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进行社会舆论引导是一个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必须应时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做创新社会管理的舆论引导者。文化艺术报社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大局意识,在以导向为第一大局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出新形式、新元素,提高报纸的品质,扩大报纸的受众范围和传播面。尤其经过近十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碰撞和努力,文化艺术报社已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成为中国十大行业媒体、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中国新闻人才培训基地和西安市精神文明单位。本刊现将《文化艺术报》社就陕西省委宣传部询问有关舆论引导问题的观点回复,予以摘要刊发,供读者和媒体人借鉴、参考。
——本栏责任编辑 张苗坤
一、舆论引导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长治久安的大事。历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都很重视舆论导向作用。可以说中央最高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引导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始终寄予厚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重要讲话的需要。舆论的导向作用,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数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证明了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如前苏联的解体和台湾一度出现的民主的恶制,都是意识形态混乱、舆论导向缺失造成的恶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强力改写着现代人生产、生活,乃至思维的方式。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中国的建设事业也时刻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考验。《十二五规划》提出“标本兼治,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是从体制和理念上全面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但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对社会生活综合现状的集体评价,对社会建设和民众情绪有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过程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联系党和群众利益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媒体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完成媒体的当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体系,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创新过程,新闻媒体如何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舆论引导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舆论引导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努力和长期探索的中心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我党在社会现实发生转变之时,及时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具有重大意义。与之相应的,新闻媒体也要不断研究受众的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地调节自身,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展示人们的精神风貌,使百姓从中感受到鼓舞,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信心,激发斗志。”
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下大气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按照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努力做好解民忧、惠民生各项工作,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把党的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作为媒体,如何让总书记的讲话更加深入人心?怎样将全省人民的干劲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摆在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完成落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文化艺术报社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进行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品位的精神产品给社会提供最佳的精神食粮,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在创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要求。在做好报纸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营业务创新。文化艺术报社始终树立大局意识,以导向为第一要务,全面增强两个竞争力。首先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强化新闻产品的辐射力和品牌的内容优势。其次是增强综合竞争力,以资产和资源为纽带整合资源和运作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报业经济竞争力;努力完成多元化经济发展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非报经济竞争力。建立以管财、理财、生财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制度。文化艺术报社始终把握根本责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每个媒体人都必须时刻牢记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贯彻引导舆论、传授知识、教化民众、弘扬正义、捍卫真理、构建文明的职能。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实行事业化理念、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有些媒体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把社会效益抛诸脑后,使新闻产品沦为仅仅为公众提供信息消费和文化娱乐的商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产业与事业的关系,协调好媒体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移风易俗、健康娱乐等众多功能之间的关系。