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群内企业的协作和竞争行为是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分别从集群内企业的业务行为共享、资源共享、专业化集群方面探讨群内协作行为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并从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歧异化能力及群内竞争者的“质量”和数量等角度分析群内竞争行为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企业间的协作和竞争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理。
关键词:企业集群 竞争力 协同效应
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簇群,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必须发展功能完善的企业集群。然而,在我国企业集群的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许多地区企业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形成集群效应,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竞争力。而企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化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及有序性等特点,参照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本文认为,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产业关联性、要素条件及需求条件4个基本决定因素,以及环境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其中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协作与竞争的动态平衡过程不仅是影响集群竞争优势发挥与否的主要因素,并与其他三个基本因素相互关联。本文试图对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同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企业间协作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
群内企业的协作行为产生协同效应。协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即企业集群整体的价值大于群内各个企业价值的简单总和。所谓协同效应,就是作为集群内的一个企业由于相互协作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所取得的更高的赢利能力。 企业集群内协同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业务行为的共享、资源(有形和无形)的共享以及专业化集群,这三种方式对于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
1.业务行为的共享
“分摊职能业务成本是一种重要的协同效应”。群内企业间是否能够形成外部规模效益,取决于企业在进行诸如设计、生产、销售、送货以及产品服务等业务行为的一系列价值链活动中,找到最有益的环节,并判断出每个环节在价值链的成本结构中重要性的比重。
2.资源的共享
由于地理的邻近,群内企业间可以共享资源 (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的共享,为企业间降低运输成本,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无形资源的共享则是集群保持创新和竞争活力的源泉。资源的共享源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各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其他服务和中介机构间的关联 (横向)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及用户之间的生产、交易关系(纵向)。这种关联不仅提高了个体企业的竞争力,并且也改善了集群集体的竞争力——或者说是通过建立特定的“网络关系”结构而建立的竞争力,也称“结构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可以使群内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这在一定意义上扩展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边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3.专业化集群
专业化的集群,指群内企业都是从事相关领域的生产活动,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和管理)可以被这些产业类似的企业所共享。集群专业化实际上意味着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发展专业化的产业区,这也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间竞争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
1.推动技术创新
无论何种类型的集群,群内企业的聚集必然加剧企业间竞争的程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群内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总体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了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2.歧异化能力
“竞争对手可以成为企业产品的价值信号”。群内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容易形成对某种产品或技术的衡量标准。对群内优秀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其他竞争对手,买方可能比较难以看到该企业的价值优势,因此可能对价格和服务更为敏感和挑剔,结果买方可能在价格、服务和产品质量上拼命讨价还价。当存在许多竞争者的情况下,竞争对手的产品成为衡量相对性能的参照,使得优秀企业可以降低歧异化的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劣势企业则迫于外在压力,为提高自身的歧异化能力,只能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可见,群内竞争通过增强并刺激企业提高歧异化的能力而改善集群内产品质量和整体赢利能力。
3.增加需求
群内企业的竞争,包括产品价值链上同一环节的水平竞争和不同环节的垂直竞争。无论何种竞争,群内相互竞争者的存在能够增加整个集群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4.良性竞争、恶性竞争与企业数量
只有当集群内企业间是良性竞争的条件下,集群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而恶性竞争则导致群内企业各自为战的浪费和集群内经济内耗。
三、结语
在分析群内企业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如果集群缺乏这种对外合作与竞争机制,表现出僵化封闭,则群内企业获得的知识技术信息将会不断趋同,相互之间的互补性逐渐消失,创新思维和相关技能及人才等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无法引进,结果使得集群成为一潭死水,最终丧失活力走向衰退,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07)
[2]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3]罗发友,刘友金.技术创新群落形成与演化的行为生态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01)
[4]高慧.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董雷.虚拟物流企业合作关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企业集群 竞争力 协同效应
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簇群,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必须发展功能完善的企业集群。然而,在我国企业集群的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许多地区企业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形成集群效应,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竞争力。而企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化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及有序性等特点,参照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本文认为,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产业关联性、要素条件及需求条件4个基本决定因素,以及环境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其中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协作与竞争的动态平衡过程不仅是影响集群竞争优势发挥与否的主要因素,并与其他三个基本因素相互关联。本文试图对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同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企业间协作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
群内企业的协作行为产生协同效应。协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即企业集群整体的价值大于群内各个企业价值的简单总和。所谓协同效应,就是作为集群内的一个企业由于相互协作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所取得的更高的赢利能力。 企业集群内协同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业务行为的共享、资源(有形和无形)的共享以及专业化集群,这三种方式对于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
1.业务行为的共享
“分摊职能业务成本是一种重要的协同效应”。群内企业间是否能够形成外部规模效益,取决于企业在进行诸如设计、生产、销售、送货以及产品服务等业务行为的一系列价值链活动中,找到最有益的环节,并判断出每个环节在价值链的成本结构中重要性的比重。
2.资源的共享
由于地理的邻近,群内企业间可以共享资源 (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的共享,为企业间降低运输成本,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无形资源的共享则是集群保持创新和竞争活力的源泉。资源的共享源于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各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其他服务和中介机构间的关联 (横向)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及用户之间的生产、交易关系(纵向)。这种关联不仅提高了个体企业的竞争力,并且也改善了集群集体的竞争力——或者说是通过建立特定的“网络关系”结构而建立的竞争力,也称“结构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可以使群内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这在一定意义上扩展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边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3.专业化集群
专业化的集群,指群内企业都是从事相关领域的生产活动,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和管理)可以被这些产业类似的企业所共享。集群专业化实际上意味着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发展专业化的产业区,这也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间竞争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
1.推动技术创新
无论何种类型的集群,群内企业的聚集必然加剧企业间竞争的程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群内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总体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了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2.歧异化能力
“竞争对手可以成为企业产品的价值信号”。群内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容易形成对某种产品或技术的衡量标准。对群内优秀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其他竞争对手,买方可能比较难以看到该企业的价值优势,因此可能对价格和服务更为敏感和挑剔,结果买方可能在价格、服务和产品质量上拼命讨价还价。当存在许多竞争者的情况下,竞争对手的产品成为衡量相对性能的参照,使得优秀企业可以降低歧异化的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劣势企业则迫于外在压力,为提高自身的歧异化能力,只能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可见,群内竞争通过增强并刺激企业提高歧异化的能力而改善集群内产品质量和整体赢利能力。
3.增加需求
群内企业的竞争,包括产品价值链上同一环节的水平竞争和不同环节的垂直竞争。无论何种竞争,群内相互竞争者的存在能够增加整个集群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4.良性竞争、恶性竞争与企业数量
只有当集群内企业间是良性竞争的条件下,集群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而恶性竞争则导致群内企业各自为战的浪费和集群内经济内耗。
三、结语
在分析群内企业间的协作与竞争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如果集群缺乏这种对外合作与竞争机制,表现出僵化封闭,则群内企业获得的知识技术信息将会不断趋同,相互之间的互补性逐渐消失,创新思维和相关技能及人才等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无法引进,结果使得集群成为一潭死水,最终丧失活力走向衰退,竞争力更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07)
[2]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3]罗发友,刘友金.技术创新群落形成与演化的行为生态学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01)
[4]高慧.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董雷.虚拟物流企业合作关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