于粉丝内心情感的自发的行为,不是基于金钱和利益,容易让被传播者感受到诚意而进行一定的思考,当口碑传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将产生经济行为。
(二)粉丝易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追星平台的出现将粉丝追星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各种社会问题,例如,粉丝在追星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精力、金钱,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粉丝在追星平台的消费,如购买明星周边产品、打赏等行为,实则是在进行符号消费,消费的实质则是自我情感的满足,表达的是对明星、偶像的喜爱。因此,平台应该对此类消费进行适当干预,而不是单纯以获取利益,进而培育粉丝正确的消费观。
(三)粉丝易形成畸形的价值观
粉丝的追星行为一般具有狂热性、非理性的特点,而追星平台作为粉丝追星的常用阵地,粉丝在此类情感支配下,易产生过激行为,进而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追星平台作为粉丝聚集的阵地,在对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价值观形成中应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平台应多传播健康、积极的内容,对粉丝三观形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另外,平台在粉丝间互动区域应多关注粉丝思想动态。由于明星粉丝群体是以身份认同为驱动力,以符号互动为武器不断聚集在追星平台上,在平台上他们会交流情感、分享经验,同时更容易认同平台上的观点。因此,追星平台在了解粉丝动态后,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引导粉丝产生积极的观点。第三,追星平台可利用明星、偶像的号召力,从事公益事业,在粉丝群体中产生更多的正能量,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星行为。
五、结语
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不断涌现的追星平台一方面解决了粉丝追星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同时也帮助企业进一步挖掘了粉丝追星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符合多方的利益需求。但是,追星平台在满足需求,挖掘利益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生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使粉丝经济可持续、可发展。(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