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于1991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起初定位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教育等社会事业一度处于空白状态,但是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和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教育事业应运而生,尤其是近几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1月底,在开发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阶段成果展示暨论坛活动间隙,本刊记者专访了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汉南区副区长)李彩云。谈及开发区教育的未来发展,理工科专业背景出身的李彩云快言快语、开门见山:“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尽管这几年开发区教育迅猛发展,但是要更好地服务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后发赶超之势,实现综合办学水平跻身全市教育第一方阵的目标。”
全方位地保障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经历20多年的发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块头”越来越大,辖区面积由当初的10平方公里扩展至今天的200平方公里;开发区的定位,也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转变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2014年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2015年两区融合,开发区进入建设全面发展的“三镇三城”之一的城市核心区阶段。
与此相适应,作为社会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区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李彩云说,正因为开发区的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我们更要把教育放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抓,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彰显特色,否则,怎么能满足高新企业员工和辖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怎么能适应并服务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就开发区教育而言,更是如此!”李彩云认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要“早规划,大投入”,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与经济同等的位置来抓,把教育投入作为开发区的“第一投入”,这个投入包括领导的“投入”、政策的“投入”、规划的超前“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等,依法全面保障开发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规划保障。教育发展,规划先行。作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成为首要任务。但是,在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所需土地的同时,如何保障区域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教育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014年,开发区制定了《社会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4-2018年)》,对中小学布局以及未来5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规划(教育事业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新改扩建规划),对未来5年的学校建设项目逐一进行规划部署。
二是经费保障。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五年项目实施规划》中指出,从2014年起的未来五年里,开发区将实施重点教育项目23个,其中新建学校(幼儿园)10所,改建学校(幼儿园)11所,计划教育投入达11亿元以上。
三是师资保障。近几年,开发区逐年加大引进教师的力度,三年新增教师306人。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和学校五级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落实新教师培训、学科教师专业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科研能力培训等专项培训。
四是外部环境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保障,着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一直以来,开发区着力构建教育与综治、城管、公安、交管、工商(食药监)、文体、街道、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一方面要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和人才保障
以经济高速发展著称的开发区,入驻了出口加工、汽车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对开发区的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充满期待,要求较高。当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趋旺盛。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是开发区重要的招商引资环境之一。比如,较早落户开发区的东风公司,现有企业员工子女400多人,他们能否就近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才的稳定乃至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李彩云说,提供丰富优质多元的教育服务,是开发区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与武汉市兄弟区相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有其特殊性,不仅表现为起步较晚,而且随着辖区面积的一步步扩展,“教育规模的增长和均衡优质”,一直是开发区领导和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开发区的教育面临新一轮布局调整和均衡发展的推进。李彩云说,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今年才真正走向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两区融合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配套推进教育事业的规划布局和融合发展,并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李彩云说,开发区的教育更多地要着眼未来,在实现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满足高新企业员工子女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为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基础性保障。李彩云说,开发区的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校际发展不均衡,部分边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员工和城市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开发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李彩云说,一是在创办省内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长江国际学校的基础上,2014年又创办了法国国际学校,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斥资1.4亿元,建设职教园区,吸引部分职业院校落户开发区,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让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 “下一步,开发区将从整体规划入手,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优质特色学校的覆盖面,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李彩云说,未来几年,开发区将有计划地实施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项目。
内涵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是擦亮开发区教育品牌的必由之路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质是:开放、创新、高效、多元,李彩云说,与此相适应,加速发展开发区的教育事业,需要“打破常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出奇制胜,实现教育发展的弯道超越”。
一是创新办学体制。2012年,开发区采取“高位嫁接、合作办学”的模式,在武汉市首创跨区域的委托管理与教育联盟办学模式,比如,引进育才小学管理团队,合作开办奥林小学(育才分校);与武昌实验小学“联姻”,让洪山小学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开展区域内城乡结对帮扶,学习借鉴名校成功办学经验,整体提高全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区一中于2008年开始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神龙小学于2014年试行走班制教学,实验小学推行翻转课堂改革,等等。
三是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开发区一中率先推行“竞聘上岗、全员聘任”制度,后逐步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铺开。
“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与否,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决策者,李彩云善于站在家长和社会的角度,思考开发区教育的发展。为促使学校办出特色,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从2013年起,开发区用三年时间,全力实施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当年11月,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审定,19所学校的内涵发展项目获准立项,涉及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和德育工作等主题。目前,全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神龙小学、区第一初中、区一中等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鲜明,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对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老百姓习惯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达,李彩云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三年来,开发区净增小学生近3000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秋季净增1200多人。