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新闻报道必须着眼大局,讲究方式。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切入角度和讲述方式的改变,往往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社会反响。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消耗之间的问题,犯罪事件的批判和可能引发的模仿效应之间的问题,食品安全事故的揭露和公众安全感之间的问题等等,新闻报道经常会面临种种两难的抉择,如何把握新闻局部真实和全局真实?这就要求媒体必须着眼大局、了解国情世情民情、严守新闻纪律、讲究报道方式、把握报道尺度,真实、全面、公允、积极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文化艺术报社始终用丰富的报道手段提高报道质量。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大众化不能和主流新闻的娱乐化、庸俗化、边缘化等同。但新闻报道的严肃性、权威性并不妨碍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在真实前提下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主题事实化、事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等创作手段,使新闻报道穿透事实表面以及画面的感官刺激和冲击,而直接拍打受众的心灵。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大量喜人的新形式、新元素来寓教于乐。如在报纸上越来越多的漫画式新闻报道,令人眼前一亮的动画化新闻事件回放等。这些新颖活泼的报道形式有利于提高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同感。因此,我们媒体从业者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才华,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提高引导水平。研究传播规律,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艺术性,制作出群众想看、会看、爱看的新闻产品。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按规律办事,通过制定事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报社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的措施和保障机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培育品牌,以报为主、全面发展,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面向市场,抓住机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要求。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碰撞和努力,文化艺术报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也不乏艰难、曲折和辛劳。但由于我们感到了作为一名媒体战士的重要和光荣,坚持了社会责任感的固有理念,没有随波逐流,“安之若素”地勤奋工作着,感到充实,未敢有丝毫懈慢,并将终生尊崇之。近年来,报纸被业界誉为“文化艺术精品”;先后荣获“中国报业十佳专业报”、“中国十大行业媒体”、“中国创新专业报十强”、“中国行业媒体十强”、“中国报业品牌媒体”、“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专业类媒体”、“中国新闻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西安市精神文明单位”、“西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故而,省委宣传部对我报社进行了专题调研,做出了题为《品牌就是特色、主旋律也有卖点》的专题调研报告。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真情体现胸怀,挚情忘记甘苦,豪情鞭笞丑恶,激情造就品位。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良知、责任和忠诚。
三、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舆论引导及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一些新闻出版单位放松了舆论的意识形态引导作用,表现为涣散、甚至混乱的状态,是非不清,好坏无别,廉贪一样,渲染变态等现象屡屡出现。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制造爆炸性轰动效应,甚至不惜制造假新闻、伪科学、耸人听闻、断章取义、格调低俗、言过其辞、低级趣味、文过饰非,更有甚者,利用新闻监督进行敲诈,以及一切可以拿钱来进行新闻出版交换的行为现象层出不穷,“杂音”频现,严重损害着媒体行业的公信力,给国家、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出版舆论出现了以垄断资源为手段的为自单位攫取财富的状况,全然顾不得党的政治纪律的存在以及所能够约束的行为状态:“新闻出版也要生存”,“自然法则定输赢”,“新闻出版不要惹”,“媒体的政治立场是真实”,“吸引眼球谋生存、有偿新闻图发展”。甚至有媒体制造爆炸新闻哗众取宠抢眼球,如:“纸箱包子”、“西安被定为直辖市”、“金庸去世”。针对以上现象,我报社立即撰写文章,如:《白灵何许人也》、《新闻岂能没心没肺》、《恪守我们的道德底线》、《给文坛以净土》等,均对这些问题、现象进行了批驳。究其成因:第一,源自媒体对自身定位的偏差。公益性质、社会效益、纪律准则概念淡化。经济效益作为唯一考量,“受众,发行量,广告”迫使良知让位于效益、公正遭受鄙夷、利益驱使规则、舆论游走商业、新闻权当牟利、创收源于“炒作”。第二,现有的新闻从业队伍,有的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收入,有的是为了伸张正义,抑或也有出于求职的目的而跻身于此的无奈。诸如欠缺职业素质、新闻训练、敬业操守、缺乏责任心、功利追求等状态在所难免。在今天,新闻从业者又有多少名誉可言?这些,由不得我们不去思考。随着传媒多样化发展,新闻出版业仍在新兴行业中延伸,它在摸索、效仿中成长,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只有时间能进行积淀。今天,新闻出版业仍然是备受社会关注、对社会举足轻重的行业,有倾慕向往、有鄙视唾弃、有崇敬尊严、有歌颂赞美,这些都需要有廉洁勤勉,这些都要靠强化思想道德的灵魂价值来实现价值和区别伪劣。第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足以防范虚假新闻。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和有效的外部监督,再加上网络传播的推波助澜,导致舆论向着失控状态蔓延。在浩浩荡荡的舆论监督队伍里,我报社始终是并将继续作一个观察哨、一队尖兵和一群狙击手,为不断提升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品格价值而不懈努力。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一)媒体应依法监督,恪守本职。1.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但媒体在行使监督职责时,必须牢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今一些媒体在面对负面新闻时,却忽略了这一终极目的,在报道中言论过激、以偏概全,片面强调事件的阴暗面,如李启铭撞人案、夏俊杀城管案等事件。一些初衷良好但表述不当的舆论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伤害。