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即该学科教学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政治教育又过于形式化,教学方法保守拘谨,导致高校思政课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阐述了案例分析法的概念等,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高校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该学科教学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形式化趋向严重,教学方法保守拘谨,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思想更加活跃,其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现象也更加明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陷入了低谷,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对西方而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社会中的一些负面问题,出现了许多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诸如: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缺失、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协作意识差,受市场经济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大。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和正确意识形态的必要手段,也是个人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作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前提是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要求[1]。而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有效结合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政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显得保守、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在高校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生活严重脱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及系统性,但是如果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生活性和实践性,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个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是通过个人的实践生活表述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高校思政课缺乏针对性,再加上其理论性特点导致与生活实际脱节,高校思想政治课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实效不佳。
二、关于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又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对于这一特点,马克思曾经提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显示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发展[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理论灌输在实际生活实例中。案例教学法正是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校思政课。
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相适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将课程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案例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中获取更为直观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并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3]。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还在于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明确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平衡。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
要做好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就必须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编写者的着眼点。同时,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的政治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4]。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要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富涵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能充分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
(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对案例的讨论环节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完全释放,是案例教的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终极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认识与思考过渡到对案例后的本质知识的思考。老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并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课程的总结与评价
对课程的总结与评述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评论,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并将理论学习渗透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其精神实质却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实践和进步大有裨益。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的背景下,在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新时代人才主要评价标准的当代,创新性的大学生思政治课教学方法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为社会发展的未来提供思想依据的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新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1(6):78-79.
[2]李钺.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案例教学法效果浅谈[J].今日科苑,2008(12):67-68.
[3]蒲杰.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案例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2):125-126.
[4]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高校论坛,2006(3):121.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高校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该学科教学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形式化趋向严重,教学方法保守拘谨,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思想更加活跃,其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现象也更加明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陷入了低谷,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对西方而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社会中的一些负面问题,出现了许多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诸如: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缺失、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协作意识差,受市场经济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大。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和正确意识形态的必要手段,也是个人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作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前提是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要求[1]。而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有效结合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政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显得保守、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在高校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生活严重脱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及系统性,但是如果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生活性和实践性,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个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是通过个人的实践生活表述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高校思政课缺乏针对性,再加上其理论性特点导致与生活实际脱节,高校思想政治课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实效不佳。
二、关于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又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对于这一特点,马克思曾经提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显示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发展[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理论灌输在实际生活实例中。案例教学法正是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校思政课。
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相适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将课程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案例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中获取更为直观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并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3]。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还在于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明确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平衡。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
要做好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就必须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编写者的着眼点。同时,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的政治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4]。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要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富涵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能充分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
(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对案例的讨论环节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完全释放,是案例教的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终极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认识与思考过渡到对案例后的本质知识的思考。老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并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课程的总结与评价
对课程的总结与评述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评论,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并将理论学习渗透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其精神实质却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实践和进步大有裨益。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的背景下,在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新时代人才主要评价标准的当代,创新性的大学生思政治课教学方法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为社会发展的未来提供思想依据的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新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1(6):78-79.
[2]李钺.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案例教学法效果浅谈[J].今日科苑,2008(12):67-68.
[3]蒲杰.思想品德课如何开展案例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2):125-126.
[4]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高校论坛,2006(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