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特异性抗体的单抗阻断ELISA方法,本试验首先构建了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而制备并筛选出1株能特异性识别p30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采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进行该单克隆抗体的表达。以p30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建立了一种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并验证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特异性抗体的单抗阻断ELISA方法,本试验首先构建了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而制备并筛选出1株能特异性识别p30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采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进行该单克隆抗体的表达。以p30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建立了一种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商品化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8.7%。结果表明,本试验基于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
其他文献
<正>气凝胶是一种低密度、高孔隙率的材料,需要冷冻干燥或超临界干燥等复杂的加工方法。现有的芳纶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简单的循环冻融(FT)过程,虽有利于纳米纤维之间的交联和气凝胶的形成,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纳米纤维之间进行了多次FT交联;需要在特殊温度下进行冻结和解冻;后续的冷冻干燥或超临界干燥过程同样不可避免;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受限。因此,探索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制备芳纶气凝胶,同时又能适合工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并随之带来大量的碳排放或碳吸收。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带,属于气候敏感区,在维持区域碳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甘孜州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和相关调查报告的不同地类碳密度数据,以Arc GIS和In VEST模型为技术手段对2000-2020年甘孜州土地利用变化和陆地碳储量时空变化进行
为建立一种检测鸽源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Cps的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MOMP)基因分别克隆至2个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2种带有不同标签的重组蛋白MOMP-GST和MOMP-His,利用MOMP-His重组蛋白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MOMP-GST重组蛋白经抗MOMP的兔源多抗验证后作为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00名在呼吸内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带教。比较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操作技能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操作成绩的(95.56±5.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43±2.67)分(P<0.05)。观察组
介绍了台湾中兴公司生产的Coolplus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 ,及其与英国阿考狄斯公司生产的棉型Tencel纤维混纺加工纱线的质量和产品吸湿排汗效果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ASFV重组蛋白p30、p72、pA104R作为包被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ASFV重组蛋白p30、p72及pA104R分别按照25 ng/孔、50 ng/孔、50 ng/孔包被,血清样品均100倍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猪IgG均20 000倍稀释作为酶标试剂条件最优。p30-ELI
为建立1种快速、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p10,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p10蛋白,并将其作为包被抗原,构建检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p10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方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2ku,反应原性良好;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1 μg/mL抗原4 ℃ 包被12 h,5
为进一步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在口蹄疫抗体监测中的稳定性,本试验选取30份免疫山羊血清,利用ELISA竞争法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0份免疫羊血清均为FMDV-O型抗体阳性,平均吸光值为0.20~0.35,平均阻断率为70%~80%,且第一次、第二次的阻断率差异性不大,进一步表明FMDV-O型ELISA竞争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海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差异,例如海水成分、生长温度等,不但影响存在的微生物类群,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产生。海绵动物体表和体内寄生的微生物在其不同部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由于海绵利用其独特的遍布全身的腔状管道结构来过滤海水中的微生物,推测海绵的共附生微生物类群存在空间分布的特异性,在海绵表层与内层不同部位的分布会有所差别。 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国南海海绵Astrosclera wi
<正>《安徽农学通报》创刊于1995年,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农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彩色四封,大16开,152页。半月刊。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类学术期刊(首批),由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博看网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收录,并向海外10多个国家的有关数据库和图书馆赠阅。自创刊以来,为我省乃至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