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往往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一定要站好立场,从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分析,把握本质,用事实说话,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必须牢记依法监督,谨守本职。新闻媒体必须勇敢地、心无旁骛地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但不应超出新闻媒体本身的应恪守的职权范围,不能动辄以“社会责任”为名上纲上线——譬如对于案件的报道,新闻媒体有报道的权利,但没有对当事人进行判决的权利。如果媒体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行为超越了自身权利的界限,可能就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走向了反面。3.当今社会,对于媒体行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认识:一是由于某些媒体中害群之马的为害,致使出现认为所有媒体都不值得信任的看法;另一面则是把媒体当成万灵丹,认为只要捅上了媒体,任何事情都能得到解决。其实,无论是被当成“洪水猛兽”还是“包青天”,都不是媒体监督职能的正常状态,媒体在公共事件中应该是一个公允的平台,对社会各界的权利和诉求起到公示和沟通作用。同时也要牢记,新闻媒体在介入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时决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一些个案进行炒作,搅动社会情绪,反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媒体要反映民意,也要引导百姓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媒体的目的不单是解决个案问题,更重要的是探讨一般意义和事件涉及的工作制度改进。
(二)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应做到理性跟进、全面公允。1.新闻报道,要积极和稳妥地把握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和普遍存在的选题三原则。要在党的工作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各级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难点的结合上下功夫,做到有理、有据和有益。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抢占主旋律报道的制高点。2.理性跟进民生问题,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公允,绝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劳资矛盾问题等新闻热点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新闻媒体聚焦热点不等同于炒作,民生升级时期特别需要媒体的理性引导,不能老是放大问题,这可能增加人们的痛苦指数。如西瓜膨大剂事件、蛆柑橘事件的过分炒作,导致瓜农卖瓜难、卖橘难。因此,媒体应善于把握尺度分寸,对热点话题进行冷静思考和分析。做到以事实为基础,以符合时代进步方向的正确导向为指引,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除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外,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如何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新闻队伍,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现代传媒,日益发达,怎样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如何把握引导舆论的尺度?从哪些方面解读最新的政策措施?用什么样的言论来引导读者情绪?这些不仅是业务问题,更多的是考验媒体人士的政治能力。舆论导向,事关大局,任何时候,都丝毫马虎不得。考虑市场是必要的,但一味考虑市场则是没有出路的。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唱响主旋律不仅是责任,同样是机会。过去,人们对主旋律的理解有些偏颇,其实这些年来主旋律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提升,范围很大,空间也很大。必须令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才算真正的“唱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到对主旋律正确理解、不断升华。长久以来,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广大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为目标,倡导精神文明,评说文艺现象,弘扬时代主流,抨击社会弊端,使得报纸紧扣社会脉搏,与时俱进,赢得了广大热心读者的赞誉。我们推出《和谐从不涨价开始》、《震不倒、拖不垮的钢铁生命线》、《山寨文化 并不可怕》、《要快乐女声,也要红歌会》、《民生话题与和谐社会》、《高考与战争》、《文强为何娱乐大众?》等等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优质报道,用及时、准确、公正、深刻的笔触来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真正实现了抢占舆论制高点,强化文化话语权,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气,担负起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如何发挥舆论引导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用
1.加强媒体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制度、上岗制度、全员考试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从业资格认定,重视终身职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包括青年和领导,包括技能和制度。2.推动新闻职业道德法制化,以制度的形式来默认新闻的伦理目标,将新闻伦理要求制度化、法律化,从而通过明确的伦理准则来约束传媒主体的行为。3.加强监督,设立短信举报台、举报邮箱等多种举报平台,公开查处结果,严格定性惩罚制度,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4.公开荣辱观,榜样的力量和惩治的威慑并举。5.建立监管人员思想道德、廉政文化建设、品质保障体系;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奖优罚劣执行保障体系;诚信制度和评价体系;媒体责任主体社会监督体系;风险管理和动态应急管理体系。6.形成公众意识,尊重人才,敬业有荣的社会氛围。7.监督与沟通并举:(1)创新社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新闻媒体作为上通下达的一座重要桥梁,应该有效助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实行监督职责的同时不忘发挥沟通功能,使得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现阶段人们利益层次、需求心态、思想精神多元化,舆论手段和管理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与之相应的,媒体在解读各项政策法规时,也必须跟进报道方式,不能空泛地唱高调、打官腔、自说自话,而应该利用自身话语优势,针对不同阶层和不同人群引入新的舆论方式,采用目标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报道形式和语言发出主流的声音,有效引导舆论。8.传统媒体要从宣讲者变成交流者。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在话语传递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强烈冲击。面对新的形式,传统媒体应该及时转变思维,从单方面的事件、政策宣讲者,变成能够与受众交互沟通的交流者,做到诚恳沟通、及时发现矛盾、实事求是交流。创造一个能够让民众发出更多心声,具有更强公信力的新闻平台,真正实现舆情监测、舆情收集、舆情研判、舆情发布、舆情引导的作用,在交流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本栏责任编辑 张苗坤