内涵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展望开发区教育的未来,李彩云说,继续深化学校内涵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通过开放办学,多元发展,不断解放教育生产力,把教育事业推向新水平,让教育适应并更好的服务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曾宪波)
全方位地保障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经历20多年的发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块头”越来越大,辖区面积由当初的10平方公里扩展至今天的200平方公里;开发区的定位,也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转变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2014年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2015年两区融合,开发区进入建设全面发展的“三镇三城”之一的城市核心区阶段。
与此相适应,作为社会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区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李彩云说,正因为开发区的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我们更要把教育放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抓,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彰显特色,否则,怎么能满足高新企业员工和辖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怎么能适应并服务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就开发区教育而言,更是如此!”李彩云认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要“早规划,大投入”,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与经济同等的位置来抓,把教育投入作为开发区的“第一投入”,这个投入包括领导的“投入”、政策的“投入”、规划的超前“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等,依法全面保障开发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规划保障。教育发展,规划先行。作为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成为首要任务。但是,在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所需土地的同时,如何保障区域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教育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014年,开发区制定了《社会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4-2018年)》,对中小学布局以及未来5年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规划(教育事业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新改扩建规划),对未来5年的学校建设项目逐一进行规划部署。
二是经费保障。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五年项目实施规划》中指出,从2014年起的未来五年里,开发区将实施重点教育项目23个,其中新建学校(幼儿园)10所,改建学校(幼儿园)11所,计划教育投入达11亿元以上。
三是师资保障。近几年,开发区逐年加大引进教师的力度,三年新增教师306人。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和学校五级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落实新教师培训、学科教师专业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科研能力培训等专项培训。
四是外部环境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保障,着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一直以来,开发区着力构建教育与综治、城管、公安、交管、工商(食药监)、文体、街道、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一方面要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环境和人才保障
以经济高速发展著称的开发区,入驻了出口加工、汽车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对开发区的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充满期待,要求较高。当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趋旺盛。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是开发区重要的招商引资环境之一。比如,较早落户开发区的东风公司,现有企业员工子女400多人,他们能否就近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才的稳定乃至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李彩云说,提供丰富优质多元的教育服务,是开发区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与武汉市兄弟区相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育有其特殊性,不仅表现为起步较晚,而且随着辖区面积的一步步扩展,“教育规模的增长和均衡优质”,一直是开发区领导和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开发区的教育面临新一轮布局调整和均衡发展的推进。李彩云说,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今年才真正走向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两区融合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配套推进教育事业的规划布局和融合发展,并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李彩云说,开发区的教育更多地要着眼未来,在实现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满足高新企业员工子女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为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基础性保障。李彩云说,开发区的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校际发展不均衡,部分边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与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员工和城市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开发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李彩云说,一是在创办省内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长江国际学校的基础上,2014年又创办了法国国际学校,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斥资1.4亿元,建设职教园区,吸引部分职业院校落户开发区,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让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 “下一步,开发区将从整体规划入手,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优质特色学校的覆盖面,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李彩云说,未来几年,开发区将有计划地实施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项目。
内涵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是擦亮开发区教育品牌的必由之路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质是:开放、创新、高效、多元,李彩云说,与此相适应,加速发展开发区的教育事业,需要“打破常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出奇制胜,实现教育发展的弯道超越”。
一是创新办学体制。2012年,开发区采取“高位嫁接、合作办学”的模式,在武汉市首创跨区域的委托管理与教育联盟办学模式,比如,引进育才小学管理团队,合作开办奥林小学(育才分校);与武昌实验小学“联姻”,让洪山小学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开展区域内城乡结对帮扶,学习借鉴名校成功办学经验,整体提高全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区一中于2008年开始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神龙小学于2014年试行走班制教学,实验小学推行翻转课堂改革,等等。
三是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开发区一中率先推行“竞聘上岗、全员聘任”制度,后逐步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铺开。
“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与否,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决策者,李彩云善于站在家长和社会的角度,思考开发区教育的发展。为促使学校办出特色,整体提高教育质量,从2013年起,开发区用三年时间,全力实施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当年11月,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审定,19所学校的内涵发展项目获准立项,涉及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和德育工作等主题。目前,全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神龙小学、区第一初中、区一中等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鲜明,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对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老百姓习惯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达,李彩云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三年来,开发区净增小学生近3000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秋季净增1200多人。
内涵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展望开发区教育的未来,李彩云说,继续深化学校内涵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通过开放办学,多元发展,不断解放教育生产力,把教育事业推向新水平,让教育适应并更好的服务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曾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