一、舆论引导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长治久安的大事。历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都很重视舆论导向作用。可以说中央最高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引导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始终寄予厚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重要讲话的需要。舆论的导向作用,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数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证明了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如前苏联的解体和台湾一度出现的民主的恶制,都是意识形态混乱、舆论导向缺失造成的恶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强力改写着现代人生产、生活,乃至思维的方式。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中国的建设事业也时刻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考验。《十二五规划》提出“标本兼治,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是从体制和理念上全面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但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对社会生活综合现状的集体评价,对社会建设和民众情绪有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过程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联系党和群众利益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媒体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完成媒体的当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体系,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创新过程,新闻媒体如何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舆论引导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舆论引导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努力和长期探索的中心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我党在社会现实发生转变之时,及时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具有重大意义。与之相应的,新闻媒体也要不断研究受众的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地调节自身,确保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展示人们的精神风貌,使百姓从中感受到鼓舞,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信心,激发斗志。”
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下大气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按照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努力做好解民忧、惠民生各项工作,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把党的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作为媒体,如何让总书记的讲话更加深入人心?怎样将全省人民的干劲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摆在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完成落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文化艺术报社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进行舆论引导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品位的精神产品给社会提供最佳的精神食粮,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在创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要求。在做好报纸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营业务创新。文化艺术报社始终树立大局意识,以导向为第一要务,全面增强两个竞争力。首先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强化新闻产品的辐射力和品牌的内容优势。其次是增强综合竞争力,以资产和资源为纽带整合资源和运作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报业经济竞争力;努力完成多元化经济发展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非报经济竞争力。建立以管财、理财、生财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制度。文化艺术报社始终把握根本责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每个媒体人都必须时刻牢记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贯彻引导舆论、传授知识、教化民众、弘扬正义、捍卫真理、构建文明的职能。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实行事业化理念、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有些媒体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把社会效益抛诸脑后,使新闻产品沦为仅仅为公众提供信息消费和文化娱乐的商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产业与事业的关系,协调好媒体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移风易俗、健康娱乐等众多功能之间的关系。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新闻报道必须着眼大局,讲究方式。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切入角度和讲述方式的改变,往往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社会反响。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消耗之间的问题,犯罪事件的批判和可能引发的模仿效应之间的问题,食品安全事故的揭露和公众安全感之间的问题等等,新闻报道经常会面临种种两难的抉择,如何把握新闻局部真实和全局真实?这就要求媒体必须着眼大局、了解国情世情民情、严守新闻纪律、讲究报道方式、把握报道尺度,真实、全面、公允、积极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文化艺术报社始终用丰富的报道手段提高报道质量。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大众化不能和主流新闻的娱乐化、庸俗化、边缘化等同。但新闻报道的严肃性、权威性并不妨碍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在真实前提下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主题事实化、事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等创作手段,使新闻报道穿透事实表面以及画面的感官刺激和冲击,而直接拍打受众的心灵。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大量喜人的新形式、新元素来寓教于乐。如在报纸上越来越多的漫画式新闻报道,令人眼前一亮的动画化新闻事件回放等。这些新颖活泼的报道形式有利于提高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同感。因此,我们媒体从业者们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才华,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提高引导水平。研究传播规律,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艺术性,制作出群众想看、会看、爱看的新闻产品。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按规律办事,通过制定事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报社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发展的措施和保障机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培育品牌,以报为主、全面发展,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面向市场,抓住机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要求。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碰撞和努力,文化艺术报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也不乏艰难、曲折和辛劳。但由于我们感到了作为一名媒体战士的重要和光荣,坚持了社会责任感的固有理念,没有随波逐流,“安之若素”地勤奋工作着,感到充实,未敢有丝毫懈慢,并将终生尊崇之。近年来,报纸被业界誉为“文化艺术精品”;先后荣获“中国报业十佳专业报”、“中国十大行业媒体”、“中国创新专业报十强”、“中国行业媒体十强”、“中国报业品牌媒体”、“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专业类媒体”、“中国新闻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西安市精神文明单位”、“西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故而,省委宣传部对我报社进行了专题调研,做出了题为《品牌就是特色、主旋律也有卖点》的专题调研报告。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真情体现胸怀,挚情忘记甘苦,豪情鞭笞丑恶,激情造就品位。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良知、责任和忠诚。
三、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舆论引导及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一些新闻出版单位放松了舆论的意识形态引导作用,表现为涣散、甚至混乱的状态,是非不清,好坏无别,廉贪一样,渲染变态等现象屡屡出现。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制造爆炸性轰动效应,甚至不惜制造假新闻、伪科学、耸人听闻、断章取义、格调低俗、言过其辞、低级趣味、文过饰非,更有甚者,利用新闻监督进行敲诈,以及一切可以拿钱来进行新闻出版交换的行为现象层出不穷,“杂音”频现,严重损害着媒体行业的公信力,给国家、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出版舆论出现了以垄断资源为手段的为自单位攫取财富的状况,全然顾不得党的政治纪律的存在以及所能够约束的行为状态:“新闻出版也要生存”,“自然法则定输赢”,“新闻出版不要惹”,“媒体的政治立场是真实”,“吸引眼球谋生存、有偿新闻图发展”。甚至有媒体制造爆炸新闻哗众取宠抢眼球,如:“纸箱包子”、“西安被定为直辖市”、“金庸去世”。针对以上现象,我报社立即撰写文章,如:《白灵何许人也》、《新闻岂能没心没肺》、《恪守我们的道德底线》、《给文坛以净土》等,均对这些问题、现象进行了批驳。究其成因:第一,源自媒体对自身定位的偏差。公益性质、社会效益、纪律准则概念淡化。经济效益作为唯一考量,“受众,发行量,广告”迫使良知让位于效益、公正遭受鄙夷、利益驱使规则、舆论游走商业、新闻权当牟利、创收源于“炒作”。第二,现有的新闻从业队伍,有的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收入,有的是为了伸张正义,抑或也有出于求职的目的而跻身于此的无奈。诸如欠缺职业素质、新闻训练、敬业操守、缺乏责任心、功利追求等状态在所难免。在今天,新闻从业者又有多少名誉可言?这些,由不得我们不去思考。随着传媒多样化发展,新闻出版业仍在新兴行业中延伸,它在摸索、效仿中成长,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只有时间能进行积淀。今天,新闻出版业仍然是备受社会关注、对社会举足轻重的行业,有倾慕向往、有鄙视唾弃、有崇敬尊严、有歌颂赞美,这些都需要有廉洁勤勉,这些都要靠强化思想道德的灵魂价值来实现价值和区别伪劣。第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足以防范虚假新闻。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和有效的外部监督,再加上网络传播的推波助澜,导致舆论向着失控状态蔓延。在浩浩荡荡的舆论监督队伍里,我报社始终是并将继续作一个观察哨、一队尖兵和一群狙击手,为不断提升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品格价值而不懈努力。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一)媒体应依法监督,恪守本职。1.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但媒体在行使监督职责时,必须牢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良好发展,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今一些媒体在面对负面新闻时,却忽略了这一终极目的,在报道中言论过激、以偏概全,片面强调事件的阴暗面,如李启铭撞人案、夏俊杀城管案等事件。一些初衷良好但表述不当的舆论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伤害。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往往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一定要站好立场,从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分析,把握本质,用事实说话,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必须牢记依法监督,谨守本职。新闻媒体必须勇敢地、心无旁骛地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但不应超出新闻媒体本身的应恪守的职权范围,不能动辄以“社会责任”为名上纲上线——譬如对于案件的报道,新闻媒体有报道的权利,但没有对当事人进行判决的权利。如果媒体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行为超越了自身权利的界限,可能就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走向了反面。3.当今社会,对于媒体行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认识:一是由于某些媒体中害群之马的为害,致使出现认为所有媒体都不值得信任的看法;另一面则是把媒体当成万灵丹,认为只要捅上了媒体,任何事情都能得到解决。其实,无论是被当成“洪水猛兽”还是“包青天”,都不是媒体监督职能的正常状态,媒体在公共事件中应该是一个公允的平台,对社会各界的权利和诉求起到公示和沟通作用。同时也要牢记,新闻媒体在介入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时决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一些个案进行炒作,搅动社会情绪,反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媒体要反映民意,也要引导百姓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媒体的目的不单是解决个案问题,更重要的是探讨一般意义和事件涉及的工作制度改进。
(二)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应做到理性跟进、全面公允。1.新闻报道,要积极和稳妥地把握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和普遍存在的选题三原则。要在党的工作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各级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难点的结合上下功夫,做到有理、有据和有益。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抢占主旋律报道的制高点。2.理性跟进民生问题,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公允,绝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劳资矛盾问题等新闻热点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新闻媒体聚焦热点不等同于炒作,民生升级时期特别需要媒体的理性引导,不能老是放大问题,这可能增加人们的痛苦指数。如西瓜膨大剂事件、蛆柑橘事件的过分炒作,导致瓜农卖瓜难、卖橘难。因此,媒体应善于把握尺度分寸,对热点话题进行冷静思考和分析。做到以事实为基础,以符合时代进步方向的正确导向为指引,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除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外,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如何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新闻队伍,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现代传媒,日益发达,怎样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来源?如何把握引导舆论的尺度?从哪些方面解读最新的政策措施?用什么样的言论来引导读者情绪?这些不仅是业务问题,更多的是考验媒体人士的政治能力。舆论导向,事关大局,任何时候,都丝毫马虎不得。考虑市场是必要的,但一味考虑市场则是没有出路的。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唱响主旋律不仅是责任,同样是机会。过去,人们对主旋律的理解有些偏颇,其实这些年来主旋律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提升,范围很大,空间也很大。必须令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才算真正的“唱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到对主旋律正确理解、不断升华。长久以来,文化艺术报社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广大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为目标,倡导精神文明,评说文艺现象,弘扬时代主流,抨击社会弊端,使得报纸紧扣社会脉搏,与时俱进,赢得了广大热心读者的赞誉。我们推出《和谐从不涨价开始》、《震不倒、拖不垮的钢铁生命线》、《山寨文化 并不可怕》、《要快乐女声,也要红歌会》、《民生话题与和谐社会》、《高考与战争》、《文强为何娱乐大众?》等等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优质报道,用及时、准确、公正、深刻的笔触来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真正实现了抢占舆论制高点,强化文化话语权,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气,担负起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如何发挥舆论引导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用
1.加强媒体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制度、上岗制度、全员考试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从业资格认定,重视终身职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包括青年和领导,包括技能和制度。2.推动新闻职业道德法制化,以制度的形式来默认新闻的伦理目标,将新闻伦理要求制度化、法律化,从而通过明确的伦理准则来约束传媒主体的行为。3.加强监督,设立短信举报台、举报邮箱等多种举报平台,公开查处结果,严格定性惩罚制度,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4.公开荣辱观,榜样的力量和惩治的威慑并举。5.建立监管人员思想道德、廉政文化建设、品质保障体系;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奖优罚劣执行保障体系;诚信制度和评价体系;媒体责任主体社会监督体系;风险管理和动态应急管理体系。6.形成公众意识,尊重人才,敬业有荣的社会氛围。7.监督与沟通并举:(1)创新社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新闻媒体作为上通下达的一座重要桥梁,应该有效助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实行监督职责的同时不忘发挥沟通功能,使得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现阶段人们利益层次、需求心态、思想精神多元化,舆论手段和管理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与之相应的,媒体在解读各项政策法规时,也必须跟进报道方式,不能空泛地唱高调、打官腔、自说自话,而应该利用自身话语优势,针对不同阶层和不同人群引入新的舆论方式,采用目标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报道形式和语言发出主流的声音,有效引导舆论。8.传统媒体要从宣讲者变成交流者。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在话语传递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强烈冲击。面对新的形式,传统媒体应该及时转变思维,从单方面的事件、政策宣讲者,变成能够与受众交互沟通的交流者,做到诚恳沟通、及时发现矛盾、实事求是交流。创造一个能够让民众发出更多心声,具有更强公信力的新闻平台,真正实现舆情监测、舆情收集、舆情研判、舆情发布、舆情引导的作用,在交流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